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形探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NSS变形监测,时间序列,粗差探测,改进型3σ法
变形探测论文文献综述
吴浩,卢楠,邹进贵,郭世泰[1](2019)在《GNSS变形监测时间序列的改进型3σ粗差探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变形监测时间序列中粗差多、大小分布区间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改进型3σ粗差探测方法。利用实验模拟数据和实际工程数据,分别对该方法的探测效果同常规3σ法和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型3σ粗差探测法相对于常规3σ法和IQR法,不仅在总体探测率上效果更好,而且对探测3σ~5σ粗差的优势更为明显,满足了高可靠性的GNSS变形监测实际需求。(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李婷,何金戈,杨长虹,李京,肖月[2](2019)在《基于可变形空间扫描统计量法的四川省肺结核聚集性探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2016-2018年四川省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性,识别重点防控区域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基于2016-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四川省181个县区肺结核疫情数据和人口数据,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采用FleXScan 3. 1. 2软件探测肺结核发病聚集区域,通过ArcGIS 10. 2软件进行可视化。结果 2016-2018年四川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66. 29/10万下降至57. 34/10万,处于增长和递降趋势的分别有58和123个县区。全省肺结核疫情呈明显的聚集性分布,在2016-2018年分别探测到了13、10和10个形状不规则的肺结核发病空间聚集区(P<0. 05)。连续3年处于一级聚集区的10个县位于大、小凉山地区,即彝族聚居区,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LLR)分别为1 841. 61、2 612. 74和2 618. 96。连续3年处于二级聚集区的县位于川西高原阿坝、甘孜民族地区,LLR值分别为1 051. 39、1 736. 55和1 667. 63。秦巴山区的大部分县也均连续3年处于聚集性区域。结论四川省肺结核疫情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大、小凉山地区、川西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和秦巴山区是高风险和重点防控区域,应实施针对性强的区域结核病防治策略和政策支持。(本文来源于《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期刊2019年01期)
张亮[3](2018)在《覆岩变形破坏高密度电法探测的相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高密度电法覆岩探测物理相似模拟平台,模拟工作面回采不同阶段的覆岩变形破坏规律。研究表明,实际电阻率变化率随弯曲变形带、裂隙带至垮落带逐步增大,而探测敏感性随深度增大逐步减小,覆岩变形破坏在反演电阻率变化率断面图中表现为上下大,中间小的沙漏形异常形态。基于反演电阻率变化率的动态探测方法可以实现对覆岩变形破坏的有效划分,能够为现场高抽巷布置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煤》期刊2018年12期)
陈绍杰,李改革,周逸飞[4](2018)在《采空区覆岩变形破坏裂隙带现场探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井下仰孔分段注水法对山西某矿81401工作面采空区覆岩变形破坏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了探测,并与地面高密度电法覆岩动态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测试段注水流量大于10 L/min作为裂隙带高度判据,裂隙带发育高度为71~73.8 m,与电法探测结果相符。(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孙海英,潘江怀[5](2018)在《甲板变形对目标探测的影响分析与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甲板变形对舰载传感器探测的影响,给出了典型情况下甲板变形所引起的最大测向误差,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合作目标的甲板变形估计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可实时估计甲板变形,仅需要我方的飞机作为合作目标配合即可,在平常的演习试验中就可以完成,避免了采用精密仪器测量变形所需要的环境要求较高且不及时,对甲板变形估计是一种较为适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8年09期)
卢楠,董元锋,郭世泰,吴浩,王晓丽[6](2018)在《露天矿山边坡变形监测的改进型IQR粗差探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露天矿山边坡变形监测工作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监测数据序列中往往不可避免地存在粗差。在变形监测环境下,由于监测数据序列分布较复杂,导致常规粗差探测方法在监测数据序列处理方面效果不理想。为此,将小波分析、3σ法与IQR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改进型IQR粗差探测法,并分别结合仿真模拟数据和金堆城露天矿边坡GPS变形监测数据对改进型IQR法、IQR法以及3σ法的粗差探测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型IQR法的粗差探测效果优于其余2类方法,对于提高露天矿山边坡变形监测精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8年08期)
童魁,邹进贵,王作钰[7](2017)在《基于TLS的建筑物面倾斜变形探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地面叁维激光扫描技术运用于城市特定建筑物的面倾斜变形监测中,解决了传统观测手段监测速度慢的问题。完成点云数据的曲面拟合,运用GMT绘制面变形矢量图,顾及点云测量精度的影响,其倾斜变形趋势与传统测量方法所得结果保持一致。(本文来源于《地理空间信息》期刊2017年08期)
王奉伟,周昀琦,周世健,罗亦泳[8](2016)在《LMD方法变形监测数据粗差探测与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变形监测数据中粗差探测与修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均值分解(LMD)的粗差探测方法,并结合叁次样条插值方法对粗差点进行修复.通过LMD方法对变形序列进行分解得到其PF分量,根据高频分量的奇异点确定可疑粗差点,将分解分量去除高频分量进行重构,利用数学检验方法确定粗差点位置.剔除粗差点后,采用叁次样条插值方法进行修复粗差点.研究结果表明:局部均值分解方法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粗差探测效果明显,叁次样条插值修复也基本准确,为大坝变形多尺度分析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11期)
张杨锴,贾生尧,曹波,李青[9](2016)在《基于螺旋平行线与时域反射技术的岩土变形分布式探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几种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岩土变形造成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岩土变形测量方法,该方法是将螺旋平行传输线与时域反射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变形分布测量技术。设计变形分布式测量标定系统,运用系统中的拉伸装置分别对162 cm螺旋线进行整体拉伸与对500 cm螺旋线进行定位拉伸,同时运用系统中的时域反射装置对被拉伸的螺旋线进行测量,并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对2组测量数据进行建模。将162 cm螺旋线整体逐厘米拉伸至195 cm,每拉伸1 cm测量一次时域反射数据,所建模型对拉伸量的预测值最大误差为0.3%。将500 cm螺旋线逐次从起始端至末端每隔10 cm拉伸2 cm,每拉伸一次测量一次时域反射行数据,所建模型对拉伸位置距起始端的距离值最大误差为2%。实验结果说明提出的测量方法能够对螺旋平行传输线的拉伸量和拉伸位置进行准确预测,该方法解决了点式测量"测处未变,变处未测"的不足,并具有比光纤测斜方法更大的测量范围。(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S2期)
张同刚,岑敏仪,任自珍,金国清[10](2016)在《M-LZD算法中表面变形的可探测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基于LZD方法的DEM变形探测方法都是将表面变形作为粗差,采用不同的稳健估计方法来探测。粗差具有发现和定位能力是粗差探测的前提,而现有方法均没有进行粗差发现和定位能力分析。本文首先采用判断矩阵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对结果在不同类型地面的DEM进行了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任意2个判断向量线性无关,判断矩阵中没有零元素,相关数等于多余观测个数。试验结果表明,DEM表面上无论多少粗差均具有发现和定位能力;基于LZD方法的DEM表面变形探测方法在理论上是完备的,可以正确地发现和定位粗差。(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6年06期)
变形探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2016-2018年四川省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性,识别重点防控区域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基于2016-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四川省181个县区肺结核疫情数据和人口数据,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采用FleXScan 3. 1. 2软件探测肺结核发病聚集区域,通过ArcGIS 10. 2软件进行可视化。结果 2016-2018年四川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66. 29/10万下降至57. 34/10万,处于增长和递降趋势的分别有58和123个县区。全省肺结核疫情呈明显的聚集性分布,在2016-2018年分别探测到了13、10和10个形状不规则的肺结核发病空间聚集区(P<0. 05)。连续3年处于一级聚集区的10个县位于大、小凉山地区,即彝族聚居区,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LLR)分别为1 841. 61、2 612. 74和2 618. 96。连续3年处于二级聚集区的县位于川西高原阿坝、甘孜民族地区,LLR值分别为1 051. 39、1 736. 55和1 667. 63。秦巴山区的大部分县也均连续3年处于聚集性区域。结论四川省肺结核疫情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大、小凉山地区、川西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和秦巴山区是高风险和重点防控区域,应实施针对性强的区域结核病防治策略和政策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形探测论文参考文献
[1].吴浩,卢楠,邹进贵,郭世泰.GNSS变形监测时间序列的改进型3σ粗差探测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
[2].李婷,何金戈,杨长虹,李京,肖月.基于可变形空间扫描统计量法的四川省肺结核聚集性探测研究[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9
[3].张亮.覆岩变形破坏高密度电法探测的相似模拟[J].煤.2018
[4].陈绍杰,李改革,周逸飞.采空区覆岩变形破坏裂隙带现场探测[J].煤炭技术.2018
[5].孙海英,潘江怀.甲板变形对目标探测的影响分析与估计[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8
[6].卢楠,董元锋,郭世泰,吴浩,王晓丽.露天矿山边坡变形监测的改进型IQR粗差探测方法[J].金属矿山.2018
[7].童魁,邹进贵,王作钰.基于TLS的建筑物面倾斜变形探测[J].地理空间信息.2017
[8].王奉伟,周昀琦,周世健,罗亦泳.LMD方法变形监测数据粗差探测与修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张杨锴,贾生尧,曹波,李青.基于螺旋平行线与时域反射技术的岩土变形分布式探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
[10].张同刚,岑敏仪,任自珍,金国清.M-LZD算法中表面变形的可探测性分析[J].测绘通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