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中的主观和客观问题

新闻摄影中的主观和客观问题

一、新闻摄影中的主观与客观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蔡国昌[1](2021)在《电视新闻的组织拍摄与场面调度》文中认为在电影和电视剧中,都存在着一个涉及摄影机机位和拍摄对象如何安排的场面调度问题。在电视新闻的拍摄实践中,场面调度则体现为组织拍摄,但组织拍摄又不等同于记者导演的摆拍。本文认为,电视新闻报道要追求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与可看性,就必须在记者中大力倡导现场抓拍,而场面调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增强报道结构的严密性。

于千惠[2](2021)在《荷赛奖新闻类获奖作品的技术面向与价值呈现(2009-2019)》文中提出

董伟[3](2021)在《航拍在山东乡村文化纪录片中的运用》文中指出

张俊哲[4](2021)在《玛格南摄影师阿莱克斯·韦伯摄影创作风格探究》文中认为

张特[5](2021)在《乡村题材纪录片中视觉设计的应用研究 ——兼论个人作品《从茶园到茶杯》》文中认为

杨赋[6](2020)在《论新闻摄影中的“主观瞬间”》文中研究说明通常情况下,新闻摄影瞬间被认为只是对对象瞬间的记录。但深入来看,摄影的瞬间其实可分为主观瞬间与客观瞬间两方面,但一般情况下却鲜有人对"主观瞬间"这个"有悖"真实的手法进行延展。于是本文将从这个方面入手,并力图为新闻摄影瞬间构建另一种思考方向。

张娇[7](2020)在《女性形象在新闻摄影中的呈现 ——基于荷赛奖、华赛奖相关作品(2000-201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大众传媒的全方位渗透和视觉传播技术的革新,纷繁无尽的图像符号占据现代社会,有力而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道德准则、审美观念……图像化时代来势汹汹、昭然若揭。在众多的视觉化媒介中,新闻摄影被喻为开启图像化时代的导火索,其影响力、真实性、冲击性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2016年,英国摄影基金会联合顶尖名校斯特林大学发布《新闻摄影现状报告》,该报告指出:“新闻摄影领域存在以男性为主导的鲜明特征,其83%的从业人员为男性。”立足于警醒的性别批判意识和新闻建构理论可知,男性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新闻摄影记者群体势必会受到众多权力话语、文化偏见、市场因素等潜移默化的诱导,自觉或无意识投射性别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欲望,并通过选择视觉符号、运用摄影技法来实现对女性图像文本的建构,而最终所呈现的女性形象能否达到现象事实和本质事实的统一,值得深入思考和全面论证。基于上述疑惑,本文以新闻摄影所呈现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以国际权威新闻摄影赛事荷赛奖、华赛奖2000年至2019年的涉女性获奖作品为样本,结合运用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精神分析等探究新闻摄影呈现的女性形象特征及其背后纠葛的视觉权力关系、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机制。全文遵循“What-how-why”的思路,依托符号学、视觉文化、女性主义等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表层讨论新闻摄影中的女性图景特征、拍摄手法及典型范式,深层探究图像化时代下性别不平衡所引发的“符号暴力”是否在延续,男性凝视对女性形象的“他者化”又将呈现出何种全新的特点。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根据新闻摄影中女性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可知,新闻摄影在选择拍摄对象时存在明显的年龄偏好和种族倾向,且多展示受教育水平、政治地位和职业角色低下的女性,鲜少传播女性知识形象、政治形象和职业形象;根据新闻摄影涉女性获奖作品的内容呈现分析可知,其报道主题分布广泛,有战争与灾难、日常生活、当代热点、艺术文体、自然环保等不同类型,但由于新闻摄影对黑镜头的追逐,战争、瘟疫、动乱、暴力等沉重主题成为呈现女性形象的主要场域,存在明显的受难框架;新闻摄影多呈现女性在私人领域的角色,在情感基调上则以负面为主;在呈现女性面容和身体等视觉要素时,多直接展示悲伤、痛苦、憎恨等负面表情,并强调纤细、瘦弱、性感等刻板化的女性特质,存在过度暴露女性身体的倾向;根据新闻摄影在呈现女性时所采用的拍摄手法分析可知,新闻摄影在建构女性形象时常使用近景、特写、黑白拍摄、侧影光、平拍、对比式构图等不同手法。第二,新闻摄影所呈现的女性形象典型范式包括受难者形象、女性的家庭角色、精英女性形象、边缘女性形象4种类型,分别与女性难民、日常生活中受害者、母亲、妻子、女性政治家、女性文艺工作者、上流社会名媛、女性运动员、扞卫权益的女性斗士、性工作者、少数民族女性、女性宗教信徒、生活在阴霾下的女性儿童相对应。第三,根据对新闻摄影形象建构背后的权力关系、社会心理、文化机制的分析可知,新闻摄影凌驾于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塑造对女性的话语权。其中,新闻摄影对女性受害者的呈现,体现了荷赛奖、华赛奖的“黑镜头”倾向以及男性霸权对女性弱者形象的定见;对女性家庭角色的呈现,凝聚着男性集体无意识对母亲原型的追逐心理;发达种族精英女性形象与落后种族边缘化女性形象的差异化建构,是性别凝视与种族凝视双重作用的结果,其背后是西方国家的后殖民主义与永恒不变的男性欲望;扞卫自身权益的女性斗士这一媒介形象的涌现,则是女性话语权在新闻摄影领域得以苏醒的良好昭示。

余紫琦[8](2020)在《新闻摄影中农民工形象的表征研究(2010-2019) ——以《人民日报》和腾讯《活着》为例》文中指出农民工向来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对象。读图时代的到来,摄影无疑成为了进入视觉文化的重要途径,大众也获取了通过视觉形象来阅读新闻的方式。随着90年代以农民工为题材的新闻摄影逐步登上摄影舞台,这类作品带有浓厚的底层取向和人文关怀,与国家、社会和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成为了具有典型研究意义的视觉文本。本文旨在考察当前国内农民工群体的符号表征、视觉建构和社会转型的关系。通过选取2010年——2019年十年间国内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关于农民工群体的新闻报道图片和门户网站腾讯新闻图片报道栏目《活着》的有效内容进行历时性梳理。研究采取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梳理,利用表征理论,首先基于符号学路径解析文本的表意规则,从拍摄形式和拍摄内容两方面分析新闻图片样本,总结归纳两种不同的拍摄范式和形象的视觉建构;再者辅以话语路径对符号背后的意识形态询唤和权力运作方式进行解读,探究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建构农民工媒介形象的路径,呈现两种话语体系之间的内在矛盾和张力,以及媒介表意实践与社会转型历程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在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中所表征的农民工形象虽然存在异同,受到社会转型时期的话语秩序、技术革新、媒介偏向和受众消费需求等多方因素的制约。然而两者所呈现的正视和关怀的人文理念愈发明显,大众媒介愈发关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的生存和发展,这种为底层的视觉代言无疑意味着社会进步,本文也为日后对农民工群体的视觉形象表征和社会转型期提供了研究样本。

赵建强[9](2019)在《格式塔理论在体育新闻摄影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起源于德国,作为认知领域的研究,它在视知觉方面主要系统的回答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图形与背景理论、“场”的理论这三大板块。格式塔心理学派中最具代表的心理学家考夫卡,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发展和完善了格式塔心理学体系,进而总结出许多新的视觉认知理念,将这些理论成果应用于新闻摄影工作中,可以帮助新闻摄影创作出新的灵感,包括瞬间画面的建构和拍摄对象的呈现方式上,融入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给新闻摄影带来了欣欣向荣的画面。这些理论所传递的观点与体育新闻摄影依赖于视觉传播的方式不谋而合,因此以心理学理论为切入点对体育新闻摄影进行研究具备理论和实践双方面的可行性。本文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研究视角,根据相关视觉研究成果对体育新闻摄影进行分析和解读,内容主要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体育新闻摄影中画面选取的理论性原则(即整体与部分原则)、体育新闻摄影中的构图原则(即图形与背景原则)、以及体育新闻图片在摄影记者与读者之间的解读差异(即心物理场)。同时,本文还对体育新闻报道和瞬间画面的视觉认知进行分析,旨在全面的、多角度的证实心理学相关理论与体育新闻摄影研究的可行性。

刘海东[10](2019)在《浅析航拍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航拍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摄影作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眼视角逐步扩展到全新的上帝视角。这种由上而下的摄影方式不仅拓宽了新闻摄影的拍摄角度,同时也以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角度来展现事实。航拍技术不仅可以为新闻摄影及时地采集信息数据,同时也可以克服客观环境的限制,弥补新闻摄影中人力不足的缺憾。

二、新闻摄影中的主观与客观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闻摄影中的主观与客观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电视新闻的组织拍摄与场面调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组织拍摄不能变相成为记者导演的摆拍
二、电视报道应该倡导记者在新闻现场抓拍
三、场面调度是为了增强报道结构的严密性

(6)论新闻摄影中的“主观瞬间”(论文提纲范文)

一、摄影瞬间的内涵与外延
二、主观瞬间的“选择”
    (一)摄影构图。
    (二)摄影语言选择。
    (三)摄影者情感的控制。
三、结语

(7)女性形象在新闻摄影中的呈现 ——基于荷赛奖、华赛奖相关作品(2000-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背景
    (三)选题意义
    (四)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论文创新之处
    (七)论文技术线路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依据
    1.1 文献综述
        1.1.1 女性形象的媒介呈现
        1.1.2 新闻摄影中的女性形象呈现
    1.2 理论依据
        1.2.1 凝视理论
        1.2.2 话语权力和欲望双重控制下的性别凝视
        1.2.3 男性文化霸权理论
        1.2.4 神话原型理论
第二章 华赛奖、荷赛奖涉女性获奖作品的内容呈现
    2.1 研究样本说明
        2.1.1 研究资料及样本选择依据
        2.1.2 样本筛选标准、时间区间及分析单位
        2.1.3 样本采集情况
        2.1.4 类目建构说明
    2.2 获奖作品中女性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2.2.1 年龄:青年女性接近半数、老年女性比重较低
        2.2.2 种族:白人女性所占比重最高
        2.2.3 职业:家庭角色突出、职业身份弱化
        2.2.4 摄影记者性别:男性摄影师占据主导地位
    2.3 获奖作品内容呈现
        2.3.1 样本总量:逐年上升
        2.3.2 报道主题:战争与灾难类所占比重最高
        2.3.3 情感基调:负面倾向显着
        2.3.4 报道领域:公共领域稍占上风
        2.3.5 面部表情:消极表情接近半数
        2.3.6 体型:聚焦丰腴和瘦弱的身体
        2.3.7 身体暴露程度:以裸露的身体为表达符号
第三章 新闻摄影建构女性形象的拍摄技法
    3.1 摄影技法
        3.1.1 景别:大量运用近景和特写
        3.1.2 拍摄高度:俯拍与仰拍中的潜意识
        3.1.3 色彩:黑白照片篇幅众多
        3.1.4 被摄角度:正面拍摄+侧面拍摄占据主导
        3.1.5 光线角度:对侧光的反复运用
        3.1.6 摄影构图:对比布局塑造形象冲突
第四章 新闻摄影所建构的女性形象典型范式
    4.1 受害者
        4.1.1 软弱痛苦的女性难民
        4.1.2 日常生活中的受害者
    4.2 以母亲和妻子为代表的家庭角色
        4.2.1 母亲
        4.2.2 妻子
    4.3 精英女性形象
        4.3.1 女性政治家
        4.3.2 女性文艺工作者
        4.3.3 上流社会名媛
        4.3.4 女性运动员
        4.3.5 扞卫自身权益的女性斗士
    4.4 边缘人群形象
        4.4.1 性工作者
        4.4.2 少数民族女性/女性宗教信徒
        4.4.3 生活在阴霾下的女性儿童
第五章 新闻摄影女性形象的呈现原因探究
    5.1 黑镜头下的符号暴力
    5.2 男性文化霸权下的刻板成见
    5.3 种族凝视下被他者化的女性
    5.4 性别凝视中永恒的男性欲望与神话原型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新闻摄影中农民工形象的表征研究(2010-2019) ——以《人民日报》和腾讯《活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缘起
    1.2 概念界定
        1.2.1 农民工
        1.2.2 新闻摄影
    1.3 文献综述
        1.3.1 农民工相关研究
        1.3.2 《人民日报》针对农民工的表意实践
        1.3.3 网络图片栏目针对农民工的表意实践
    1.4 理论基础
        1.4.1 表征理论
        1.4.2 摄影范式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方法与过程
        1.5.2 研究对象与样本选取
        1.5.3 研究价值与意义
        1.5.4 研究内容与框架
2 《人民日报》表征农民工的范式
    2.1 拍摄内容
        2.1.1 主体属性:概念化的群像
        2.1.2 主要议题:社会救助
    2.2 拍摄形式
        2.2.1 拍摄高度:客观的平拍视角
        2.2.2 拍摄景别:呈现互动的中景
        2.2.3 中高调与明亮色彩的积极结合
    2.3 反复出现的视觉要素
        2.3.1 “他者”景观
        2.3.2 常摄的公共空间
    2.4 农民工的形象类别
        2.4.1 有序流动的集体群像
        2.4.2 政策帮扶下的受恩者
        2.4.3 积极融入社会的城乡建设者
        2.4.4 进取向上的正能量传播者
    2.5 摄影范式特征
        2.5.1 政策导向下的宣传性
        2.5.2 日常生活的普遍性
        2.5.3 记载变迁的史时性
3 《活着》表征农民工的范式
    3.1 拍摄内容
        3.1.1 主体属性:个体叙事
        3.1.2 主要议题:日常艰辛与苦难
    3.2 拍摄形式
        3.2.1 拍摄高度:强化俯拍镜头的艺术性
        3.2.2 拍摄景别:远景和全景的全貌呈现
        3.2.3 低调氛围和艺术化再处理
    3.3 反复出现的视觉要素
        3.3.1 底层民众的生活写实
        3.3.2 私人领域的窥视
    3.4 农民工的形象类别
        3.4.1 日常苦难中的悲情人群
        3.4.2 面临难题的弱势群体
        3.4.3 底层奋斗的青年逐梦者
    3.5 摄影范式特征
        3.5.1 兼顾特殊性和普遍性
        3.5.2 灰镜头下的猎奇性
        3.5.3 公益定位下的移情性
4 农民工形象表征的异同及成因
    4.1 农民工表征范式的异同
        4.1.1 官方与民间表征范式的同构之处
        4.1.1.1 正视与关怀的拍摄理念
        4.1.1.2 代际传承的现象建构和生存聚焦
        4.1.2 官方与民间表征范式的不同之处
        4.1.2.1 政治造像与艺术隐喻
        4.1.2.2 精英立场和底层发声
    4.2 表征异同的成因与社会转型的联系
        4.2.1 表征同构之处的成因
        4.2.1.1 农民工问题的现实图景
        4.2.1.2 新闻价值和人文关怀的演变
        4.2.2 表征不同之处的成因
        4.2.2.1 主导话语和职业话语的博弈
        4.2.2.2 技术赋权与传播偏向的差异
        4.2.2.3 满足受众视觉消费需求与追求社会效用
5 结语
参考文献

(9)格式塔理论在体育新闻摄影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
    1.3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格式塔心理学
    2.2 关于体育新闻摄影
    2.3 格式塔理论在体育新闻摄影中研究的可行性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文献研究法
        3.2.2、内容分析法
        3.2.3、案例分析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整体与部分”理论在体育新闻摄影中的应用
        4.1.1 “整体与部分”理论
        4.1.2 体育新闻摄影中瞬间画面摄取的整体与部分
        4.1.3 体育新闻摄影与体育新闻报道的整体与部分
        4.1.4 瞬间画面视觉认知的整体性
    4.2 “图形与背景”理论在体育新闻摄影中的应用
        4.2.1 “图形与背景”理论
        4.2.2 体育新闻图片的意义建构
        4.2.3 体育新闻摄影中的图形与背景关系
    4.3 体育新闻图片在传播过程中的“心物理场”现象
        4.3.1 “心物理场”理论
        4.3.2 体育新闻图片的意义解读
        4.3.3 摄影记者与读者在体育新闻图片中传递与解读的差异性
5 结论
    5.1 体育新闻摄影中瞬间画面选取所呈现的“整体与部分”原则
    5.2 体育新闻摄影中瞬间画面建构所遵循的“图形与背景”原则
    5.3 体育新闻图片形成与解读过程中的“心物理场”现象
6 致谢
7 主要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浅析航拍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航拍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特点
    (一) 客观而独特的俯视视角
    (二) 摆脱客观环境的局限性
    (三) 多角度补充数据库资源
二、新闻摄影的航拍原则
    (一) 以尊重新闻的客观性为原则
    (二) 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导向
    (三) 以法律意识约束职业操守
三、航拍技术运用在新闻摄影中的发展前景
    (一) 航拍技术的应用契合社会发展规律
    (二) 新闻受众对多维度新闻的需求
    (三) 新闻行业特点对信息源渠道的要求
四、结论

四、新闻摄影中的主观与客观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电视新闻的组织拍摄与场面调度[J]. 蔡国昌. 视听, 2021(08)
  • [2]荷赛奖新闻类获奖作品的技术面向与价值呈现(2009-2019)[D]. 于千惠. 辽宁大学, 2021
  • [3]航拍在山东乡村文化纪录片中的运用[D]. 董伟.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玛格南摄影师阿莱克斯·韦伯摄影创作风格探究[D]. 张俊哲.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乡村题材纪录片中视觉设计的应用研究 ——兼论个人作品《从茶园到茶杯》[D]. 张特. 湖南工业大学, 2021
  • [6]论新闻摄影中的“主观瞬间”[J]. 杨赋. 采写编, 2020(06)
  • [7]女性形象在新闻摄影中的呈现 ——基于荷赛奖、华赛奖相关作品(2000-2019)[D]. 张娇.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8]新闻摄影中农民工形象的表征研究(2010-2019) ——以《人民日报》和腾讯《活着》为例[D]. 余紫琦. 浙江传媒学院, 2020(12)
  • [9]格式塔理论在体育新闻摄影中的应用研究[D]. 赵建强. 广州体育学院, 2019(09)
  • [10]浅析航拍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J]. 刘海东. 视听, 2019(01)

标签:;  ;  ;  ;  ;  

新闻摄影中的主观和客观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