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批判实在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商业模式,理论开发,研究框架,多重范式
批判实在论论文文献综述
李会军,席酉民,王磊,郭菊娥[1](2019)在《从离散到汇聚:基于批判实在论与多重范式视角的商业模式研究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商业模式研究的碎片化现象和零散的视角等问题,学者们展开了各种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整合的工作。这些工作都在其自身的研究目的与范畴下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但也面对一个挑战,即如何寻找一个元层级的整合框架,以把各个不同的主题、要素或维度整合起来。本研究以批判实在论作为元理论,基于多重范式的思想对商业模式研究中的四种视角——现象视角、活动视角、认知视角和行动视角——进行整合,构建了一个更为系统、包容的商业模式研究框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这一框架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研究路径,以促进商业模式研究领域从离散转向汇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9期)
赵华[2](2019)在《经济学批判实在论的优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经济学愈发呈现出狭窄化和形式化的弊端,具体表现为普遍演绎主义、经济学还原论、自负的预测。批判实在论提供了一种解决社会科学困境的替代性路径,分层实在、因果机制、涌现、结构—行为者转化等本体论观点为社会经济现象提供了基本的规程与理论框架,从而能对社会客体进行科学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军,安维复[3](2019)在《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研究的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哲学特别是自然辩证法正在淡出学术思想的主导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被西方科学哲学所取代的趋势或危险。对此,作为科学实在论发展的新阶段,批判实在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尤为值得关注。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有着莫大关联,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借鉴和吸收是其理论建构的动力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深化与发展也是其理论演进的内含之意。批判实在论的积极方面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建立与发展,以应对各种科学哲学的挑战。重要的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能够使批判实在论免受唯心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影响,克服自身的理论缺陷。(本文来源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彼特·穆尔塞普,王一雪,王幼军[4](2019)在《作为一种实在论的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将社会和规范方面融入对科学的理解中,实践实在论也使文化和规范方面在理解科学时发挥重要作用。对二者的比较分析表明,前者可作为实在论的一种形式。二者的结合可发展出"多元社会实在论"这一新的实在论形式。在讨论了地图类比、目标导向的经验主义对不充分决定性问题的分析之后,通过借助海伦·朗基诺的最近研究可得出,多元社会实在论尽管可能,但由于缺乏上帝视角,它在为不充分决定性问题提供决定性解决方案时并不乐观。(本文来源于《哲学分析》期刊2019年01期)
张润泽[5](2019)在《批判实在论视野下系统边界的本体论辩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系统思维理论走向成熟,系统的边界问题成为系统理论的重要论题之一。在此过程中"系统边界是观察者相关的"这一观念也被学界主流所接受,但是关于系统边界的建构主义说明也相伴而生,这样的说明弃系统边界的本体论地位于不顾,削弱了系统思维的力量。借鉴眀格斯的观念,有助于为系统边界的本体论地位进行辩护,从而走出巴斯卡所谓的认识论的谬误。(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Eric,W.K.Tsang,Kai,Man,Kwan,谢恩[6](2018)在《组织科学中的可重复性检验与理论发展:以批判实在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此文中我们从批判实在视角评估了可重复性检验在理论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首先概述了批判实在论,而后将之运用于回应可重复性检验并不适用于社会科学的观点。之后我们将可重复性分为6类和2个维度。最后,我们详尽论证了可重复性检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个可与组织科学其他分散模式整合的知识积累多焦点模式。(本文来源于《实证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W.Y.哈马德,王彪[7](2018)在《作为道德实在论批判基础的正义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以社会实践的动态特征以及人类不断变化的条件和环境为伦理思想的理论根基,实现了其哲学研究目标和范式的转型。不同于以往哲学家,马克思以不断变化的社会历史实践取代了传统哲学力图追寻的确定性。以此为方法论基础,可以进一步廓清道德原则、信仰、实践与社会权力发生关系的内在机制,形成对诸如"正义""权利"等道德概念的理论阐释,进而从中概括出马克思正义原则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通过揭示道德观念的意识形态功能以及道德观念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虚假性的同时,也论证了建立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正义原则的必要性和逻辑理路。(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2018年05期)
Eric,W.K.Tsang,Kai,Man,Kwan,谢恩[8](2018)在《组织科学中的可重复性检验与理论发展:以批判实在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此文中我们从批判实在视角评估了可重复性检验在理论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首先概述了批判实在论,而后将之运用于回应可重复性检验并不适用于社会科学的观点。之后我们将可重复性分为6类和2个维度。最后,我们详尽论证了可重复性检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个可与组织科学其他分散模式整合的知识积累多焦点模式。(本文来源于《实证社会科学(第五卷)》期刊2018-09-01)
谭力扬[9](2018)在《批判实在论的“多层统一”科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伊·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隐含着一种关于科学的"多层统一"的观念。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层面上,这种"多层统一"观既批评了以物理科学为范本的传统的科学统一观,又批评了过于强调主观意图与局域性历史情境等因素并否定统一的科学整合观。从而,这种"多层统一"观提出了阐明科学统一问题的第叁条进路。(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郭宇航[10](2018)在《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与《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的表述往往被认为是反实在论,康德学者们从实践理性和实在论关系出发,认为康德提出的实践理性不支持将康德伦理学视为反实在论。通过考察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特别通过评估实践理性含义,对康德道德哲学中关于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辩论进行分析并总结,发现除了实践理性之外,康德的实践假设同样并不支持将其伦理学视为反实在论。(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批判实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受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经济学愈发呈现出狭窄化和形式化的弊端,具体表现为普遍演绎主义、经济学还原论、自负的预测。批判实在论提供了一种解决社会科学困境的替代性路径,分层实在、因果机制、涌现、结构—行为者转化等本体论观点为社会经济现象提供了基本的规程与理论框架,从而能对社会客体进行科学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批判实在论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会军,席酉民,王磊,郭菊娥.从离散到汇聚:基于批判实在论与多重范式视角的商业模式研究框架[J].管理评论.2019
[2].赵华.经济学批判实在论的优越性[J].广西社会科学.2019
[3].张军,安维复.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研究的新路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
[4].彼特·穆尔塞普,王一雪,王幼军.作为一种实在论的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J].哲学分析.2019
[5].张润泽.批判实在论视野下系统边界的本体论辩护[J].系统科学学报.2019
[6].Eric,W.K.Tsang,Kai,Man,Kwan,谢恩.组织科学中的可重复性检验与理论发展:以批判实在论为视角[J].实证社会科学.2018
[7].W.Y.哈马德,王彪.作为道德实在论批判基础的正义原则[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
[8].Eric,W.K.Tsang,Kai,Man,Kwan,谢恩.组织科学中的可重复性检验与理论发展:以批判实在论为视角[C].实证社会科学(第五卷).2018
[9].谭力扬.批判实在论的“多层统一”科学观[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8
[10].郭宇航.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辨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