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璇(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锦州121000)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170-02
前言
脑卒中发病急骤、死亡率高,恢复较慢,80%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及生活能力,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我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对10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实施整体康复训练计划,通过感觉、运动输入,建立分离、协调的运动模式,强化康复护理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0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经CT或MRI确诊脑出血36例,脑梗死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2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岁;脑出血16例,脑梗死36例;左侧偏瘫28例,右侧偏瘫24例。对照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岁;脑出血20例,脑梗死32例;左侧偏瘫23例,右侧偏瘫29例。2组病人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评定方法
2组病人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观察组病人实施整体康复护理训练。对2组病人采用Brunnstrom6期评定法,评定上下肢体运动功能,运用ADL功能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对2组病人分别于入院第1周及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评定2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由同一组护理人员完成。
2整体康复护理训练计划
2.1找出问题,制定计划
2.1.1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2.1.2躯体活动困难:与偏瘫有关。
2.1.3有受伤的危险:与偏瘫有关。
2.1.4自理能力缺陷:与偏瘫有关。
2.1.5潜在并发症: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有关。
(2)肺部感染与长期卧床有关。
(3)泌尿系感染与长期卧床有关。
(4)费用性萎缩与长期卧床有关。
2.2康复护理训练方法
护理人员给偏瘫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时,首先要给病人讲解其重要性,取得配合。一般先由上肢大关节开始,再到小关节,然后下肢大关节,再到小关节,每次15~30分钟,每日4~6次。借助康复器材进行锻炼时,可视病人耐受,适应情况而定。
2.2.1病情早期
无进行性卒中发生,如有应以急救为主,但肢体应以保持功能位,采用床上健肢卧位,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按摩受压处,患侧卧位时肩下垫一软枕,预防或减轻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曲,手指屈曲;患侧下肢与健侧间放一软枕,脚穿硬板鞋或采硬木板,预防下肢的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痉挛等异常模式的出现和加重。
2.2.2病情稳定期
生命体征稳定后72小时,根据偏瘫的不同阶段和患侧肢体的功能状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对偏瘫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内的屈、伸、内旋、外展被动活动及主动辅助运动;借助握力球、滚筒、拉力器等器具进行上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借助康复板、床上拉力等运动器材,进行下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同时训练健侧肢体。
2.2.3病情恢复期
(1)进行翻身训练,护理人员协助病人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训练,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到自主运动。
(2)进行坐位、立位平衡训练,2名人员指导病人用健手,伸直上肢做肩关节的前屈、上举、水平内收与外展以及肩胛骨前伸、手触地等运动。根据病人的病情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协助病人下床进行立位训练,首先保证病人的安全,防止摔伤,指导病人做下肢负重运动,站立时身体重心健患交替移动。
(3)进行步行及上下楼梯的训练,上时先健肢,下时先患肢。
2.2.4心理康复护理
对观察组病人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疏导、支持、鼓励,心理防御机制作用,直接影响着康复成效。当病人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的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这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应通过心理疏导改善和消除心理障碍,增强病人对康复的信心,制定力所能及的生活目标,使其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锻炼。
3效果评价
经X2检验,第1周2组相比,上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前与第一周相比,2组间上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出院前2组间比较,对照组不如观察组,其中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显示,康复护理训练对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
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训练前后的Brunnstrom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Barthel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内容包括:进食、洗澡、穿衣、修饰、大小便控制、上下楼梯、行走、轮椅移动、上厕所等项目需要帮助,≤40分者需要很大甚至完全帮助,评价结果见表1。
表12组病人康复护理训练前和训练后2周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比较
4讨论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通过对偏瘫肢体、关节的无痛范围的活动,既防止关节活动范围低下,又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同时对健侧肢体的训练,促进其对患侧肢体恢复的影响。通过反复进行翻身、坐位、立位、步行训练,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经传入、传出冲动的反复刺激,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的代偿作用,从而建立肢体由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经过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促进了随意的、协调的、分离的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为整体功能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本组资料结果表明,早期采取积极的、正确的康复护理训练是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有利保证。
参考文献
[1]欧海宁.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3):106.
[2]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8~122.
[3]张捧玉.早期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52.
[4]黄永禧.中风患者运动再学习方法的原理与应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4):185.
[5]郭国际.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康复治疗.中国康复,1997,12(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