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货币需求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以往研究大多是在封闭经济的框架下进行的。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的不断推深,如何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建立稳定的货币需求关系,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我国当前受到利率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等约束条件的限制,仍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那么货币政策有效与否就与货币需求函数稳定与否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经济开放会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目前国内仍鲜有研究文献对此作出评论。本文正是对货币需求函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拓展而进行的探讨。本文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需求为研究对象,以我国1994年至2006年的季度数据为基础,应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寻找国外经济变量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建议。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部分。首先分析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2007年(截至11月中旬)央行已经九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五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但从金融市场运行数据来看,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如何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是摆在央行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外经济变量必然对我国的货币需求产生影响,所以就有必要对国内、国外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建立稳定的货币需求模型,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对开放经济下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确定本文所研究的开放经济、货币供应量口径及货币需求的范围。然后指出文章的基本思路、结构安排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结构安排为:首先对国内外研究货币需求的相关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寻找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经济变量,并确定实证研究所采用的计量方法和模型形式。之后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最后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货币需求模型中引入平均汇率、国外平均利率及货币需求的滞后变量等;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来对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鉴于目前已有大量文献对货币需求理论进行了研究,故本部分主要是对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分别对国外、国内进行的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国外对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Mundell & Fleming的研究,之后对开放经济下货币需求的研究日益兴盛,但主要集中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然后指出影响货币需求的规模变量、持币机会成本变量等选取标准以及实证研究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各自选用的模型形式。货币需求的规模变量主要选取与社会收入水平相关的变量,持币机会成本变量主要选取货币本身收益率及除货币之外的其他资产的收益率等变量。在货币需求实证研究的各个阶段中,采用较多的模型形式主要有:局部调整模型、缓冲存货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三个模型分别对应不同的研究阶段,与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相对应。经过理论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规模变量的选取可以在收入和财富两大类变量中作出选择;机会成本变量则可以选取适当期限的利率及预期通货膨胀率,在开放经济中,还应当考虑到国外利率及汇率的变动;模型的形式更宜于选取误差修正模型(Error-Correction Models ,ECM),这样可以对长期和短期货币需求作出准确估计。第三章为理论分析部分。首先就经济开放对货币需求动机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开放经济下我国的货币需求动机已较改革开放之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交易性货币需求动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许多经济活动由计划经济阶段的“非货币化”向“货币化”转变,交易性货币需求动机增强;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进行,由国家统包的一系列福利性政策发生改变,居民的预防性货币需求动机增强,同时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自主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更多的不确定性,也要求企业增加预防性货币需求;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实物资产、证券资产与货币之间的可替代性日益增强;本外币资产之间的可替代性也随着我国汇率体制改革、资本项目最终开放的来临而逐步增强,投机性货币需求动机较改革开放之前已经发生了不可估量的变化。然后分别就汇率和国外利率的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作出分析,指出不仅国内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是持币的机会成本,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和国外利率同样要归入其中。第四章为实证研究部分。首先推导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然后利用1994年至2006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模型形式采用误差修正模型(Error-Correction Models ,ECM)。通过对长期均衡模型及短期动态调整模型的估计得出以下结论:长期模型比短期模型稳定;我国交易性货币需求动机强于投机性货币需求动机;狭义货币需求和广义货币需求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不同。并通过引入虚拟变量的货币需求函数来验证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否影响到了货币需求,结果表明,这次改革并没有对货币需求产生过大的影响。第五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对全文的理论研究及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得出最终结论:我国的货币需求同实际GDP、国内利率、国外平均利率、人民币平均汇率、国内预期通货膨胀率有着长期的协整关系;货币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到国内的影响因素,也要兼顾到国外的相关因素(比如国外利率和汇率);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长期要比短期稳定。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建立对国外经济变量如利率、汇率的监控机制,及时调整国内货币政策;由于货币需求存在着滞后效应,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注重货币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大力进行利率市场化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综合利用利率工具和汇率工具的合理搭配缓解流动性过剩压力;对国内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改变目前我国巨额双顺差的局面等。最后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明确之后继续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