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马克思和其他经典著作家关于国际货币本位和汇率制度的理论为指导,结合东亚国家实行的汇率政策,对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的新作《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加以评析。文中指出麦金农挑战凯恩斯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敢于否定自我,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东亚经济体回归美元本位下的固定汇率是次优选择的论断;论证麦金农关于东亚回归固定汇率易于陷入高储蓄两难的见解,这一见解在当前中国所处的经济环境下,值得重视;文中认为麦金农反对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和实行有弹性汇率的主张,非常难能可贵。同时,比较深刻地分析了麦金农作为美国的经济学家站在美国的立场,有意掩盖美国对国际货币制度的动荡所应承担的责任,避而不谈美国利用美元称霸,只顾自身利益而不管国际共同利益的不合作主义政策。本文还提出了尽管美国的次贷危机使美元的信誉下降,但恢复金本位制度是不可能的,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同样是不可能的。但美国遭受次贷危机的打击之后可能考虑放弃不合作主义,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合作,并以信用为基础建立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第1章 绪论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2 研究现状1.3 论文研究方法1.4 论文结构1.5 创新与不足第2章 货币本位与汇率制度2.1 本位货币的确定2.1.1 货币本位2.1.2 黄金本位2.1.3 黄金—美元本位2.1.4 美元本位2.2 东亚汇率制度的选择2.2.1 当前汇率制度的类型2.2.2 浮动汇率的决定2.2.3 浮动汇率恐惧2.2.4 钉住货币篮子的困难2.2.5 固定汇率的回归2.3 麦金农与凯恩斯的对立2.3.1 是浮动汇率可行?还是固定汇率可行?2.3.2 美国是靠得住?还是靠不住?2.4 美元的国际属性2.4.1 麦金农论美元的国际属性2.4.2 马克思论纸币的国家属性2.4.3 马克思论货币是一切权力的权力第3章 国际收支两难3.1 汇率制度的微观分析3.1.1 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调节的两难——斯旺曲线与调节效应3.1.2 固定汇率下国际收支调节的两难——“蒙代尔-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3.2 美元本位下的国际收支逆差风险3.2.1 “原罪”问题3.2.2 “原罪”的具体表现形式——1997~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3.3 美元本位下的国际收支顺差风险3.3.1 “高储蓄两难”问题3.3.2 “高储蓄两难”的具体形式——日元升值综合症第4章 美元作为货币锚靠不住4.1 美元货币锚的不稳定因素4.2 美元“货币锚”不稳定因素的具体表现4.2.1 美元国际循环模式4.2.2 美元本位的迷失4.3 美元“货币锚”地位面临石油计价权的挑战4.3.1 石油交易以美元计价的渊源4.3.2 石油美元和国际经济失衡4.3.3 石油欧元和石油卢布的挑战4.4 美元“货币锚”地位在次贷危机背景下的松动4.4.1 次贷危机的由来和演化4.4.2 次贷危机对东亚经济体的冲击4.4.3 次贷危机对美元地位的影响第5章 日元汇率浮动产生的不稳定因素5.1 东亚汇率体系的日元汇率困境5.2 日元汇率浮动对东南亚经济体的影响5.2.1 日元贬值对东南亚经济体的影响5.2.2 日元升值对东南亚经济体的影响5.3 日元汇率变动与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第6章 中国汇率稳定有利于中国和东亚经济的稳定6.1 美国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议6.1.1 人民币汇率改革历程6.1.2 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6.1.3 麦金农等认为人民币汇率应保持稳定6.2 竞争力决定中国的贸易顺差6.2.1 不要为中国的竞争力忧心忡忡6.2.2 美国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导致美国的过度需求6.2.3 限制中国产品直接危害美国人民的利益6.3 美国经济的重组6.3.1 改变美国出口结构将提升中国的进口需求6.3.2 美国限制对中国的出口结构造成中国从美进口不足6.4 中国外汇储备过多不会造成世界通货紧缩6.4.1 中国外汇储备剧增不会造成世界性的通货紧缩6.4.2 中国外汇储备有利于稳定中国金融第7章 东亚货币制度展望7.1 维持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是短期的过渡性方案7.1.1 软钉住美元是理性和现实的选择7.1.2 缓解美元本位制缺陷的措施和手段7.1.3 美国在美元本位制下应发挥的作用7.2 东亚经济体中长期的目标是建立统一货币体系7.2.1 最优货币区理论7.2.2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7.3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设想7.4 中国在东亚货币一体化过程中的地位7.4.1 人民币在东亚货币一体化中的地位7.4.2 人民币成为东亚货币合作中核心货币的可行性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中文摘要ABSTRACT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美元本位制论文; 固定汇率制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货币一体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