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藏边大黄系蓼科大黄属波叶组植物Rheum emodi Wall.的根与根茎,味酸、苦、性寒。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及云南等地,多为野生,近年来西藏部分地区有种植。其根与根茎藏医称曲扎(Quza),用于治疗胃肠炎,外用止血、治疮、消炎、愈伤口,在大黄供应紧张时,也曾调往各省区作大黄使用,近年来又发现其有良好的降血脂和降血糖的功效。为了深入地探索藏边大黄的资源、品质以及活性物质基础,也为了更有效地对其开发和合理利用,本文进行了下述研究工作:1.本文对藏边大黄(Rheum emodi Wall.)进行了形态组织学上的系统研究,利用石蜡切片法和粉末制片法描绘了其显微特征,为该生药的鉴定提供了依据。2.本文对藏边大黄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Ⅰ~Ⅺ共11个化合物,经mp、氢谱、碳谱、质谱等方法鉴定,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trans-3,5,3′,4′-四羟基芪(piceatannol,Ⅴ)、d-儿茶素(d-catechin,Ⅵ)、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Ⅶ)、trans-3,5,3′,4′-四羟基芪-4′-O-β-D-吡喃葡萄糖苷(piceatannol-4′-O-β-D-glucopyranoside,Ⅷ)、trans-3,5,3′,4′-四羟基芪-4′-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piceatannol-4′-O-β-D-(6″-O-galloyl)-glucopyranoside,Ⅸ)、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Ⅹ)、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Ⅺ),其中Ⅸ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3.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醋酸镁的甲醇溶液为显色剂,通过比色测定藏边大黄中蒽醌类成分(总蒽醌和游离蒽醌)的含量。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藏边大黄中芪类化合物的含量,以其主成分piceatannol-4′-β-D-glucopyranoside和二苯乙烯苷元piceatannol为对照品,流动相分别为乙腈-水(16:84)和(25:7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320nm和325nm。该方法简便、灵敏,适合测定藏边大黄中芪类化合物的含量。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色谱法监测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J]. 现代食品科技 2011(01)
- [2].2-氯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3].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与性能[J]. 应用化学 2013(10)
- [4].烷基-α-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与性能[J]. 应用化学 2016(11)
- [5].RP-HPLC测定中药赤小豆中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J]. 中国药学杂志 2011(10)
- [6].参芪扶正注射液中毛蕊异黄酮7-Ο-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J]. 中药材 2009(10)
- [7].Cistus parviflorus叶化学成分研究(英文)[J].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8(01)
- [8].山鸡椒水溶性成分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14)
- [9].鬼针草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13(24)
- [10].N-[6-(甲基2,3,4-O-三乙酰基-α-D-吡喃葡萄糖苷)]亮氨酸甲酯的合成与表征[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11].维药青香茅中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测定[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17)
- [12].唐古特白刺叶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16(07)
- [13].翻白叶树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12(09)
- [14].微花藤乙醇提取物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04)
- [15].香叶木素和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生物活性比较[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07)
- [16].山绿茶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材 2012(08)
- [17].甘松根茎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材 2011(08)
- [18].北葶苈子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10(01)
- [19].酚性2-乙酰氨基-2-脱氧-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及抗抑郁活性[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9(02)
- [20].黄菊花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05)
- [21].裂叶铁线莲木脂素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15)
- [22].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唾液酸酶活性及其毒力基因表达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9(01)
- [23].6-氯-3-吲哚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9(07)
- [24].苔色酸基-2-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6(06)
- [25].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成药 2017(09)
- [26].牡丹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6(03)
- [27].蒙药材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02)
- [28].闽产白花鬼针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药师 2020(07)
- [29].地桃花中酚苷类成分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13)
- [30].HPLC法测定白花蛇舌草中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J]. 中国药房 20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