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淮北麻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淮北麻鸡肉,金寨黑鸡肉,煮炸烤工艺,肉品质
淮北麻鸡论文文献综述
周希,邵雪飞,熊国远,高雪琴,贾敬敏[1](2019)在《淮北麻鸡和金寨黑鸡加工适宜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利用安徽省地方特色鸡品种的加工特性,以白羽肉鸡为对照,选取金寨黑鸡和淮北麻鸡的胸肉,采用煮、炸、烤3种低温加工和斩拌工艺后,测定质构、出品率和鸡肉糜的动态流变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在鲜肉中,金寨鸡脂肪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最低(P <0. 05)。煮制后,淮北麻鸡出品率最高,蒸煮损失最小,硬度、胶黏性、咀嚼性较高(P <0. 05)。白羽肉鸡烤制后硬度、胶黏性、咀嚼性均显着高于另外2种鸡(P <0. 05),出品率最高,弹性最好。金寨鸡炸制后出品率最高,弹性最好。3种鸡肉糜经煮制后出品率呈显着性差异(P <0. 05),淮北麻鸡肉丸弹性、凝聚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均为最高(P <0. 05)。斩拌后肉糜中,金寨鸡储能模量G'值和损耗模量G″值均为最大。结合感官评定可知,淮北麻鸡适宜煮制和斩拌,金寨鸡适宜炸制。结果可为淮北麻鸡和金寨黑鸡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价值和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7期)
赵素华,魏磊,李灵娟[2](2017)在《复合维生素添加剂对高温期淮北麻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维生素添加剂对淮北麻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480只28周龄淮北麻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饲喂在基础日粮分别添加复合维生素添加剂0(Ⅰ组,对照组)、100 mg/kg(Ⅱ组)、500 mg/kg(Ⅲ组)、1000 mg/kg(Ⅳ组),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Ⅲ、Ⅳ组产蛋率比显着提高(P<0.05),料蛋比显着降低(P<0.05),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出雏率显着提高(P<0.05);而Ⅱ组产蛋率、料蛋比、蛋孵化率和出雏率的变化不显着(P>0.05);2)Ⅲ、Ⅳ组中血清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和补体C4含量显着提高(P<0.05);而Ⅱ组中以上指标含量变化不显着(P>0.05);3)Ⅲ、Ⅳ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P<0.05),而Ⅱ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500~1000 mg/kg复合维生素添加剂能提高热应激条件下淮北麻鸡的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本文来源于《安徽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袁波,吕永平,贾敬敏[3](2016)在《HACCP在淮北麻鸡宰杀及冷藏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在淮北麻鸡宰杀及冷藏工艺过程微生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危害性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结果表明,应用HACCP理论指导生产,在生产过程通过控制车间环境卫生、加强操作人员卫生管理、严格工艺流程管理及监控、控制冷链温度等措施,可以减少鸡肉微生物初始污染,保证原料肉的质量安全。关键题:淮北麻鸡;宰杀;冷藏;HACCP(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22期)
章薇,许月英,杨家军,刘金华,贾敬敏[4](2014)在《淮北麻鸡出栏日龄对产肉性能及制作烧鸡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淮北麻鸡出栏日龄对产肉性能及制作烧鸡品质的影响,分别取放养至6个月、5个月和4个月龄的淮北麻鸡10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分析、肉质理化分析;同时各组取20只(公母各半),加工成符离集烧鸡。加工后测定各月龄鸡的加工成品率、肉质营养成分并作感观评定。结果表明,6月龄、5月龄的淮北麻鸡的半净膛屠宰率和全净膛屠宰率分别为79.10%、77.77%与79.46%、67.26%,均显着高于4月龄组76.23%半净膛屠宰率和63.81%全净膛屠宰率(P<0.05);饲养期长,则淮北麻鸡的屠宰率高,蒸煮损失少,6月龄淮北麻鸡公鸡的加工成品率高于4月龄组,差异极显着(P<0.01);淮北麻鸡加工前6月龄组的蛋白质、风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4月龄组,但加工后各组烧鸡的营养成分及感观评定的综合得分并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章薇,许月英,杨家军,唐焰[5](2013)在《不同出栏期淮北麻鸡对符离集烧鸡品质影响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淮北麻鸡俗称宿县麻鸡或符离鸡,属肉蛋兼用型的小型麻鸡,其性情活泼,敏捷善动,觅食能力强,具有耐粗饲,肉质良好,适应性强等优点,是生产符离集烧鸡的首选品种。但其存在生长缓慢,饲料转化比低,整齐度差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本试验拟通过不同日龄淮北麻鸡加工前后在屠宰性能、肉品营养和加工后感观及营养成分上的比较,探究不同饲养时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综合考虑饲养成本,合理确定淮北麻鸡作为符离集烧鸡原材料的最佳出栏期。(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九次代表会议暨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3-05-12)
杜永才,龚月生,徐双贵,刘庆梅[6](2012)在《0~4周龄淮北麻鸡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将810只初生淮北麻鸡随机分为27组,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日粮代谢能分别为10.90MJ/kg(低)、11.40MJ/kg(中)和11.90MJ/kg(高),粗蛋白分别为16.4%(低)、17.7%(中)和19.0%(高),研究0~4周龄淮北麻鸡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结果表明,日粮能量、蛋白质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显着影响0~4周龄淮北麻鸡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能量、蛋白质的沉积(P<0.05)。低能量+高蛋白组采食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日粮能量由10.90MJ/kg提高到11.40MJ/kg,采食量下降,当继续提高能量时,对采食量的影响不明显,这一规律不受日粮蛋白质的影响;高能量+高蛋白组和低能量+低蛋白组生长性能高于其他组,中等能量组以及低能量中高蛋白组最差(P<0.01)。高能量+高蛋白质组饲料转化率显着优于其他各组。高能量+低蛋白质组组织中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中能量+中蛋白质组和低能量+高蛋白质组最低(P<0.01)。各处理组中,低能量+低蛋白质组和高能量+低蛋白质组能量沉积率最高,中能量、中高蛋白质组最低(P<0.01)。0~4周龄淮北麻鸡日粮适宜代谢能和蛋白质分别为11.90MJ/kg、17.7%或10.90MJ/kg、16.4%。(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陈安徽,陈宏伟,邵颖,韩福海,王成[7](2010)在《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对淮北麻鸡生产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蝙蝠蛾拟青霉液体发酵菌丝体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淮北麻鸡生产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为虫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淮北麻鸡为试验对象,在试验动物基础日粮中添加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考察菌丝体对淮北麻鸡的日增重、屠宰性能和肌肉中水分、粗脂肪、蛋白质等含量的影响。[结果]在动物日粮中添加0.3%的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可显着促进淮北麻鸡的生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动物日增重提高了12.09%;同时也发现母鸡腹脂率有了明显降低(P<0.05);但对淮北麻鸡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可显着提高腿肌中肌间粗脂肪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腿肌间粗脂肪含量提高了17.18%。[结论]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不仅能提高淮北麻鸡的生产性能,而且能改善淮北麻鸡的肌肉品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36期)
李雷,王厚朴,王新爱[8](2007)在《淮北麻鸡(符离麻鸡)品种资源的现状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护淮北麻鸡这一品种资源,引起政府及有关人员的重视。2002年,国家家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组织全国畜牧兽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和各省市畜牧主管部门全面开展了畜禽资源调查,共整理81个地方鸡品种,淮北麻鸡列入其中;2004年6月,“淮北麻鸡”被编入《中国禽类遗传资源》。让更多的人关注麻鸡,参与保护麻鸡,使这一地方品种发挥更大的潜力,造福于社会。(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业——机遇与挑战——第十叁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7-10-01)
李雷,王厚朴,王新爱,张文秀[9](2007)在《淮北麻鸡(符离鸡)品种资源的现状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淮北麻鸡按体型外貌分为两大类型,即平原型和山地型,平原型分布较广,在淮北平原地区;山地型分布在淮北平原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平原型体型稍大,毛色较浅,胫较长,善奔跑,目前(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07年16期)
杜永才[10](2006)在《0周龄~4周龄淮北麻鸡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研究日粮能量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0 wk~4 wk淮北麻鸡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能量、蛋白质的沉积的影响规律,以确定0 wk~4 wk淮北麻鸡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参数。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日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0.90 MJ/kg、11.40 MJ/kg和11.90 MJ/kg,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6.40%、17.70%和19.00%,共9种日粮处理。810只初生淮北麻鸡随机分为27组,每组30只,每个日粮3个重复。试验期为4周,每周测定其生长性能;分别于2wk末和4wk末每重复选择2只接近平均体重的鸡进行屠宰,测定体成分,并计算能量和蛋白质沉积。结果表明,日粮能量浓度、蛋白质含量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显着影响0wk~4wk淮北麻鸡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能量、蛋白质的沉积(P<0.05)。低能量(10.90MJ/kg)高蛋白(19.00%)组采食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日粮能量浓度由10.90 MJ/kg提高到11.40 MJ/kg,饲料采食量下降,再继续提高能量浓度,采食量不受影响或略有提高,这种规律不受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影响;高能量中高蛋白组和低能量低蛋白组生长性能高于其他组,中等能量组以及低能量中高蛋白组最差(P<0.01)。饲料转化效率以高能高蛋白组显着优于其他各组。日粮对体成分影响规律在0~2wk和0~4wk基本一致。中能中蛋白组体能量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处理组,高能中蛋白能量含量最高(P<0.01)。高能低蛋白日粮的组织中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中能中蛋白组和低能高蛋白组最低(P<0.01)。组织中水分含量以中能中高蛋白最高,高能中低蛋白最低(P<0.01)各处理组中,低能低蛋白组和高能低蛋白组能量沉积率最高,中能中高蛋白组最低(P<0.01)。0~2wk高能中蛋白质组、0~4wk低能低蛋白质组氮沉积率最高,中能中蛋白最低(P<0.05)。低蛋白质日粮提高能量和低能量组提高蛋白含量对氮沉积率均无正面影响。回归分析表明,能量对雏鸡生产性能、饲料利用效率和能量沉积量的影响呈二次曲线变化,最低值为11.40MJ/kg;能量和蛋白质之间的比值比能量和蛋白质的绝对含量对各指标的影响更大,能蛋比对雏鸡日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呈二次曲线变化,最高值均为0.68 MJ/kg/%;氮沉积量随能蛋比的提高而线性下降。另外,回归公式预测,0wk~4wk淮北麻鸡代谢能转化为净能的效率为61.7%,单位代谢体重和单位增重的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381.2MJ/kg和9.29MJ/kg。综合生长性能、机体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推荐0wk~4wk淮北麻鸡日粮中代谢能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1.9MJ/kg、17.5%或10.9 MJ/kg、16.0%;能蛋比为0.68 MJ/kg/%,避免使用中等能量浓度的日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6-06-01)
淮北麻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维生素添加剂对淮北麻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480只28周龄淮北麻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饲喂在基础日粮分别添加复合维生素添加剂0(Ⅰ组,对照组)、100 mg/kg(Ⅱ组)、500 mg/kg(Ⅲ组)、1000 mg/kg(Ⅳ组),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Ⅲ、Ⅳ组产蛋率比显着提高(P<0.05),料蛋比显着降低(P<0.05),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出雏率显着提高(P<0.05);而Ⅱ组产蛋率、料蛋比、蛋孵化率和出雏率的变化不显着(P>0.05);2)Ⅲ、Ⅳ组中血清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和补体C4含量显着提高(P<0.05);而Ⅱ组中以上指标含量变化不显着(P>0.05);3)Ⅲ、Ⅳ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P<0.05),而Ⅱ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500~1000 mg/kg复合维生素添加剂能提高热应激条件下淮北麻鸡的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淮北麻鸡论文参考文献
[1].周希,邵雪飞,熊国远,高雪琴,贾敬敏.淮北麻鸡和金寨黑鸡加工适宜性[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2].赵素华,魏磊,李灵娟.复合维生素添加剂对高温期淮北麻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7
[3].袁波,吕永平,贾敬敏.HACCP在淮北麻鸡宰杀及冷藏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6
[4].章薇,许月英,杨家军,刘金华,贾敬敏.淮北麻鸡出栏日龄对产肉性能及制作烧鸡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
[5].章薇,许月英,杨家军,唐焰.不同出栏期淮北麻鸡对符离集烧鸡品质影响的比较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九次代表会议暨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3
[6].杜永才,龚月生,徐双贵,刘庆梅.0~4周龄淮北麻鸡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
[7].陈安徽,陈宏伟,邵颖,韩福海,王成.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对淮北麻鸡生产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
[8].李雷,王厚朴,王新爱.淮北麻鸡(符离麻鸡)品种资源的现状与保护[C].中国家禽业——机遇与挑战——第十叁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7
[9].李雷,王厚朴,王新爱,张文秀.淮北麻鸡(符离鸡)品种资源的现状与保护[J].中国家禽.2007
[10].杜永才.0周龄~4周龄淮北麻鸡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