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

论文题目: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企业管理

作者: 武丽芳

导师: 李长青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股东至上,公司治理,企业所有权,人力资本,会计核算

文献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理论的研究领域中逐步分化出两大理论:“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前者认为股东拥有企业,而后者则认为真正拥有企业的是其利益相关者。这两种理论具有完全不同的公司治理含义,持不同看法的学者争论相当激烈。总体而言,股东至上理论占据了当今企业理论的主流地位,但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在80年代中期以后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被认为是能够帮助我们真正认识和理解现实企业的有力工具。论文的第一部分绪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谁是企业的所有者?是股东还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将导致不同的公司治理含义。在本文的第二部分进行解题,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文献回顾介绍了利益相关者的理论渊源;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应用于公司治理、企业伦理、战略管理等,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交叉学科的研究于一体,准确选取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视角非常重要,本文是对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问题进行的研究。沿着前两章的思路,在本文的第三部分分析了公司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问题。传统理论认为,“资本雇佣劳动”是最优的公司治理模式,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也被认为是无懈可击。然而,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改变,人力资本的作用得到提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股东至上理论对此不能做出合理解释,尤其是80年代以来美国兴起的一股公司之间的“恶意收购”浪潮更引发了人们对“股东至上”逻辑的声讨,在这些背景下,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就成为必然,其正当性建立在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经济民主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之上。考察当今世界各国企业的公司治理,可以划分为以英美模式为代表的股东至上模式和德日模式为代表的共同治理模式。本文的第四章对这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得出对我国企业治理的有益启示。在本文的第五章,我们以斯坦福大学钱颖一教授为代表的狭义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理论为指导,从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这三个维度,对构建我国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特别地,企业理论从“股东至上”演进到“共同治理”,客观需要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尽管目前开始的人力资本产权会计研究把人力资本纳入了企业的权益资本,但并没有反映出人力资本会计核算与“共同治理”理论的内在逻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论文的结构安排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2章 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文献回顾

2.2 利益相关者定义

2.3 利益相关者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司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问题

3.1 公司治理概述

3.1.1 公司治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3.1.2 公司治理的概念

3.2 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企业所有权安排及其理论基础

3.2.1 主观风险偏好差异说—一个主观的辩解

3.2.2 团队可监督性差别—一个纯技术的解释

3.2.3 资产的专用性—不完全合约理论的一种解说

3.2.4 完善的管理者劳动市场论—瓦尔拉斯范式的延续

3.3 企业所有权归谁所有

3.3.1 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3.3.2 对“资本雇佣劳动”的质疑

3.3.3 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必然性

3.4 利益相关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正当性

3.4.1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3.4.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3.4.3 人力资本理论

3.4.4 经济民主理论

3.4.5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4.1 英美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股东主权型

4.2 德日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共同治理型

4.3 英美德日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

4.4 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共同治理模式构建与共同治理中人力资本的会计核算

5.1 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

5.2 对董事会和经理、员工的监督

5.3 激励机制的设计和实施

5.4 共同治理中人力资本问题

5.4.1 人力资本计价——成本法计量模型

5.4.2 人力资本计价——价值法计量模型

5.5 人力资本会计核算

5.5.1 人力资本会计核算的对象与前提假设

5.5.2 人力资本会计处理

5.5.3 人力资本会计报告:体现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共同治理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局限性和研究展望

6.2.1 局限性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3-07

参考文献

  • [1].公司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评析[D]. 贺爱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 [2].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理财目标[D]. 陈学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 [3].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管人员绩效评价研究[D]. 钱仲帅.华中科技大学2006
  • [4].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部效应的实证研究[D]. 郭付玉.广东商学院2013
  • [5].利益相关者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 孟琦.中国海洋大学2012
  • [6].利益相关者态度与创业意愿关系的实证研究[D]. 袁应文.中山大学2008
  • [7].利益相关者视角的Y股份有限公司风险诊断[D]. 冯岩岩.青岛理工大学2015
  • [8].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 邱海斌.广东财经大学2014
  • [9].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核心能力的影响研究[D]. 殷婷雪.天津财经大学2015
  • [10].企业社会责任、盈余管理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D]. 王立满.吉林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共同治理机制研究[D]. 张月峰.河北工程大学2007
  • [2].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张宁.中国海洋大学2007
  • [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D]. 汪雪.华南师范大学2007
  • [4].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研究[D]. 肖元涛.浙江大学2004
  • [5].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路径分析[D]. 陈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 [6].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之理性分析与制度研究[D]. 张靖.中国政法大学2005
  • [7].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 顿曰霞.青岛大学2005
  • [8].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公司治理的法律思考[D]. 韩建学.华东政法学院2005
  • [9].公司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评析[D]. 贺爱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 [10].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初探[D]. 褚志霞.南京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  ;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司治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