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谐社会指标评价体系研究

上海和谐社会指标评价体系研究

论文摘要

中共十七大重申了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要确保2020年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以后,有关社会和谐问题的量化研究,以及如何构建一套统计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评价和综合测度,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一项课题。本论文通过对和谐社会内涵的理解、上海特殊性的分析、已有相关指标的借鉴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子系统关系的刻画,总结了上海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的5个目标因素:政治和谐、经济社会和谐、文化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与外部和谐。针对这5个目标因素,并结合上海自身的特殊情况,将反映和谐社会的因素加以分析和合理综合,提出了上海构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指标体系共包含50个指标,既有主观指标也有客观指标,其中政治和谐中包含8个指标,经济社会和谐中包含13个指标,文化和谐中包含13个指标,人与自然和谐中包含8个指标,以及外部和谐中包含8个指标。本论文通过查询最新统计信息、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了2000-2007年各指标的数据,运用综合评价的分析方法,设定了上海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参考目标值,和指标和谐度的四级分级标准。通过对上海市2007年和谐社会建设水平的评价,我们发现总体上上海处于中度和谐,其中政治和谐度最低,而外部和谐度最高。在50个指标中,高度和谐的指标有12个,中度和谐的指标有15个,低度和谐的指标有13个,不和谐的指标有10个。相应地,本论文利用2000-2007年数据进一步分析影响上海构建和谐社会的10个不和谐指标:廉正指数、人均人大提案数、政府立法听政率、行业收入差距、社会保障覆盖率、享受社会化养老服务人数占全市老年人口比重、年募集善款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网络可信度、万元产值三废排放、来沪从业人员签订劳工合同比例,目的在于揭示出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焦点问题。最后,本论文针对上海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薄弱环节,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加强建设: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加强民主建设;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培育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和谐文化;注重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积极倡导建设生态型城市;创建和维护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外部和谐环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1.2.1 国外主要研究成果
  • 1.2.2 国内主要研究现状
  • 1.2.3 相关研究论点综述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构建上海和谐社会指标评价体系的基本目标与原则
  • 2.1 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 2.1.1 和谐社会的内涵
  • 2.1.2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 2.2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2.2.1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 2.2.2 构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2.3 构建上海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 2.3.1 有利于丰富理论研究,为各地区提供借鉴意义
  • 2.3.2 有利于增强理论的科学性,深化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 2.3.3 利于发扬和深化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 2.3.4 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2.3.5 有利于相关政策措施的有效制定、执行和反馈
  • 2.3.6 有利于实现上海市“十一五”规划和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 2.4 上海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性分析
  • 2.4.1 地域相对较小,自然资源相对缺乏,资源压力较大
  • 2.4.2 辐射全国的经济中心
  • 2.4.3 人口密集,社会问题复杂
  • 2.4.4 独特的文化特点
  • 2.4.5 世博会的时代特殊性
  • 2.5 上海构建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 2.5.1 上海构建和谐社会的框架基础
  • 2.5.2 上海构建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目标
  • 2.5.3 上海构建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三章 上海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国内大中城市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
  • 3.1.1 北京市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 3.1.2 重庆市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基本结构
  • 3.1.3 大连市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3.2 上海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法
  • 3.3 上海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框架
  • 3.4 上海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
  • 3.4.1 上海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采集
  • 3.4.2 上海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参考目标值的确定
  • 3.4.3 上海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分析优化
  • 第四章 上海和谐社会建设的评价分析
  •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和指标和谐度的等级划分
  • 4.2 上海构建和谐社会的评价分析
  • 4.2.1 上海市2007 年和谐社会建设水平的评价
  • 4.2.2 上海构建和谐社会指标评价体系的评价
  • 4.2.3 上海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 4.2.4 其他建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04)
    • [2].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北方经济 2017(04)
    • [3].小康社会评价指标构成与选择[J]. 重庆社会科学 2015(02)
    • [4].公共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学习与探索 2015(02)
    • [5].工程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J]. 价值工程 2015(14)
    • [6].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社会评价指标体系[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09)
    • [7].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统计 2010(09)
    • [8].智慧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电信业 2020(05)
    • [9].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发展研究 2014(09)
    • [10].新的社会阶层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2)
    • [11].上海建设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2].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14)
    • [1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0(01)
    • [14].论现代包装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包装学报 2013(04)
    • [15].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统计与决策 2010(15)
    • [16].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8(12)
    • [17].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测度方法研究[J]. 科研管理 2008(04)
    • [18].试析高职院校社会评价指标建构[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09)
    • [19].重庆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1)
    • [20].构建贵州省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网友世界 2013(Z4)
    • [21].公民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之比较及基于中国情况的思考[J].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08(01)
    • [22].广东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15)
    • [23].国内外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 甘肃理论学刊 2014(02)
    • [24].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 商场现代化 2009(29)
    • [25].福州市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J]. 福州党校学报 2010(06)
    • [26].运用德尔菲法探讨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社会评价指标体系[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09)
    • [27].试论区域循环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S2)
    • [28].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统计教育 2008(04)
    • [29].和谐社会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0(01)
    • [3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解读[J]. 江淮 2008(05)

    标签:;  ;  ;  ;  ;  

    上海和谐社会指标评价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