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村金融体系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以信用社为重点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加快,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内蒙古的农村牧区金融体系改革基本沿袭国家金融体系改革进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要求,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金融国际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制弊端逐渐暴露。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难点在偏远落后地区,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内蒙古,受欠发达地区经济和政策制约以及自身发展,农村牧区金融改革与发展距全国发达地区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迄今为止,内蒙古的农村牧区金融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农村税费改革,甚至成为整个农村牧区改革最为薄弱的环节,农村牧区金融服务功能弱化、资金外流严重、农村牧区信用社改革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区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剖析其根源,最主要的是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滞后、金融制度安排缺陷、国家扶持和优惠政策不到位等因素。因此,加快农村牧区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一套合理、高效、健康运行的农村牧区金融体系,已成为当前解决内蒙古“三农、三牧”问题的迫切要求。当今国际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范式有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斯蒂格里茨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及哈耶克局部知识分析范式等。斯蒂格利茨(Stiglitz)的“金融约束”理论指出了市场的不完善性以及政府干预农村金融发展的必要性,进而使得在实践中“不完全市场理论”逐渐替代“农村市场理论”和“农村信贷补贴理论”而占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一直在不断探索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依照斯蒂格里茨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同时借鉴国外农村金融体系的实践经验,在深化改革内蒙古农村牧区金融体系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实用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经济金融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加快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建设原则和选择供给导向型金融深化模式。深化内蒙古农村牧区金融体系改革,建立新型的金融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层次、多体系的农村牧区金融服务体系,既需要发挥金融市场固有的自由竞争机制,又要充分发挥国家财政金融扶持农村金融作用,这个体系应该是一个既需要包括政策性金融进而由政府财政间接补偿农牧业,也要包括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民间金融、保险、投资基金等在内的完整体系。针对内蒙古农村牧区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按照深化改革内蒙古农村牧区金融体系必须把握的原则和金融深化模式,在汲取世界各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培育农村牧区金融市场竞争机制、突出政策性金融主导作用、强化合作性金融主体作用、发挥商业银行金融支持作用、加快邮政储蓄改革、完善农牧业保险体系、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和加大农村牧区金融监管力度等政策措施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