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凝视”走向“对话” ——海外华人学者“华语电影”研究中的跨文化批评模式初探

从“被凝视”走向“对话” ——海外华人学者“华语电影”研究中的跨文化批评模式初探

论文摘要

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日益全球化以及中国电影研究在西方学术界的迅速崛起,使得中国电影研究这一项跨学科、跨文化的探索更加迫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中国电影”的延伸,“华语电影”以一个整体性文化现象迅速浮现并在跨区域、跨国背景中不断壮大。与之相对应,华语电影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在该研究领域中,海外华人批评家因其特殊的身份(身处西学氛围),在对华语电影进行跨文化批评时,有着他们独特的批评视角和立场,往往能给国内的电影研究者带来新的借鉴和思维方式,从而在相互的交流和碰撞中共同推进华语电影研究。本文即以海外华人批评家“华语电影”研究中的几种跨文化批评模式——“后殖民批评”、“跨国(区)华语电影批评”、“对话批评”——为分析对象,旨在通过对这些批评方式的分析,考察海外华人学者复杂隐微的研究取向,并从这一角度探讨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的价值立场与理论问题。海外华语电影研究几种跨文化批评模式的发展进程,充分显示出中西话语权力的交锋与争夺、海外华人批评家身份意识的浮现与变化,也反映出西方学科建制中的人文学科谋求自身突破与发展的学术努力。当然,作为海外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之一元的华语电影研究,其上述批评发展进程,不过是更广义的“中国学”在当代西方实际情境的一个缩影。本论题回顾与梳理这几种跨文化批评模式的异同与联系,旨在探讨在全球化潮流中,如何在华语电影研究领域怎样实现有效的跨文化批评,并展望华语电影的新空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绪论 海外华语电影研究的概念、历程及其问题
  • 一、概念史:从"中国电影"到"华语电影"
  • 二、问题史:海外"华语电影"研究主要成果举要
  • 三、本文论题的提出
  • 第一章 "被凝视"的他者与后殖民话语
  • 第一节 "女性"身体与"遥远、异化的中国"
  • 第二节 "原始中国":被凝视的他者
  • 第三节 "后殖民批评模式"的延续
  • 小结 后殖民批评模式的西方中心倾向
  • 第二章 全球化语境中的"跨国(区)"研究意识
  • 第一节 民族电影与跨国(区)背景
  • 第二节 跨国(区)研究意识与"华语电影"的提出
  • 第三节 "跨国(区)华语电影"衍生的新阐释空间
  • 小结 维护"非西方"的自我
  • 第三章 多元化的"对话"与"比较"
  • 第一节 "对话式的跨文化交流":应对"后殖民"
  • 第二节 比较电影研究:一种新的跨文化批评思路
  • 小结 争取话语权的平等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华语电影:新发展与新探索”大型学术研讨会综述[J]. 当代电影 2019(12)
    • [2].“金鸡”璀璨嘉庚故里“华语电影展望”高峰论坛在集美大学举行[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透视英语世界的华语电影研究——以Journal of Chinese Cinemas为例[J]. 电影评介 2019(Z1)
    • [4].马来西亚华语电影的历史与现状[J]. 中国电影市场 2020(08)
    • [5].论《华语电影杂志》的特刊研究[J]. 学术评论 2020(03)
    • [6].北美市场的当代华语电影:历史、现状与未来[J]. 电影艺术 2018(06)
    • [7].从印度电影的成功浅谈华语电影的“出国”之道[J]. 艺术科技 2018(11)
    • [8].新世纪华语电影的生态之变——从陈旭光新著《新世纪华语电影研究:美学、产业与文化》说起[J]. 电影评介 2018(21)
    • [9].历史语境与经验的“囚徒”:关于“华语电影”概念的反思[J]. 东南学术 2019(03)
    • [10].从华语电影三大奖项看三地电影互动交流[J]. 传播力研究 2019(15)
    • [11].华语电影中的澳门形象转变研究[J]. 当代电影 2019(08)
    • [12].从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华语电影受众的成长[J]. 新媒体研究 2019(19)
    • [13].华语电影的理论争鸣与文化地形[J]. 当代电影 2017(05)
    • [14].华语电影的说法和起源——回应近年的华语电影争论[J]. 当代电影 2017(05)
    • [15].再谈华语电影——鲁晓鹏教授访谈[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06)
    • [16].“跨文化语境下的华语电影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J]. 中国比较文学 2018(01)
    • [17].新时期国家文化产业视阈下的华语电影品牌构建研究[J]. 东南传播 2017(01)
    • [18].华语电影落地美国的丢失及其找回策略[J]. 粤海风 2017(01)
    • [19].当下华语电影“烂片现象”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01)
    • [20].西方魔幻热潮下的新千年华语电影奇观[J]. 电影新作 2017(02)
    • [21].叙事符号·时间呈现·空间构想——2016年华语电影启示录[J]. 当代电影 2017(03)
    • [22].概念的多维生产与理论化的思辨坐标——“华语电影”再思考[J]. 当代电影 2017(08)
    • [23].新时期华语电影产业对国家文化产业的影响与贡献研究[J]. 电影新作 2017(03)
    • [24].获奖华语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以第六代导演的获奖作品为例[J]. 传播与版权 2016(04)
    • [25].翻拍还是转译——华语电影与外文电影的互动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15)
    • [26].华语电影新特征研究[J]. 声屏世界 2014(12)
    • [27].两岸导演展望华语电影大时代[J]. 台声 2015(12)
    • [28].“华语电影”海外研究述评[J]. 长江论坛 2015(03)
    • [29].2015海峡两岸三地十大华语电影[J]. 电影评介 2015(12)
    • [30].推·电影之2018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J]. 新青年(珍情) 2019(08)

    标签:;  ;  ;  ;  ;  ;  

    从“被凝视”走向“对话” ——海外华人学者“华语电影”研究中的跨文化批评模式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