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荀子》是传世的先秦典籍之一,其文献涉及面广,语汇量大,其中反义字组尤其富有特色,是《荀子》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为理论基础,对《荀子》一书中的反义字组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全文共分四部分:一、绪论。简要介绍了荀子和《荀子》一书的基本情况,论述了《荀子》反义字组研究的价值。该部分是本文的语料准备部分。二、字组理论、反义字组研究现状以及本选题的意义。该部分首先介绍了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其中包括对“字”、“字组”、“字本位”等一系列概念的简要介绍,强调“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语义、语法、语汇的交汇点,应当以字为基础研究汉语的结构”这一基本原则;其次,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引进反义字组的概念,并介绍了先秦反义字组的研究现状;最后,该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研究反义字组的原因。该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三、《荀子》反义字组的统计及初步分析。该部分首先确定了《荀子》反义字组的统计标准及方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静态研究为主,从《荀子》一书中统计出119个反义字组,并对其使用频率和意义类型进行了统计,从而揭示了反义字组使用中的政治性和不平衡性,以及反义字组意义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和矛盾性,并以此为介入点探讨了各种特性的形成原因;而后本文以动态研究为主,介绍了《荀子》反义字组在历史中的生存状态,包括《荀子》反义字组在现代汉语中以及《荀子》成书以前的存在状态,从而揭示反义字组发展中的稳定性。该部分是本文对反义字组的初步研究,以静态视角为主。四、《荀子》反义字组意义结构分析。本部分在徐通锵先生“字本位”理论的基础上,以“一个字义=一个义象*一个义类”为字组意义的基本模式,描绘了反义字组的三种意义结构和三种变体形式,并说明了各形式的特点以及相互间的关系,从而归纳出了反义字组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最后,该部分介绍了《荀子》反义字组意义结构的过渡表现形式。该部分是本文的重中之重,是对反义字组的深入研究。五、本部分是本文的结语,主要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分析了本研究的研究前景以及本研究的弱势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