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过温保护电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过温保护,阈值电压,温度系数,回差温度
过温保护电路论文文献综述
李宏杰,段德功[1](2019)在《一种高精度低功耗的BiCMOS过温保护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UMC0.25μm BCD工艺,设计了一种高精度低温漂的过温保护电路。相对传统电压比较器结构的过温保护电路,无电压比较器结构的过温保护电路利用双极型晶体管的温度特性和阈值电压来检测芯片内部温度和控制芯片的关断。当芯片内部温度高于系统设定值时,过温保护电路输出高电平并且关断芯片其他模块,实现过温保护功能。利用Cadence和Hspice仿真软件对过温保护电路进行验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源电压为5 V,且芯片工作温度上升过程中,当芯片内部温度高于100.02℃时,过温保护电路输出高电平,芯片系统被过温保护电路关断;当芯片内部温度低于92℃时,过温保护电路输出低电平,芯片系统重新正常工作,回差温度为8.02℃,可以有效防止芯片由于温度波动被反复关断。(本文来源于《物联网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罗治民[2](2019)在《具有过温保护功能调光LED驱动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光源相比,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具有电光转换效率高、光线柔和、调光调色性好和寿命长等优势,因此在日常照明、交通指示、液晶显示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LED灯具的优劣主要取决于驱动芯片的性能,因此提高驱动芯片的各项性能指标成为这一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高性能驱动芯片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有的LED驱动芯片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1)驱动电路的抗电源波动和噪声性能较差,驱动芯片使用电容或者无源RC低通滤波器对电源的波动及噪声进行抑制,但效果并不理想;2)过温保护电路结构比较大,主要通过放大器或者迟滞比较器正相输入端检测电压V_(BE)与反相输入端的参考电压作差,经放大后产生过温关断信号,但放大器以及迟滞比较器电路使用元件数目较多,导致整个驱动芯片容易温度过高;3)对于调光模块,现有的方法调光范围较窄。且脉冲频率低,因此容易产生频闪现象。本文设计了一款具有过温保护功能的可调光LED驱动芯片。基于当前驱动芯片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设计了预调整电路,该电路通过支路负反馈产生与电源几乎无关的偏置电流和电压,再利用放大器的钳位作用,使两输入端的电压基本相等,并且将其中一端作为预调整电路的输出,从而提高电路的抗电源波动和抗噪声的能力;2)为避免温度过高而损坏驱动芯片,我们利用具有温度系数的电流来实时监测芯片工作温度,将正、负温度系数电流进行比较来产生过温控制信号,以此简化电路复杂度,同时也减少整体电路的产热;3)对于调光电路产生脉冲信号的需要,设计了一款频率和占空比可调的脉冲产生电路,并将其集成到驱动芯片上,从而提高驱动芯片的稳定性以及实现调光过程的快速响应。本文电路的设计采用0.5μm CSMC工艺,使用Spectre仿真工具对各模块以及整体电路进行仿真验证。驱动电路的电源电压为8V,驱动电路输出叁通道驱动电流,每路通道的电流值为350mA,并且驱动电流在低频段抑制比为-102dB;当电源电压在6.5~9.5V的范围内波动时,驱动电流的线性调整率为1.3%。(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宏杰,李立[3](2019)在《一种基于电源管理芯片的过温保护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DC-DC电源管理芯片中的过温保护功能,提出了一种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过温保护电路。利用双极型晶体管的温度特性产生正温度系数的温度检测电压,通过电压比较器和系统预设电压进行比较,当采样温度高于预设值时,过温保护电路输出低电平进而关断芯片系统,实现过温保护功能。基于UMC0.25μmBCD工艺库进行设计,采用HSPICE仿真软件进行结果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源电压为5 V,温度由小变大过程中,当阈值温度高于130℃时,过温保护电路输出低电平,芯片系统被关断。温度由大变小过程中,当阈值温度低于104.96℃时,过温保护电路输出高电平,芯片系统重新正常工作。回差温度值为20℃。满足过温保护电路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陈思良[4](2018)在《一种高精度CMOS过温保护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MI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过温保护电路。通过采用调整特定电阻技术产生温度迟滞量,有效避免振荡。仿真结果表明,当温度超过106℃时电路关断,当温度降低至84℃时电路开启,迟滞量为22℃。(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12期)
夏俊雅,曾以成,崔晶晶[5](2018)在《带有过温保护和自适应调节的LED驱动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带有过温保护和自适应调节功能的发光二极管(LED)恒流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主要由过温保护电路和自适应电路组成,过温保护电路用于检测系统的工作温度情况,当系统处于高温时会输出关断信号使电路停止工作;自适应电路在自适应温度范围内通过向恒流模块输入与绝对温度成正比(PTAT)电流来调控LED驱动电流的大小,达到自适应目的。该LED驱动电路将温度自适应与带有滞回功能的过温关断电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电路简单,性能良好。基于0.5μm CMOS工艺,Spectre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在0℃~89.6℃变化时,恒流输出波动小于0.57%;在89.6℃~111℃变化时,调控输出电流可调幅度为80 mA;在114℃时,过温保护电路开启,电路停止工作,直到温度降回73.3℃后,LED驱动电路重新开始工作。(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谭传武,陈卫兵[6](2018)在《一种用于TCXO芯片的带隙基准及过温保护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Bi CMOS工艺设计低温漂、高电源抑制比的自偏置带隙基准电压源及过温保护复合电路。带隙基准采用自偏置电流源和差分运放一体化结构,过温保护电路用NPN管采集电流大小实现振荡器的起振或关断。仿真结果表明:带隙恒为1.24 V,温度在-40℃到125℃变化时,输出变化不超过0.78 m V,复合电路电源抑制比高达95 d B;超温关断时间0.071 s,迟滞开启时间0.064 s,复合电路能为TCXO芯片提供稳定的基准参考和较好的过温保护效果,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14期)
葛兴杰,陆锋[7](2018)在《0.25 μm CMOS新型过温保护电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SMC 0.25μm工艺,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过温保护电路,该电路利用正温系数电流电路和共源共栅电流镜产生一个高灵敏度的电压信号,通过CMOS施密特触发器产生控制信号控制芯片的通断,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通过Spectre软件仿真验证,结果显示,在各个工艺角及电源电压波动的情况下,电路均能在芯片温度上升到165℃时关断,在芯片温度降到144℃时开启,迟滞值为21℃。(本文来源于《电子与封装》期刊2018年06期)
崔晶晶[8](2018)在《具有过温保护功能的电流自适应LED驱动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LED(Light Emitting Diode)有着响应速度快、抗震能力好、消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颜色种类多、绿色环保等一系列优点,随着当前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迅猛发展,LED发光效率将逐步提高,并将全面取代传统光源,应用市场相当广阔。但由于LED不像传统光源可以利用市电供电,必须有专门的驱动电路,因而驱动电路的质量影响着整个电路的功能。本文设计的驱动电路在驱动芯片超过一定温度时具有关断功能,同时具有滞回作用,还设计了电压自适应电路,使驱动电路具有一定的抑制温升能力。具体设计原理如下:(1)为使得电路更加稳定,对电压源电路进行二阶温度补偿处理。在低温补偿阶段,得到随温度减小的补偿电流,在高温补偿阶段,得到随温度增大的补偿电流。使两路电流流入基准核心电路,从而得到温漂系数更小的电压。二阶补偿得到的电压温漂系数更小,使得后续电路更加稳定可靠。(2)滞回关断电路的原理是让基准电压和正温度系数电压通过比较器进行比较,将比较之后得到的输出结果经过叁级反向器之后接到LED驱动电路上,以此控制LED驱动电路的开启和关断。当芯片温度超过最高温度设置点时,关断LED驱动电路,使得LED不工作;当温度降到温度滞回点时,电路重新开启,LED电路正常工作。(3)温度自适应电路的原理是由自适应电流产生自适应电压,产生的自适应电压作用于LED驱动电路,当温度大于自适应温度点小于关断温度时,自适应电路起作用,使得LED电流随自适应电压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功率会减小,达到抑制温度升高的作用。基于0.5μm CMOS工艺,使用Cadence Spectre对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在-50~+125℃温度范围内,补偿后基准输出电压的温度系数为2.62×1O-6/℃,低频时的电源抑制比高达88 dB。LED电路在0~64.2 ℃,恒定输出350 mA,输出变化范围小于0.285%;在64.2~108 ℃范围内变化时,电流输出自适应范围为85mA;在温度达到110 ℃时,关断信号为高电平,电路关断输出,直到温度下降到60 ℃时,电路重新开启。(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6-08)
李新,刘敏,张海宁[9](2018)在《基于迟滞比较器的过温保护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芯片因工作温度过高造成永久性损坏,以及确保芯片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新型过温保护电路。采用自偏置共源共栅结构,产生稳定的带隙基准,并利用正反馈迟滞比较器,有效避免热振荡。热关断温度及迟滞开启温度可通过调节比较器MOS管的尺寸来灵活设置。基于格罗方德55nm CMOS工艺,通过Cadence Spectre工具,对电路进行了仿真验证。电源电压在3.3V,温度范围在-40℃~125℃时,测得带隙基准的温度系数为8.23ppm/℃,低频段电源抑制比为-68.5dB;当温度超过116℃时,输出信号发生翻转,控制芯片停止工作;当温度降低到96℃时,芯片恢复工作;设计电路有20℃的温度迟滞量,温度阈值的变化量小于2℃。(本文来源于《中国集成电路》期刊2018年Z1期)
李树镇[10](2017)在《带过温保护功能的高精度带隙基准电压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带隙基准电压源是电源管理芯片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片上系统和线性稳压器等中得到大量应用。近些年来,随着数字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在功能上可以代替一些模拟电路模块,然而连续信号和模拟信号必须通过模拟集成电路来实现。由于温度的变化、电源噪声和负载波动等外界因素的变化,不会影响基准电压的准确性,可以为系统提供高性能高质量的参考电压,其精度对系统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基准电压源性能的优化改进显得尤其重要,高精度、低功耗和低温漂的基准电压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现代电子设备芯片中通常包含有过温保护模块,为了限制芯片的温度和功耗。由于电路长时间工作在重载情况下,会导致芯片的电流增加,直接导致环境温度的变化。如果芯片的散热性不佳,热量会不断积累,使芯片的温度急剧上升,最终将芯片内部的电路烧毁,为了保护芯片必须要限制芯片的温度。本文首先介绍了带隙基准电压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然后在理论上对带隙基准电压源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常见的几种基准结构进行分析和对比,包括Kuijk、Widlar、Brokaw和Banba等带隙基准,并且针对传统的带隙基准电压的温度系数高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分段曲率补偿的结构,分别在低温和高温阶段对基准电压的温度曲率进行补偿,降低基准电压的温度系数,达到设计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到整体电路功耗,以较少的电流消耗为代价大幅提高了其精度,整体提升电路的性能,然后介绍了过温保护电路的基本原理,针对传统过温保护电路稳定性差的缺点,本文采用温度系数不同的电流进行比较,产生过温保护信号,提升过温保护电路的稳定性。本文基于0.18μmBCD工艺,采用Hspice软件仿真,结果表明,电源电压在2.5V至5V的之间变化可以产生1.237V的带隙基准电压,线性调整率为0.0357%,电源电压为 5V 时,电源抑制比(Power Supply Rejection Ratio,PSRR)为 68.8dB,静态电流功耗低至4.41μA,温度在-40°C至150°C的范围内,基准电压的温度系数为2.84ppm。过温保护电路在电源电压为5V时,温度的上升和下降门限分别为150°C和135.8°C,并且电源电压在2.5V至5V的范围内温度的迟滞量变化为1.61°C。仿真结果表明,基准电压的温度系数经过曲率补偿后大大降低,并且电路具有较低的工作电流,表现出优良的性能,满足了基准源的低功耗和低温漂的设计要求;过温保护电路在电源电压波动时,其温度阈值和迟滞量具有较强的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过温保护电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与传统光源相比,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具有电光转换效率高、光线柔和、调光调色性好和寿命长等优势,因此在日常照明、交通指示、液晶显示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LED灯具的优劣主要取决于驱动芯片的性能,因此提高驱动芯片的各项性能指标成为这一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高性能驱动芯片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有的LED驱动芯片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1)驱动电路的抗电源波动和噪声性能较差,驱动芯片使用电容或者无源RC低通滤波器对电源的波动及噪声进行抑制,但效果并不理想;2)过温保护电路结构比较大,主要通过放大器或者迟滞比较器正相输入端检测电压V_(BE)与反相输入端的参考电压作差,经放大后产生过温关断信号,但放大器以及迟滞比较器电路使用元件数目较多,导致整个驱动芯片容易温度过高;3)对于调光模块,现有的方法调光范围较窄。且脉冲频率低,因此容易产生频闪现象。本文设计了一款具有过温保护功能的可调光LED驱动芯片。基于当前驱动芯片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设计了预调整电路,该电路通过支路负反馈产生与电源几乎无关的偏置电流和电压,再利用放大器的钳位作用,使两输入端的电压基本相等,并且将其中一端作为预调整电路的输出,从而提高电路的抗电源波动和抗噪声的能力;2)为避免温度过高而损坏驱动芯片,我们利用具有温度系数的电流来实时监测芯片工作温度,将正、负温度系数电流进行比较来产生过温控制信号,以此简化电路复杂度,同时也减少整体电路的产热;3)对于调光电路产生脉冲信号的需要,设计了一款频率和占空比可调的脉冲产生电路,并将其集成到驱动芯片上,从而提高驱动芯片的稳定性以及实现调光过程的快速响应。本文电路的设计采用0.5μm CSMC工艺,使用Spectre仿真工具对各模块以及整体电路进行仿真验证。驱动电路的电源电压为8V,驱动电路输出叁通道驱动电流,每路通道的电流值为350mA,并且驱动电流在低频段抑制比为-102dB;当电源电压在6.5~9.5V的范围内波动时,驱动电流的线性调整率为1.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温保护电路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宏杰,段德功.一种高精度低功耗的BiCMOS过温保护电路[J].物联网技术.2019
[2].罗治民.具有过温保护功能调光LED驱动电路设计[D].湘潭大学.2019
[3].李宏杰,李立.一种基于电源管理芯片的过温保护电路[J].无线互联科技.2019
[4].陈思良.一种高精度CMOS过温保护电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
[5].夏俊雅,曾以成,崔晶晶.带有过温保护和自适应调节的LED驱动电路[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8
[6].谭传武,陈卫兵.一种用于TCXO芯片的带隙基准及过温保护电路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8
[7].葛兴杰,陆锋.0.25μmCMOS新型过温保护电路的设计[J].电子与封装.2018
[8].崔晶晶.具有过温保护功能的电流自适应LED驱动电路设计[D].湘潭大学.2018
[9].李新,刘敏,张海宁.基于迟滞比较器的过温保护电路[J].中国集成电路.2018
[10].李树镇.带过温保护功能的高精度带隙基准电压电路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