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物馆文物库房标准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于沁[1](2021)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结果分析与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太原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结果综合分析,对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温湿度、空气污染物、甲醛含量等做了客观分析和评价,并对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提出几点建议,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赵毅[2](2021)在《文物库房管理工作关键点分析——以重庆特园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为例》文中指出文物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做好文物管理有利于发挥其遗留价值,更深刻地认识到自然和历史,因此需要全面把握文物管理。而文物库房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还存在一定不足,与社会发展不适应,导致文物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为从根本上提高对文物的良好保管和保养能力,切实加强文物库房管理工作水平,文章结合重庆特园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实际情况,分析文物库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有效的可行措施,旨在为相关陈列馆和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王新夏[3](2021)在《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思路分析》文中指出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升级,从各个博物馆的接待人数变动上,就可以看出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同时,也为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如何在保障文物有效展览的情况下,做到对文物的科学保护与管理是当前时期需要面临的重点问题。作为文物储存空间的文物库房管理工作必须被提上日程,本文分析进行文物库房管理的重要性,并探讨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中现存的几点问题,从而梳理文物库房管理的工作思路。
陈鲁怡,陈洪波[4](2020)在《博物馆仓储式展览刍议》文中提出仓储式展览作为一种展陈形式,其实质是存储形式与展览形式相统一,通过开放库房或是将展厅布置为库房的样子从而实现文物的大量展出,较好地解决了文物数量与展厅面积之间的矛盾关系。目前流行的展览方式过度使用现代陈列手段,偏离了展览的初衷,仓储式展览克服了这方面的缺憾,可将文物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通过联合策展,针对性采用仓储式展览以及开展延伸性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创新性方式吸引观众,保持仓储式展览的生命力,提升仓储式展览在我国博物馆的普及度。利用"仓储式"这一展陈方法,可增加库房中文物的利用率,将每件文物的功能发挥至最大;同时,拓宽公众与文物交流的"通道",满足公众对于文物展出的需求。
祝勇[5](2021)在《故宫文物南迁》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抬着棺材找坟地:烽烟南渡一、山河已然破碎,故宫何谈完整1931年9月19日早上九点,时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的李宗侗先生像往常一样走出北京南城丞相胡同的家门,乘一辆洋车前往故宫博物院上班,过顺直门1,听到路边叫卖号外的声音,他让车夫停车,买了一张报纸。上面的大字标题,让他悚然一惊。2
阮敏燕,陆彦蓉[6](2021)在《文物藏品的保存性展示——关于广西革命纪念馆库房式陈列的实践与思考》文中提出实现文物藏品的保存性展示可以大大提高文物藏品的利用率。文章以广西革命纪念馆积极探索文物藏品保存性展示的路径,建设广西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中心,进行库房式陈列的实践为基础,对库房式陈列的作用和运用进行了思考和研究。总结出库房式陈列有提升观众观展质量、增强烈属归属感和荣誉感、简化陈展形式、降低布展成本的优势的观点。最后提出了运用库房式陈列的几点建议。
李姣[7](2021)在《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文中认为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藏品利用在博物馆的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藏品保护与研究成果的体现,是实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的途径。藏品资源丰富、文化需求高与藏品利用效率低,形成强烈反差,成为目前博物馆发挥效能的瓶颈,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是我国时代需求和历史必然。藏品利用的核心是实现藏品价值,实现的途径是具体利用方式。以国内外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论述为基础,从博物馆的功能出发,藏品价值可分为本体价值,这是价值的本源和基础,以及情感价值和发展价值,这二者是附延伸价值,并且笔者对具体利用方式进行逐一阐述。展出率是博物馆藏品利用最直观的体现,笔者通过随机搜集的670展览数据和数学建模手段,估算了2009-2018年各级别博物馆、各类型博物馆的展出率,显示全国平均展出率10.27%左右,且近十年展出率呈下降趋势。通过采用Lasso回归、Logistics回归、Spearman和Pearson的统计学方法,笔者结合《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公布的博物馆相关数据,得出面积、人员、经费是影响博物馆展览数量最相关的因素。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更加清晰地审视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的基本情况,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低表现在广度、深度、频率和真实性问题四个方面,其原因表现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无法立即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消除造成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因素,本文以国际视野、科学视角和技术层面探讨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策略。笔者从藏品本体、场地方面、延伸利用方面及藏品利用保障措施介绍国外博物馆的有益经验,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场地等情况下,为化解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中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在信息时代,我们应加强博物馆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本文以“智慧”理念为指导,以人工智能为手段,探讨目前智慧博物馆和AI博物馆在藏品利用的实践应用,并以个案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导览、图像采集、藏品修复中的设计,实现提高藏品利用效率、拓展藏品利用手段、深化藏品利用领域,并不断提升“人—藏品—数据—机”互动性。新时代,博物馆应构建智慧型藏品利用模式,为大众提供智能化的藏品研究、展示、传播。但是博物馆藏品利用工作的核心是对藏品蕴含价值的挖掘与传承,这一点并不会、也不能因“智慧”而改变,我们应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最终以价值传承为目的,去推动我国的藏品利用改革之路,让藏品活起来。
杨凌宇[8](2021)在《遗址保护理念下的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进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越来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思考与重视。我国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研究工作也随着城市化脚步的推进逐步开展,遗址保护理念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伴同博物馆的职能将共同促进遗址博物馆的发展。为应对我国复杂多样的遗址类型,需要一套完整系统地遗址保护与展示的方法。遗址博物馆作为我国遗址保护与利用的主要形式,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比较充足的实践探索。通过建设遗址博物馆,能够保证文化遗址免受风雨侵蚀,从而能够良好地进行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并能对社会大众产生良好地文化输出,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然而对于涉及学科众多的遗址博物馆,对于其遗址保护与展示的设计问题仍有一些争议与困惑,本文就是在融合多学科的前提下,探讨遗址保护理念下的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策略。文章首先在明确遗址博物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的前提下,总结与梳理了国内外对于遗址保护与遗址博物馆设计的研究现状以及已有研究成果的概述。明确遗址保护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前提下,笔者站在建筑学专业的角度对遗产保护理念、遗址博物馆的相关理论以及博物馆建筑理论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针对本文重点研究的对象——遗址博物馆的现存实例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从中得出现存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优势与不足;其次,以建筑类型学理论方法为依据从建筑空间适用性、建筑形态协调性、建筑文化凸显性三个方面入手来展开论述,确立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原则,总结探讨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法与策略;最后,在明确建筑设计策略与保护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参与的工程实例——房山长沟大墓博物馆进行逐一的反馈与分析。本文希望通过当下遗址博物馆建筑理论与实践的总结,丰富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策略的同时,为当代遗址博物馆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与建议,也希望对后来建筑学领域的师生或建筑师们在未来相关项目的研究和设计实践中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扈红[9](2021)在《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市县级博物馆作为展示某一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窗口,群众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全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市县级博物馆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藏品、人员、资金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当前国内学者对市县级博物馆的深入研究、分析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宏观、政策方面。本文以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走访调查、数据收集,总结了该地区博物馆在藏品、陈列展览、学术研究、人才队伍方面的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结合博物馆工作实践给出了可行性的建议措施,既可以为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博物馆发展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也可以为行业人员进行博物馆事业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通过对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的研究,希望能够以点带面,为其他地区市县级博物馆提供经验借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石雪梅[10](2021)在《济宁区县级博物馆发展现状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以来,我国博物馆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区县级博物馆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研究、展示、传播地方文化、娱乐地方百姓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事实上,从目前来看,我国基层博物馆相较于省、市级的博物馆而言,各方面发展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无论是基础设施、藏品管理还是陈列展览、社会服务等均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本文以济宁区县级博物馆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济宁地区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状况进行实际调研,发现济宁市非国有博物馆虽数量多,门类齐全,但是总体上发展状况不佳,由于人才、资金匮乏而导致藏品管理水平低下、陈列老旧、知名度不高、社会公共服务效果有待提升等问题,制约着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区县级博物馆的发展之路迫在眉睫。虽然各区县有各自的地理文化差异,但总体相差不大,因此笔者希望学习通过前人的理论研究和国内发展比较好的博物馆经验,结合济宁地区地域文化,探索出一套济宁地区特有的博物馆发展策略,对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提供借鉴,给予非国有博物馆更清晰的定位,也为国内其他地区区县级博物馆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本文主要从博物馆基础设施、藏品管理、陈列展览、公共服务四个方面介绍济宁地区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找出一条适合济宁区县级博物馆特有的发展之路。
二、博物馆文物库房标准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博物馆文物库房标准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结果分析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太原市博物馆基本情况 |
2 报告结论分析 |
2.1 温湿度环境情况 |
2.2 环境污染气体情况 |
2.3 空气环境质量情况 |
3 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的建议 |
3.1 建立环境监测平台,提高库房环境调控的能力 |
3.2 加强库房日常管理,预防环境问题导致的损坏 |
3.3 提高文物保护意识,重视专业人员业务的培训 |
3.4 制定文物应急预案,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影响 |
3.5 开发文物调控技术,减少环境因素造成的危害 |
4 结论 |
(2)文物库房管理工作关键点分析——以重庆特园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的价值 |
2 文物库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
2.1 文物库房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
2.2 文物库房储放不合理 |
2.3 信息化建设不到位 |
2.4 文物库房管理专业化人才紧缺 |
3 文物库房管理工作关键要点 |
3.1 科学制定岗位职责 |
3.2 合理设计布局文物库房建筑 |
3.3 加强文物库房管理信息化水平 |
3.4 注重引进和培养专业化人才 |
4 结束语 |
(3)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思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博物馆开展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
二、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中现存的几点问题 |
(一)资金短缺导致的设施问题 |
(二)管理意识不强引发的管理问题 |
(三)人才稀缺造成的管理质量问题 |
三、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思路梳理 |
(一)解决现存的管理问题 |
1. 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
2. 解决管理混乱问题 |
3. 解决人才缺口问题 |
(二)构建文物库房管理机制 |
(三)引入现代化技术提高文物安全水平 |
(四)加强库房火灾预防管理 |
四、结束语 |
(4)博物馆仓储式展览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仓储式展览的定义、特点和目的 |
(一)仓储式展览的定义 |
(二)仓储式展览特点 |
(三)仓储式展览的目的 |
二、我国仓储式展陈方式应用的类型 |
(一)将展品置于展厅进行密集型展览 |
(二)开放库房进行展览 |
(三)“透明库房”展览 |
(四)密集型展览的局部应用 |
三、仓储式展览使用率不高的原因 |
(一)不同博物馆文物贮藏量不同 |
(二)仓储式展览对文物研究的高要求 |
(三)策展存在“重陈列,轻内容”的趋势 |
(四)仓储式展览需要强大且完善的安全保障 |
四、开展仓储式展陈的对策和建议 |
(一)因地制宜推进仓储式展览 |
1. 联合展览。 |
2. 大型博物馆对仓储式展览进行深化应用。 |
3. 根据地域特点发掘仓储式展览的潜力。 |
(二)深化仓储式展览的其他方法 |
1. 仓储式展览的延伸性教育活动。 |
2. 预约参观。 |
3. 线上线下展览相结合。 |
五、结语 |
(5)故宫文物南迁(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抬着棺材找坟地:烽烟南渡 |
一、山河已然破碎,故宫何谈完整 |
二、日人不可不防,文物不可不迁 |
三、宫殿前小山般堆起文物箱 |
四、文物连夜运出故宫 |
五、列车停在浦口,不知道往哪里开 |
六、请你明天九点钟再来一次 |
第二章一番风雨路三千:徘徊京沪 |
一、上海仁济医院的“临时周转房” |
二、故宫文物中存在赝品 |
三、马衡被任命为第二任院长 |
四、影印《四库全书珍本》 |
五、上海预展会取得“轰动效应” |
六、中国文物第一次有组织地走向国际 |
七、文物在六朝古都安家 |
八、易培基不可能活着看到洗清冤案了 |
九、千军万马的内迁洪流 |
十、运出南京的最后机会 |
第三章谁念客身轻似叶:西迁南路 |
一、湖南大学图书馆被日本飞机炸平了 |
二、长沙至贵阳有土匪出没 |
三、安顺郊外的理想山洞 |
四、烟波一笠,回首江天 |
五、赴苏展品的安全,令故宫同人感到揪心 |
六、安顺待不下去了 |
七、在巴县的竹海中隐匿形迹 |
第四章千军万马一条江:西迁中路 |
一、把两千多箱文物抛在南京,让马衡无比自责 |
二、不易受潮湿的物品暂存重庆 |
三、宜宾也不安全 |
四、装满文物的木船纤绳断了 |
五、轰炸乐山的纪录片成为日本空军的“样板片” |
六、当学术巨匠遭遇大足石刻 |
第五章到晚才知身是我:西迁北路 |
一、一个家庭的“南迁” |
二、军火库做文物库房 |
三、在大雪中翻越秦岭 |
四、大慈寺僧人要遵守来自故宫的“戒规” |
五、古佛青灯,伴他写下一生中最重要的着作 |
六、大火向存满故宫文物的武庙蔓延过来 |
七、为守护国宝而牺牲的军人 |
第六章覆巢犹幸能完卵:沦陷之城 |
一、故宫人员关闭了故宫大门 |
二、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搞了件大事情 |
三、日本收藏的大量文物,实为我国家博物馆之无上妙品 |
四、日本投降了,有人半信半疑 |
五、华北日军投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 |
六、文物工作者的胜利“纪念碑” |
第七章八千里路云和月:东归北返 |
一、故宫文物走了,文化的种子留下了 |
二、接二连三的翻车事故 |
三、你不是学生,你是共产党的代表 |
四、台湾,是什么地方啊 |
五、南迁文物回到出发地 |
六、追缴“小白楼”散佚书画 |
七、“故宫盗宝案”尘埃落定 |
第八章人间毕竟晴方好:一宫两院 |
一、文物迁出北平以来最大一次损失 |
二、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
三、生命中最后两个字 |
(6)文物藏品的保存性展示——关于广西革命纪念馆库房式陈列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库房式陈列概述 |
2 库房式陈列运用现状 |
2.1 库房式陈列在国内知名博物馆中的运用 |
2.2 库房式陈列在广西区内博物馆中的运用 |
3 “库房式陈列”的实践效果 |
3.1 实现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相统一 |
3.2 提升观众观展质量,增强烈属归属感和荣誉感 |
3.3 简化陈展形式,降低布展成本 |
4 运用库房式陈列几点建议 |
4.1 因地制宜,科学运用 |
4.2 遵循陈展基本原则 |
4.3 实现可持续开放 |
5 结语 |
(7)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
1.1.1 藏品、展品、文物概念界定 |
1.1.2 研究范围 |
1.2 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的必要性与机遇 |
1.2.1 国家层面的文化服务需求 |
1.2.2 博物馆的自身发展需求 |
1.2.3 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
1.2.4 信息技术的发展 |
1.2.5 “智慧”理念的普及 |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1 国内研究概况 |
1.3.2 国外研究概述 |
1.3.3 小结 |
第二章 藏品利用——藏品价值的实现 |
2.1 藏品价值体系 |
2.1.1 国内相关价值体系论述 |
2.1.2 国外相关价值体系论述 |
2.1.3 博物馆功能与藏品利用的价值 |
2.2 本体价值利用 |
2.2.1 陈列展览 |
2.2.2 科学研究 |
2.2.3 文物复制、仿制 |
2.2.4 藏品着书出版 |
2.2.5 藏品外借——以广东省博物馆2017 年展览为例 |
2.3 情感价值利用 |
2.3.1 社会教育活动 |
2.3.2 文博类电视节目 |
2.3.3 新媒体传播 |
2.4 发展价值利用 |
2.4.1 数字化利用 |
2.4.2 文创产品开发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基本情况研究——以陈列展览为例 |
3.1 数据采集的基本情况 |
3.1.1 随机收集展览的基本情况 |
3.1.2 随机收集展览的主办博物馆基本情况 |
3.2 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 |
3.2.1 建立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的数学模型 |
3.2.2 收集展览的展品数量的正态性检验 |
3.2.3 根据数学模型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 |
3.3 影响博物馆藏品展出相关因素的筛选建模和校正 |
3.4 影响博物馆藏品展出的相关因素分析 |
3.4.1 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
3.4.2 博物馆级别与藏品展出的相关性分析 |
3.4.3 博物馆类型与藏品展出的相关性分析 |
3.4.4 展览数量与客观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分析 |
4.1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表现 |
4.1.1 广度问题 |
4.1.2 深度问题 |
4.1.3 频率问题 |
4.1.4 真实性问题——以《国家宝藏》节目为例 |
4.2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内部原因 |
4.2.1 藏品研究不足 |
4.2.2 展览场地限制 |
4.2.3 利用方式单一 |
4.2.4 利用观念狭隘 |
4.2.5 藏品的同质化 |
4.2.6 专业人才缺乏 |
4.3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外部原因 |
4.3.1 法规尚待完善 |
4.3.2 利用资金不足 |
4.3.3 缺少馆际交流 |
4.3.4 外界参与性低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外博物馆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
5.1 从藏品本体着手 |
5.1.1 Curator(策展人)制度 |
5.1.2 文物登录制度 |
5.1.3 重视科学研究 |
5.2 从场地方面着手 |
5.2.1 开放内部空间——库房 |
5.2.2 拓展展厅空间——高密度陈列方式 |
5.2.3 “藏品+”模式开发外部空间 |
5.3 从延伸利用着手 |
5.3.1 注重教育服务工作 |
5.3.2 藏品数字化工作 |
5.3.3 文创产品开发 |
5.4 藏品利用的保障措施 |
5.4.1 多渠道经费来源 |
5.4.2 建设志愿者队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智慧理念下博物馆提高藏品利用效率方式分析 |
6.1 智慧理念下的博物馆 |
6.1.1 智慧博物馆起源 |
6.1.2 技术系统 |
6.1.3 智慧博物馆藏品利用的实践应用 |
6.2 人工智能时代的AI博物馆 |
6.2.1 人工智能概述 |
6.2.2 人工智能的发展政策与规划 |
6.2.3 目前AI在博物馆藏品利用中的应用 |
6.3 人工智能对博物馆藏品利用的影响 |
6.3.1 提高藏品利用效率 |
6.3.2 拓展藏品利用手段 |
6.3.3 深化藏品利用领域 |
6.3.4 提升智能化互动性 |
6.4 人工智能给博物馆藏品利用带来的机遇分析 |
6.4.1 国际趋势、国家战略是关键动力 |
6.4.2 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是核心支撑 |
6.4.3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是外在推动因素 |
6.4.4 理论研究、学科融合是有利保证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人工智能技术在藏品利用方面的个案探索 |
7.1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导览装置在藏品利用中的设计 |
7.1.1 导览对于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性 |
7.1.2 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导览中应用的必要性 |
7.1.3 自动导览装置的模块设计 |
7.1.4 自动导览装置的工作方法 |
7.2 一种基于VR技术的图像采集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7.2.1 技术背景 |
7.2.2 模块设计 |
7.2.3 图像存储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 |
7.2.4 具体工作流程 |
7.3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非结构性破损壁画修复方法 |
7.3.1 研究背景 |
7.3.2 生成对抗网络算法的介绍 |
7.3.3 损失函数 |
7.3.4 修复壁画的结果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8)遗址保护理念下的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遗址博物馆研究的社会背景 |
1.1.2 遗址博物馆研究的学术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遗址博物馆国外研究现状 |
1.3.2 遗址博物馆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范围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范围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二章 遗址博物馆相关理论的整体性认知 |
2.1 遗址及其相关理念与原则 |
2.1.1 遗址的概念 |
2.1.2 遗址保护的概念 |
2.1.3 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规则 |
2.1.4 遗址保护的原则 |
2.2 建筑类型学理论概述与应用 |
2.2.1 建筑类型学起源及含义 |
2.2.2 建筑类型学的特点 |
2.2.3 建筑类型学设计方法的意义 |
2.2.4 建筑类型学在遗址博物馆中的应用 |
2.3 遗址博物馆相关理论概述 |
2.3.1 遗址博物馆的概念 |
2.3.2 遗址博物馆的特征 |
2.3.3 遗址博物馆的分类 |
2.3.4 遗址博物馆的功能 |
2.4 当代遗址博物馆建筑发展概况 |
2.4.1 国内外遗址博物馆的产生 |
2.4.2 国内遗址博物馆的发展 |
2.5 小结 |
第三章 国内遗址博物馆建筑现状调研与分析 |
3.1 国内遗址博物馆建筑现状调研 |
3.1.1 调研对象 |
3.1.2 调研内容与方法 |
3.2 调研对象现状梳理 |
3.2.1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
3.2.2 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 |
3.2.3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
3.2.4 盛乐古城博物馆 |
3.2.5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 |
3.3 调研情况现状总结 |
3.3.1 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影响因素 |
3.3.2 我国遗址博物馆建筑现存问题总结 |
3.3.3 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目标梳理 |
3.4 小结 |
第四章 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原则与策略 |
4.1 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原则 |
4.1.1 建筑空间适用性原则 |
4.1.2 建筑形态协调性原则 |
4.1.3 建筑文化凸显性原则 |
4.2 遗址博物馆建筑空间适用性设计策略 |
4.2.1 建筑选址设计策略 |
4.2.2 建筑布局设计策略 |
4.2.3 建筑功能设计策略 |
4.2.4 建筑流线设计策略 |
4.2.6 建筑空间适用性设计策略总结 |
4.3 遗址博物馆建筑形态协调性设计策略 |
4.3.1 建筑形态创作生成原则 |
4.3.2 自然环境协调设计策略 |
4.3.3 城市环境协调设计策略 |
4.3.4 建筑形态协调性设计策略总结 |
4.4 遗址博物馆建筑文化凸显性设计策略 |
4.4.1 建筑文化凸显的意义 |
4.4.2 遗址文化信息的提取 |
4.4.3 建筑文化凸显性设计策略 |
4.5 小结 |
第五章 北京房山长沟大墓博物馆工程设计实践 |
5.1 房山长沟大墓博物馆工程项目概述 |
5.1.1 工程项目概况 |
5.1.2 遗迹现状概况 |
5.2 房山长沟大墓博物馆工程项目总体规划 |
5.2.1 保护规划范围 |
5.2.2 周边规划条件 |
5.3 房山长沟大墓博物馆工程设计实践应用 |
5.3.1 建筑空间适用性设计策略应用 |
5.3.2 建筑形态协调性设计策略应用 |
5.3.3 建筑文化凸显性设计策略应用 |
5.4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图片索引 |
附录B 表格索引 |
附录C 线上调研分析表 |
附录D 毕业设计图纸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9)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概况 |
第一节 山东地区市县级博物馆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发展概况 |
第三节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
第二章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藏品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馆藏品现状 |
第二节 藏品征集、保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三节 促进藏品保护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
第三章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现状 |
第二节 陈列展览方面存在问题分析 |
第三节 提升陈列展览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
第四章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学术研究与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学术研究现状调查分析 |
第二节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发展现状调查表 |
(10)济宁区县级博物馆发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理论方法 |
第二章 济宁区县级博物馆发展现状概述 |
第一节 济宁地区文化资源概况 |
第二节 博物馆数量及空间分布 |
第三节 类型划分 |
第三章 济宁区县级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建筑与环境 |
第二节 博物馆安全 |
第三节 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思考 |
第四章 济宁区县级博物馆藏品管理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博物馆藏品管理现状 |
第二节 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建议 |
第五章 济宁区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博物馆陈列展览现状 |
第二节 博物馆陈列展览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关于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建议 |
第六章 博物馆教育和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现状 |
第二节 博物馆教育和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提高各类博物馆社会服务水平的建议 |
结语 |
附录 博物馆陈列展览观众满意度调査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博物馆文物库房标准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结果分析与探讨[J]. 于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19)
- [2]文物库房管理工作关键点分析——以重庆特园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为例[J]. 赵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16)
- [3]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思路分析[J]. 王新夏. 艺术品鉴, 2021(23)
- [4]博物馆仓储式展览刍议[J]. 陈鲁怡,陈洪波. 民博论丛, 2020(00)
- [5]故宫文物南迁[J]. 祝勇. 当代, 2021(04)
- [6]文物藏品的保存性展示——关于广西革命纪念馆库房式陈列的实践与思考[J]. 阮敏燕,陆彦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11)
- [7]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D]. 李姣. 西北大学, 2021(11)
- [8]遗址保护理念下的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 杨凌宇.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2)
- [9]潍坊地区市县级博物馆现状调查研究[D]. 扈红. 山东大学, 2021(02)
- [10]济宁区县级博物馆发展现状研究[D]. 石雪梅. 山东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