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啶生物碱(+)-Febrifugine、(-)-Deoxoprosophylline和大袋蛾性信息素的不对称合成

哌啶生物碱(+)-Febrifugine、(-)-Deoxoprosophylline和大袋蛾性信息素的不对称合成

论文摘要

天然产物是指来自天然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化学物质。许多天然产物都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有一半左右均来自天然产物或其衍生物。而天然产物大多数都是手性化合物,且含量都比较少。因此,采用不对称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出光学活性的物质,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论文的工作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探索了Lewis酸催化条件下N,O-缩醛与烯醇硅醚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首先以廉价的L-谷氨酸为原料,经12步反应制备了N,O-缩醛结构2-47,以单边苄基保护后计算,总收率为13%。然后在Lewis酸催化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烯醇硅醚底物的扩展,结果表明在C-3位TBSO诱导的条件下,可选择性的在哌啶环C-2位进行烷基化反应,产物的dr值最高可达96:4,烷基化产物的构型为顺式。应用此研究结果,对具有抗疟活性的我国药用生物碱常山碱2-1进行了不对称合成。2、在本课题组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二碘化钐催化条件下叔丁基亚磺酞亚胺与醛的偶联反应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二碘化钐催化下,叔丁基磺酞亚胺与具有γ-羰基官能团(酯、酮)的醛可进行选择性反应,收率可达到80%以上,dr值则大于99:1。因此,以此反应为关键反应,本论文进一步完成了3-羟基呱啶类生物碱(-)-deoxoprosophylline 3-1的不对称合成。3、大袋蛾性信息素的首次不对称合成和绝对构型确定的研究大袋蛾俗称布袋虫,又名大蓑蛾,属鳞翅目,蓑蛾科。在我国的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地区均有分布。该虫对蔷薇科、豆科、杨柳科、胡桃科及悬铃木科植物危害最重,是果树和城市园林植物的常见害虫之一。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具有害虫抗药性增强、破坏生态平衡、大量农药残留于环境而引起食物链累积等等诸多缺陷,而一度被誉为病虫害防治的“第三代农药”指的就是信息素。2006年林国强等人通过GC-EAD和GC-MS分离检测得到了大袋蛾性信息素,并初步描述其结构为3,13-二甲基十五酸-1-乙基-2-甲基丙酯(1-ethyl-2-methylpropyl3-13-dimethylpentadecanoate),并指出该结构中醇部分的构型为S构型,而另外两个手性中心的立体化学尚未确认。本论文以丁酰氯为起始原料,采用Evans辅基来构筑带有甲基的直链中的两个手性中心的构型,再经Wittig反应等共23步反应,分别合成了大袋蛾性信息素的四个光学异构体4-1(a-d),目前正等待时机进行活性测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Lewis酸催化条件下N,O-缩醛结构与烯醇基硅醚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研究及其在常山碱的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文献回顾
  • 第二节 逆合成分析
  • 第三节 结果讨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节 实验部分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多羟基天然产物(-)-Deoxoprosophylline的不对称合成
  • 第一节 (-)-Deoxoprosophylline的合成文献回顾
  • 第二节 逆合成分析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节 实验部分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大袋蛾性信息素的不对称合成研究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蛾类性信息素的合成方法总述
  • 第三节 逆合成分析
  •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节 实验部分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论文工作总结
  • 致谢
  • 发表文章、申请专利
  • 相关论文文献

    • [1].3-羟基哌啶N,O-缩醛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及在Epiquinamide和(+)-Febrifugine合成中的应用[J]. 有机化学 2013(06)

    标签:;  ;  ;  ;  ;  ;  ;  

    哌啶生物碱(+)-Febrifugine、(-)-Deoxoprosophylline和大袋蛾性信息素的不对称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