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成藏动力系统和层序地层学等新理论为指导,以东濮凹陷北部为研究对象,以盆地的地质、测井、地震和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对其进行整体、系统、动态、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全面研究。压力场研究表明,泥岩欠压实主要出现在沙三1、沙三2和沙三3,可分出东西两个泥岩超压带。砂岩储层实测压力自上而下分为常压带、高压带、超压带和下部压力回返带。压力的纵向分布具有明显的封存箱特征。根据成因不同,东濮凹陷的压力封存箱可分为盐-膏岩压力封存箱和深部成岩压力封存箱两种。利用包裹体、磷灰石裂变径迹等方法计算了古地温;用泥岩声波时差等方法恢复了东营组地层的剥蚀厚度。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盐岩韵律一般分布在水进体系域上部,盐岩分布面积最大处与最大湖泛面相耦合。以沉积旋回为基础,通过地层流体压力系统、盐膏岩地层纵横向分布特征、油气藏油气源关系以及断层封闭性分析,将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划分为4个纵向成藏动力子系统:(I)箱下高压它源半封闭系统;(II)下箱超压自源半封闭系统;(III)上箱自源-它源半封闭系统为异常高压系统;(IV)箱上常压它源-自源开放系统。联络体系分析表明,连通砂体与活动性断层的配合是东濮凹陷主要的输导体系形式。连通砂体是油气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活动期断层是沟通不同子系统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以主排烃期流体势流线划分的分烃区为基础,结合封闭性断层,平面上划分出8个油气汇聚单元。它们一般是平行-汇聚型,分为多向供烃和单项供烃两种。分析了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和古近系湖相烃源岩的生烃史。对文明寨、文留下超压封存箱、成岩超压封存箱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油气分布、压力系统差别以及油气源进行了总结。从气源追踪对比、疏导体系、运聚相态与动力、成藏过程与保存等方面,对处于下部高压它源半封闭系统的文23气藏的成藏机制进行了详细解剖。最后根据不同成藏动力系统的特点总结了油气成藏规律,并提出下步勘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