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印度尼西亚学习者汉语语气副词习得研究

中级印度尼西亚学习者汉语语气副词习得研究

论文摘要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一直成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包括印度尼西亚学习者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选了中级印度尼西亚学习者汉语语气副词习得研究这个题目,从理论上,希望能填补对外汉语语气副词教学与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其次,通过语言对比、偏误分析和表现分析的方法找到印度尼西亚学习者学习汉语语气副词出现的偏误规律、习得顺序,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做出一点贡献。从教学的方面看,希望通过偏误规律、习得顺序能为对外汉语,特别是为针对印度尼西亚学习者的课堂教学与教材编写,提出一点信息与帮助。研究被试者来自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坤甸市Widya Dharma高等学院,中级的54名学生。女性占的比率比男性高,而年龄集中在25岁以下。除了印度尼西亚语之外,被试者还会说其他的语言或方言。语法测试使用了2节课,一节课60分钟。通过汉语印度尼西亚语对比、词典分析、教材分析与语法测试,笔者发现:1)从“副词”的定义或者副词的分类看,两种语言的“副词系统”有相似之处。但笔者认为不能把语言对比这个角度作为理解、学习汉语语气副词的基础。2)从汉语—印度尼西亚语的词典分析结果笔者发现汉—印词典可以解释某一个副词的意义。但,我们不能依靠印—汉词典来解释汉语的副词。3)通过教材分析笔者发现:语气副词大多数出现在课文形式。因此,课堂教学可以通过阅读熟悉汉语语气副词的句型、语义、语法、用法。其二,语法测试显示偏误率比较高的语气副词就是那些在教材里没有出现或者出现频次比较低的语气副词。因此,笔者认为出现频次与汉语语气副词习得有相应的关系。4)通过语法测试,笔者发现:a)不管从总体或者个体来看,丙级语气副词的偏误率总比乙级语气副词的偏误率高,而乙级语气副词的偏误率比甲级语气副词的偏误率高。b)语气副词在教材里的出现频次与语气副词使用的正确率有相应的关系。c) X~2检验显示42个副词的正确使用频次之间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因而我们依此进行的习得顺序的排序是有统计意义的。而42个汉语语气副词的习得顺序是:(1)都;(2)其实;(3)难道;(4)还、还是;(5)明明、真:(6)竟;(7)并、偏偏;(8)大约、千万、只好;(9)何必;(10)甚至;(11)却;(12)可;(13)只得;(14)尽量、竟然;(15)究竟、幸亏、也;(16)才;(17)反正;(18)反而、万万;(19)也许;(20)居然;(21)倒(是)、总(是);(22)到底;(23)简直;(24)的确;(25)不免:(26)果然;(27)毕竟;(28)反;(29)决;(30)偏;(31)恰好;(32)恰恰。d)表示估测、决断、加强、悖反、无奈、委婉和侥幸语气的副词,正确率相当的高,其中表示加强语气的副词,正确率是最高的。9类语气副词按正确率由高到低排序如下:表示加强>表示委婉、表示侥幸>表示无奈>表示估测>表示决断>表示悖反>表示归结>表示巧合。e)第二类语法测试表示被试者对汉语语气副词在句子里的位置有相当高的意识。f)通过第三类语法测试的结果,笔者发现被试者对汉语语气副词可移位的意识不是很高,而且前位意识比后位更要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引言
  • 1.1 研究题目的选取
  • 1.2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2.1 汉语副词本体研究
  • 2.1.1 副词
  • 2.1.2 语气副词
  • 2.2 语法教学与语法习得研究
  • 三、理论依据
  • 3.1 对比分析理论(Contrastive Analysis)
  • 3.2 偏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
  • 3.3 表现分析理论(Performance Analysis)
  • 3.4 内在大纲与习得顺序假说
  • 四、研究设计
  • 4.1 研究内容
  • 4.1.1 偏误分析与表现分析
  • 4.1.2 汉印对比与词典分析
  • 4.1.3 教材分析
  • 4.2 研究对象与形式
  • 4.3 语法测试设计
  • 4.3.1 单向选择题
  • 4.3.2 选择最合适的位置
  • 4.3.3 根据印尼语的意思和所给的词语写出所有正确的汉语句子
  • 4.3.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法
  • 五、印汉语气副词对比
  • 5.1 从定义的角度
  • 5.2 从分类的角度
  • 5.3 从语义的角度
  • 5.4 从句法功能的角度
  • 5.5 从语用的角度
  • 六、汉印-印汉词典分析
  • 6.1 《汉语印度尼西亚语通俗词典》的分析
  • 6.2 《牛津精选印汉.汉英词典》的分析
  • 6.3 《汉语印度尼西亚语词典》与《汉语印度尼西亚语大词典》的分析
  • 6.4 印汉词典对汉语副词的解释
  • 七、教材分析
  • 7.1 初级教材分析
  • 7.2 中级教材分析
  • 7.3 根据语气分类的出现频次分析
  • 八、语法测试统计与分析
  • 8.1 第一类语法测试
  • 8.1.1 偏误率、正确率分析
  • 8.1.2 汉语语气副词习得顺序
  • 8.2 第二类语法测试
  • 8.3 第三类语法测试
  • 九、结论
  • 9.1 结果
  • 9.2 语言对比、词典分析、教材分析对汉语语气副词学习的影响与对课堂教学、教材编写的启发
  • 9.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语气副词“并”的语法化历程及其反预期标记功能[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语气副词“并”语法研究[J]. 汉字文化 2020(15)
    • [3].《老子》中的语气副词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4)
    • [4].上古汉语不确定语气副词的区分[J]. 中国语文 2016(05)
    • [5].在两个三角中看语气副词“到底”与“倒是”的关系[J]. 语言与翻译 2017(01)
    • [6].语气副词“并”的语法功能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7].“毕竟”疑问语气副词用法初探[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8].“何”类反诘语气副词对比浅析——以“何必”与“何苦”、“何尝”与“何曾”的对比为例[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9].“强调类”语气副词的界定及其句型分布[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5(01)
    • [10].现代汉语唯饰谓语气副词研究[J]. 长江丛刊 2019(06)
    • [11].现代汉语中语气副词的语义特征探究[J]. 散文百家 2019(05)
    • [12].“宁可”类语气副词研究探讨[J]. 新教育 2019(31)
    • [13].语气副词“偏偏”探析[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5(09)
    • [14].转折类语气副词语义组合分析[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5(11)
    • [15].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综述[J]. 语文学刊 2014(16)
    • [16].语气副词“又”与“并”、“还”对比分析[J]. 语文学刊 2009(16)
    • [17].上古汉语语气副词的位置与分布[J]. 语言研究集刊 2017(01)
    • [18].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千万”“万万”的语义特征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7(24)
    • [19].清末民初旗人小说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探析[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16(02)
    • [20].“毕竟”类语气副词的教学研究与设计[J]. 国际汉语教育研究 2015(00)
    • [21].从句末语气词考察语气副词的分布[J]. 青年文学家 2015(26)
    • [22].语气副词“不过”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华中人文论丛 2012(01)
    • [23].或然语气副词的示证性与传信度表达[J]. 对外汉语研究 2016(02)
    • [24].《儒林外史》的语气副词“少不得”及“X不得”组合[J]. 长江学术 2020(03)
    • [25].语气副词“可”的核心语义[J]. 汉语学报 2018(03)
    • [26].语气副词“说不定”、“也许”的共时分析[J]. 铜仁学院学报 2015(06)
    • [27].语气副词“倒是”探析[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28].语气副词“反正”探析[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6(04)
    • [29].留学生习得语气副词“究竟”的偏误分析[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12)
    • [30].语气副词“究竟”“到底”对比探究[J]. 明日风尚 2018(18)

    标签:;  ;  ;  ;  ;  ;  

    中级印度尼西亚学习者汉语语气副词习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