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种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病人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梦[1](2021)在《穴位埋线改善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症患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症患者来曲唑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收集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来曲唑+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予来曲唑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期间发生妊娠则停止用药及操作。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Salle评分、黄体中期血清E2、P水平以及周期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对各个观察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药物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评分: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表明两组均可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2.Salle评分: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Sall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表明两组均可改善Salle评分,其中治疗组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63.9%,差异显着(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单项超声指标,治疗组在增加内膜厚度、提高内膜A型率、改善内膜血供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均<0.05)。3.黄体中期血清E2、P水平: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黄体中期血清E2、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表明两组均可促进黄体中期E2、P分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E2、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均<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黄体中期血清E2、P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4.周期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治疗组周期排卵率为44.9%,高于对照组29.1%;治疗组临床妊娠率为55.6%,高于对照组30.6%,两组疗效差异显着(P均<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周期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方面优于对照组。5.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两组疗效差异显着(P<0.05),表明两组均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穴位埋线能有效改善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症患者来曲唑促排卵周期的中医临床证候;2.穴位埋线能改善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症患者来曲唑促排卵周期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提高Salle评分,改善黄体中期血清E2、P水平,进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3.穴位埋线能提高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症患者来曲唑促排卵周期的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
吴琼宇[2](2021)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个体化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治疗》文中提出【目的】:第一部分: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和同期匹配年龄的盆腔、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不孕患者(Non-PCOS)接受首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后妊娠结局是否有差异;第二部分:比较PCOS患者短效长方案、卵泡期长方案、拮抗剂方案,以探讨PCOS患者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的选择以及方案对妊娠结局是否有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从2016年10月到2019年09月接受首次IVF/ICSI-ET治疗、年龄在35岁以下的215名PCOS患者,按年龄进行匹配,以1:2为比例随机抽取同期不孕因素为盆腔、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的患者430例作为对照组(Non-PCOS)。第一部分:比较PCOS患者和Non-PCOS患者两类人群总体鲜胚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以及全胚冷冻后首次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其次,根据不同的超促排方案将两类人群分三组:标准长方案组、卵泡期长方案组和拮抗剂方案组,每种方案中对两类人群两两比较基线资料、超促排卵临床、实验室数据和妊娠结局;第二部分:在PCOS人群中对三种超促排方案的基线资料、超促排卵临床、实验室数据和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第一部分:接受首次IVF/ICSI-ET治疗的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鲜胚移植周期总体OHSS发生率、妊娠率和活产率无显着差异;但在全胚冷冻后首次移植周期中,PCOS患者的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普通不孕患者(P<0.05)。第二部分:1)在PCOS患者的三种COH方案比较中,标准长方案的基础黄体生成素与基础卵泡刺激素比值(b LH/b FSH)、窦卵泡计数(AFC)最低(P<0.05),拮抗剂方案中AMH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2)PCOS患者在卵泡期长方案中鲜胚移植率最高(P<0.05),但三种超促排方案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新鲜周期的妊娠率和活产率相似,且每种方案的妊娠结局均不差于普通不孕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未提示PCOS患者新鲜周期活产率的显着影响因素;3)此外,PCOS患者首次全冻移植周期中移植的囊胚数目和活产率明显高于鲜胚移植周期(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两者呈正相关。【结论】:PCOS患者通过IVF-ET治疗后——即便采取不同的COH方案——也能达到仅因盆腔、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不孕的患者(Non-PCOS)治疗后的妊娠结局、且OHSS无明显增加。
王晓梅[3](2021)在《苍附导痰汤合佛手散加减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生殖内分泌疾病,是育龄期妇女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临床常表现为排卵障碍引起的月经异常(包括月经稀发、甚至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规律无排卵月经、月经频发、经量异常等)、不孕、高雄激素征、卵巢多囊样改变等;可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其性激素异常可增加妊娠流产率,长期稀发排卵或无排卵,使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影响,可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代谢异常则会增加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患病率等。归属于中医“月经后期”、“闭经”、“不孕”、“崩漏”、“症瘕”等病症范畴,中医普遍认为本病病机在于肾虚、肝郁、脾虚、痰瘀等。苍附导痰汤合佛手散加减是罗氏岭南妇科学派经过几代人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或痰湿经闭以及不孕症痰湿内阻型的常用方,具有燥湿化痰、健脾温肾之功。本研究拟用苍附导痰汤合佛手散加减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明确该方在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具体效果。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苍附导痰汤合佛手散加减方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后BMI、WHR、痤疮评分、多毛评分、黑棘皮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改变情况,评价该方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型)患者26例,给予苍附导痰汤合佛手散加减方治疗,观察3个月经周期(闭经患者治疗3个月)。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BMI、WHR、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痤疮评分、黑棘皮评分、多毛评分等变化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LH、LH/FSH、T;GLU、GLU(1h)、INS、INS(1h)、HOMA-IR;TC、TG、LDL-C、HDL-C、ApoB/ApoA1值的变化,分析苍附导痰汤合佛手散加减方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治疗前后肥胖、高雄激素表现、胰岛素抵抗表现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BMI、WHR、痤疮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毛评分则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黑棘皮征表现明显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的中医疗效评价:痊愈2人(8%),显效3人(11%),有效20人(77%),无效1人(4%),总有效率96%。(4)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血清LH、T明显降低,而LH/FSH,GLU、GLU(1h)、INS、INS(1h)、HOMA-IR,TC、TG、LDL-C、HDL-C、ApoB/ApoA1值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苍附导痰汤合佛手散加减方可以改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月经后期、经量少、痤疮、黑棘皮征、肥胖等症状;能改善高雄激素血症,降低促性腺激素LH值。表明苍附导痰汤合佛手散加减方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激素紊乱情况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冯智慧[4](2021)在《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肾虚痰湿型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肾虚痰湿型PCO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BMI和T、LH、FSH、LH/FSH、SHBG、FINS、PRL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探索中西医结合在改善月经情况及中医证候、减轻高雄体征、调整激素水平、降低副反应等方面的优势,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分理论探讨与临床研究两部分。理论探讨:经检索文献,总结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对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认识,并探讨补肾化痰汤组方内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将符合要求的60例患者(共纳入64例,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研究者为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予补肾化痰汤及达英-35治疗,对照组口服达英-35,各干预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经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观察停药3个月期间月经来潮次数。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月经情况、多毛及痤疮情况、身高体重指数(BMI)、实验室指标(T、LH、FSH、LH/FSH、SHBG、FINS、PRL)、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安全性指标及随访情况等,利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治疗前年龄、BMI、月经周期、月经情况评分、高雄症状评分、症状总分、中医证候评分、激素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总疗效: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1),提示试验组疗效更佳。(3)月经情况:两组均可改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色质,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组间P分别为0.643、0.442、0.200、0.124),提示两组改善月经方面疗效相当。(4)高雄体征:两组均可降低多毛、痤疮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组间P分别为0.492、0.226),提示两组在改善高雄体征上疗效相当。(5)中医证候评分: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911),说明两组降低中医证候方面疗效相当。(6)中医证候疗效率:试验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23),即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率较对照组更佳。(7)身高体重指数(BMI):两组治疗后BMI均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治疗后两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84),说明两组降低BMI方面疗效相当。(8)激素水平:两组治疗后血清T、LH、LH/FSH、FINS、PRL下降,FSH、SHBG升高,试验组降低T(P=0.023)、LH/FSH(P=0.002)疗效更优,两组在降低LH、FINS、PRL及升高FSH、SHBG方面疗效相当(P>0.05)。(9)随访:两组分别随访观察3个月,试验组月经来潮率90.00%,优于对照组(70.00%)。结论: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可改善患者月经情况、高雄体征及中医证候评分,下调BMI水平,降低T、LH、LH/FSH、FINS、PRL,升高FSH、SHBG值,其在总体疗效及降低血清T、LH/FSH方面优于单用达英-35组,具有远期疗效,无不良药物反应。因此认为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PCOS高雄激素血症临床有效,其通过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整激素水平,安全性高,故临床上可推广中西医结合的干预方案,从肾虚痰湿证的角度治疗本病。
单海萍[5](2021)在《针刺诱导排卵对PCOS和EMT的效应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不孕症的发病率日益提升,主要病因之一是排卵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和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均会引起排卵障碍性不孕。本研究通过比较针刺诱导排卵在PCOS和EMT导致的排卵障碍性不孕中的临床效应,旨将针刺的方法更好地运用于排卵障碍性不孕,为排卵障碍性不孕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患者进行预处理后,B超监测到卵泡直径≥18mm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试验组及HCG对照组,试验组根据基础疾病分为PCOS组和EMT组两个亚组。试验组予针刺诱导排卵,对照组予5000IU的HCG肌肉注射,观察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以及试验组中两个针刺亚组间的排卵率、临床妊娠率、黄体中期雌孕激素水平、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1)基线情况:各组患者的年龄、不孕病程、基础疾病类别分布均无显着差异(P>0.05)。(2)排卵情况:针刺组中PCOS组共观察69个周期,排卵周期47个,排卵率为68.12%;针刺组中EMT组共观察75个周期,排卵周期38个,排卵率为50.67%。针刺组共观察144个周期,排卵周期85个,排卵率为59.03%;HCG组共观察136个周期,排卵周期80个,排卵率为58.82%。其中针刺组中PCOS组排卵率高于EMT组(P<0.05)。(3)妊娠情况:针刺组中PCOS组28例,临床妊娠15例,临床妊娠率为53.57%;针刺组中EMT组30例,临床妊娠8例,临床妊娠率为26.67%。针刺组58例,临床妊娠23例,临床妊娠率为39.66%;HCG组59例,临床妊娠22例,临床妊娠率为37.29%。其中针刺组中PCOS组临床妊娠率高于EMT组(P<0.05)。(4)黄体中期E2值:针刺组中PCOS组E2:202.52±72.17 pg/mL,EMT 组E2:174.80±71.35 pg/mL。针刺组 E2:188.08±72.83 pg/mL,HCG 组 E2:198.35±60.16 pg/mL。其中针刺组中PCOS组黄体中期E2值高于EMT组(P<0.05)。(5)黄体中期 P 值:针刺组中 PCOS 组 P:14.78±8.87 ng/mL,EMT 组 P:11.38±7.42 ng/mL。针刺组 P:13.12±8.34 ng/mL,HCG 组 P:12.78±8.11 ng/mL。其中针刺组中 PCOS 组 P值高于EMT组(P<0.05)。(6)LUFS发生情况:针刺组中PCOS组69个周期中发生LUFS周期数5个,发生率为7.25%;EMT组75个周期中发生LUFS周期数14个,发生率为18.67%。针刺组144个周期中发生LUFS周期数19个,发生率为13.19%;HCG组136个周期中发生LUFS周期数35个,发生率为25.74%。针刺组中PCOS组LUFS发生率低于EMT组,针刺组LUFS发生率低于HC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OHSS发生情况:针刺组144个周期均未发生OHSS,HCG组136个周期中发生OHSS周期数6个,均为轻度OHSS,发生率为4.4%,针刺组OHSS发生率低于HCG组(P<0.05)。结论:(1)PCOS和轻度EMT导致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经针刺诱导排卵治疗后均有较高的排卵率、临床妊娠率和黄体中期雌孕激素水平,且LUFS的发生率低,未发生OHSS。两者相比,针刺诱导排卵对PCOS不孕的疗效更佳。(2)针刺诱导排卵能减少HCG引起的不良反应,更具有安全性,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贡妍婷[6](2021)在《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选穴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搜集古今医家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选穴处方,通过统计学分析,归纳并分析针灸治疗PCOS时,各医家选穴时的规律,希望在临床上能为治疗本病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检索策略分别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以及维普全文数据库(VIP)这三个数据库中检索,检索文献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分析。本文将数据库建立初始至2020.12.31日发表的期刊文献中的针灸治疗PCOS的选穴处方进行收集和整理,总结出针刺治疗PCOS的取穴规律。结果:针刺治疗PCOS的穴位统计:频次排序前10位的依次为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肾俞、气海、子宫、中极、丰隆、太冲以及血海。针刺治疗PCOS的穴位所属经脉排序前5依次为: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以及足厥阴肝经。频次排序前5位的穴位配伍组合依次为: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子宫-关元、气海-关元。针刺治疗PCOS常用穴位可分为五类:第一类包括子宫、气海。第二类包括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第三类包括肾俞、丰隆。第四类包括天枢;中脘。第五类为中极、血海、太冲、命门、肝俞、膈俞、归来、合谷、百会、阴陵泉、太溪、带脉、水道、次髎、卵巢、内关、期门。针刺治疗PCOS证候统计:共发现有22个证候,频次排序前5位的证候分别为肾虚痰湿证、肾虚血瘀证、痰湿证、肾虚痰瘀证、肾虚证。针刺治疗PCOS中医证候与穴位关联: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肾虚痰湿-关元”、“肾虚痰湿-足三里”、“肾虚痰湿-子宫”、“肾虚痰湿-三阴交”、“肾虚痰湿-气海”。结论:针灸治疗PCOS常选用的穴位为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肾俞、气海等穴位。以取阴经穴位为主,任脉穴位选用最多;腧穴分布部位以腹部、下肢为主,腰骶部次之。PCOS出现的证候中肾虚痰湿证与肾虚血瘀证最为常见。
刘子玲[7](2020)在《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前的预处理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会造成月经异常、代谢紊乱、排卵功能障碍等,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用生活方式基础干预治疗,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患者年龄和就诊需求进行对症治疗,其中二甲双胍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可用于患者促排卵前的预处理。二甲双胍用于PCOS促排卵前的预处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肥胖程度,改善血脂指标、性激素水平、代谢指标,调节月经紊乱,提高患者妊娠率。本文主要探讨二甲双胍对患者血脂指标、性激素水平、代谢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妊娠情况的影响。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前的预处理疗效及影响机制,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和原则设计,建立严格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腰臀比、血脂指标、性激素水平、代谢指标、月经情况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及宫颈粘液评分,统计排卵率、卵泡成熟率,随访3~6个月,统计妊娠率。结果1.两组治疗后BMI、WHR较治疗前均有显着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血脂指标、性激素水平、代谢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月经情况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及宫颈粘液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排卵率、卵泡成熟率、妊娠率分别为79.17%(76/96)、83.33%(80/96)、22.92%(22/96),对照组分别为58.33%(56/96)、66.67%(64/96)、10.42%(10/96),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前的预处理中可有效降低患者体重指数、腰臀比,改善血脂指标、性激素水平、代谢指标。2.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前的预处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宫颈粘液情况,提高排卵率、卵泡成熟率、妊娠率。
徐秀丽[8](2020)在《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1分析和总结刘雁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用药规律、临床思维和学术思想。2观察补肾解郁调冲法对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1 收集筛选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刘雁峰教授门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的病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就诊时间、诊次和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并将医案上传至“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数据库,运用“医案标准化”功能,将中药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选择“数据挖掘分析”模块对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频次进行统计,利用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出具有代表性的药物组合,分析刘雁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用药经验。2以自身前后对照为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刘雁峰教授门诊辨证为肾虚肝郁证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34例,给予中药补肾解郁调冲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月经周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多毛评分、痤疮评分、黑棘皮评分、BMI、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差异和妊娠情况,分析补肾解郁调冲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1)本研究共纳入117例患者,年龄分布以20-35岁为主,占98.3%。(2)共筛选收集574张处方,共包含166种中药,总频次为9608次,使用频率>20%的中药有30味,使用频次排在前6位的中药依次为续断、桑寄生、鸡血藤、当归、郁金、丹参。(3)药性以温性药物最多,平性药物次之,微寒药物频次第三;药味中频次居前三味的药物依次为苦味药物、甘味药物和辛味药物;药物归经以归肝经药物最多,肾经次之。(4)根据关联规则方法,共获得17条药物关联规则,包含10种中药,为续断、桑寄生、当归、鸡血藤、紫石英、骨碎补、女贞子、枸杞子、香附、丹参之间的组合。(5)对前30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五类核心聚类群,第一类为女贞子、枸杞子、葛根、升麻、黄精和玉竹,第二类为甘草、浙贝母、黄芩、法半夏、胆南星、蒲公英和茵陈,第三类为郁金、丹参、骨碎补、紫石英、当归、鸡血藤、续断和桑寄生,第四类为香附、白术和茯苓,第五类为大血藤、赤芍、牡丹皮、川芎、益母草和泽兰。2补肾解郁调冲法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临床疗效观察(1)本研究共纳入34例患者,年龄分布为20-3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患者占76.5%,有家族史的患者占79.4%。(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痊愈患者2例,显效患者13例,有效患者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3)月经周期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补肾解郁调冲法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月经周期评分(P<0.001)和中医证候积分(P<0.001)。(4)多毛、痤疮、黑棘皮症评分:补肾解郁调冲法能明显降低患者痤疮评分(P<0.01),对多毛、黑棘皮症评分虽有降低,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MI:补肾解郁调冲法能降低BMI,虽有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补肾解郁调冲法可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P<0.001)。(7)性激素水平:补肾解郁调冲法可有效降低患者T水平(P<0.05),LH、FSH水平及LH/FSH虽有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妊娠情况:共有17例患者有生育需求,在治疗期间有6例患者临床妊娠,妊娠率为35.3%。结论1临床数据挖掘研究显示,刘雁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用药平和,攻补兼施,注重补虚,不一味活血通经,时刻固护女性阴血和阳气;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的发病和肾、肝二脏关系最为密切,肾虚肝郁是其发病的重要病机,与刘雁峰教授临证经验相符;刘雁峰教授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思维,以补肾和调肝为基本治法,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随症辨证论治,辅以健脾化痰、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等治法。2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补肾解郁调冲法可有效调整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和闭经患者的月经周期,改善肾虚肝郁证候,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痤疮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降低血清T水平,改善内分泌环境,提高妊娠率,补肾解郁调冲法临床疗效肯定。
曹凯飞[9](2020)在《暖宫孕子胶囊联合氯米芬治疗血虚宫寒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暖宫孕子胶囊联合氯米芬在临床上治疗血虚宫寒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优化目前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最终遴选入组的92例因血虚宫寒证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施加不同的处理,每组各46例。为了提高临床观察的可比性,临床试验前两组就诊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中医证候得分等基础状态无明显差异。治疗组通过暖宫孕子胶囊联合氯米芬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只提供氯米芬。两组患者均治疗最多5个疗程(氯米芬自50mg/d起用,据排卵效果按50/100/150mg/d依次使用,有效促排剂量使用三次-若怀孕或卵巢过度刺激则停止,以确认其促排效果并排除幸存者偏倚;若150mg/d两次仍无排卵,则停止),疗程结束后进行妊娠结局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妊娠结局、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子宫动脉血流、卵泡生长情况等的改善情况。本次试验采用SPSS19.0版本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最终临床疗效间的差异。结果(1)中医证侯比较:治疗组45例患者的“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减少、经色黯淡或有瘀斑、经行腹痛”等血虚宫寒证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最终统计显示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控制组,差异显着(P<0.05)。(2)促排卵成功率的比较:治疗组最终的总促排卵成功率(86.67%)高于控制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期取消率的比较:治疗组因OHSS而发生的周期取消率(1.56%)与对照组(2.06%)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暖宫孕子胶囊并不提高氯米芬促排卵时的OHSS发生率。(4)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比较:经治疗后,数据整理反映治疗组内膜厚度(9.27±0.96)较对照组(7,22±0.59)增加,差异显着。且治疗组在ABC型子宫内膜类型分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子宫动脉血流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两组黄体功能不全(LPD)的比较:黄体期测定患者孕酮水平,治疗组患者LPD的发生率(2.34%)低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7)妊娠率比较:试验完成后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5.56%),对照组测得的总有效率为(33.33%),两组差异显着(P<0.05)。(8)活产率比较:治疗组最终总有疗效为53.33%,对照组统计显示总有疗效为31.10%,治疗组活产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暖宫孕子胶囊联合氯米芬治疗血虚宫寒证排卵障碍性不孕能明显缓解“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减少、经色黯淡、经行腹痛”等症状,并显着提高妊娠率、活产率,增加促排卵效果,促进排卵期子宫内膜向A型转化,疗效显着,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丹妮[10](2020)在《不同BMI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代谢特征及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BMI水平PCOS患者的内分泌代谢指标及其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讨BMI与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揭示不同BMI水平PCOS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特征及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期为PCOS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有效的客观依据。方法:制定统一的临床观察表,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246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根据BMI分级标准,将246例PCOS患者分为正常BMI组(83例)、超重组(78例)和肥胖组(85例),分析不同BMI组PCOS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特征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1.一般资料:不同BMI组PCOS患者的年龄、病程、初潮年龄、行经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组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人体测量学指标:不同BMI组PCOS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臀围及WH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BMI组、超重组、肥胖组腹型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20.48%、73.08%、9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外在体征指标:不同BMI组多毛评分、多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痤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痤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黑棘皮症评分、黑棘皮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超声指标:不同BMI组平均卵巢直径水平比较,超重组(2.96±0.39)和肥胖组(3.08±0.36)均高于正常BMI组(2.79±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组卵巢多囊样改变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室指标:LH、LH/FSH水平比较,肥胖组低于正常BMI组;HDL-C水平比较,超重组与肥胖组均低于正常BMI组。TSH水平比较,肥胖组高于正常BMI组;FPG、FINS、HOMA-IR、TG、LDL-C、TC水平比较,超重组和肥胖组高于正常BMI组,且肥胖组FPG、FINS、HOMA-IR、TG水平高于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H、LH/FSH、HDL-C与BMI呈负相关,TSH、TC、LDL-C、TG、FPG、FINS、HOMA-IR与BMI呈正相关。6.内分泌特征:不同BMI组中LH/FSH比值升高的发生率比较,正常BMI组(45.78%)高于肥胖组(1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雄激素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代谢特征:不同BMI组空腹血糖升高、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组糖代谢异常均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正常BMI组脂代谢异常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37.74%)和高甘油三脂血症(33.96%)为主,超重组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36.76%)为主,肥胖组以混合型高脂血症(36.71%)和高甘油三酯血症(35.44%)为主。8.中医证候分布特点:PCO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脾虚痰湿证(32.93%)为主,肾阳虚证(21.54%)次之。不同BMI组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正常BMI组以肾阳虚证(26.50%)和气滞血瘀证(22.89%)为主,超重组(30.77%)和肥胖组(57.65%)均以脾虚痰湿证为主。结论:不同BMI水平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具有差异性,超重/肥胖型PCOS患者中医证候以脾虚痰湿证为主,而正常BMI的PCOS患者中医证候以肾阳虚证和气滞血瘀证为主。BMI与PCOS内分泌代谢紊乱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BMI升高增加了PCOS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程度。因此,合理调控PCOS患者BMI水平、优化中医辨证施治方案,可能在延缓PCOS的发生发展、降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高临床疗效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二、四种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病人中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种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病人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穴位埋线改善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症患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4 病例分配及分组 |
5 治疗方案 |
6 观察指标 |
7 判定标准 |
8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
结果与分析 |
1 基线比较 |
2 疗效分析 |
3 安全性指标 |
讨论 |
1 促排卵对PCOS不孕症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
2 改善PCOS不孕症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
3 穴位埋线改善PCOS不孕症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探讨 |
4 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信息采集表 |
附录2:SALLE评分量化表 |
附录3:中医证候评分表 |
附录4:综述 PCOS不孕症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个体化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刺激方案 |
2.3 .取卵及黄体支持 |
2.4 .观察指标及定义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PCOS 患者与Non-PCOS 患者的总体鲜胚移植比较 |
3.2 .PCOS患者与Non-PCOS三种COH方案比较 |
3.3 .PCOS与 Non-PCOS全胚冷冻后首次移植比较 |
3.4 .PCOS患者三种COH方案的比较 |
3.5 .Logistic回归分析PCOS患者鲜胚移植周期活产率的影响因素显示 |
3.6 .PCOS患者鲜胚移植和全冻后首次移植的比较 |
3.7 .PCOS患者IVF-ET治疗活产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超促排卵方案助孕疗效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苍附导痰汤合佛手散加减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病因 |
2. 诊断标准 |
3. 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名的认识 |
2. 中医病因病机 |
3. 辨证分型 |
4. 治疗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及剔除病例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观察项目 |
2.3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
2.4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基本情况 |
3.2 临床疗效比较 |
3.3 实验室指标检测 |
3.4 安全性观察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选方渊源及依据 |
2. 组方特点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一般情况 |
3.2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
3.3 治疗前后BIM、WHR、痤疮、多毛及黑棘皮评分分析 |
3.4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分析 |
3.5 治疗后患者妊娠情况 |
4. 总结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附表4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 |
(4)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肾虚痰湿型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 |
1.2 中医病因病机 |
1.3 中医药治疗进展 |
2.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PCOS的发病因素 |
2.3 诊断标准演变 |
2.4 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发病机制 |
2.5 治疗方法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测指标与观测时间点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不良事件的观察与处理 |
2.6 统计学处理 |
3. 数据结果 |
3.1 一般资料评估 |
3.2 疗效分析 |
3.3 安全性分析 |
3.4 随访情况 |
3.5 脱落病例说明 |
4. 结果与结论 |
4.1 结果 |
4.2 结论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立题依据 |
1.1 研究意义 |
1.2 “肾虚痰湿”与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关联 |
1.3 “补肾燥湿化痰法”治疗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依据 |
1.4 “达英-35”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
2. 中药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2.1 组方意义 |
2.2 常用药对分析 |
2.3 现代药理学研究 |
3. 疗效与作用机制分析 |
3.1 对月经影响的疗效分析 |
3.2 对多毛、痤疮的影响分析 |
3.3 对中医证候的疗效分析 |
3.4 对身高体重指数的影响分析 |
3.5 对激素影响的分析 |
4. 本课题的创新点 |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缩略词对照表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针刺诱导排卵对PCOS和EMT的效应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学研究 |
1.1 病名溯源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分型 |
1.4 中药治疗 |
1.5 针刺治疗 |
1.6 针药结合治疗 |
2.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西医学研究 |
2.1 排卵机制 |
2.2 发病机制 |
2.3 西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分组与治疗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定标准 |
1.5 控制偏倚因素 |
1.6 统计学处理 |
1.7 针刺意外处理 |
2. 研究结果 |
2.1 试验完成情况 |
2.2 基线情况 |
2.3 临床疗效比较 |
3. 讨论 |
3.1 疗效分析 |
3.2 选穴分析 |
3.3 机理探讨 |
3.4 针刺诱导排卵的优势 |
3.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英汉缩写对照表 |
附录二: 临床观察表(CRF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进展与成果 |
致谢 |
(6)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选穴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 |
1.1 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1 古代医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
1.1.2 现代医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
1.2 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状 |
1.2.1 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
1.2.2 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
2. 西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 |
2.1 西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
2.2 西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状 |
第二章 文献分析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文献检索策略 |
2.1.2 文献筛选 |
2.1.3 数据规范 |
2.2 统计学处理 |
2.3 观察结果与分析 |
2.3.1 文献分析 |
2.3.2 选穴规律分析 |
第三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1 主要穴位分析 |
3.2 穴位关联分析 |
3.3 穴位聚类分析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前的预处理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促排卵前不同预处理及促排卵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
1 中医古籍病因病机探究 |
2 现代医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研究 |
2 病因 |
3 病理生理 |
4 诊断标准 |
5 治疗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二、补肾解郁调冲法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暖宫孕子胶囊联合氯米芬治疗血虚宫寒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文缩略词 |
前言 |
1.研究对象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宫虚有寒证不孕辩证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病例中途剔除标准 |
1.4 观察指标算法及标准 |
1.4.1 中医证候统计项目 |
1.4.2 排卵率 |
1.4.3 周期取消率 |
1.4.4 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标准 |
1.4.5 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PI) 、阻力指数 (RI) |
1.4.6 两组黄体功能不全(LPD)发生率 |
1.4.7 妊娠率 |
1.4.8 活产率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2.1 对照组 |
2.2.2 治疗组 |
3.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
4.结果与分析 |
4.1 治疗前结果 |
4.1.1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 |
4.1.2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4.1.3 治疗前患者中医证侯的比较 |
4.1.4 两组患者治疗前单项症状比较 |
4.2 治疗后结果比较 |
4.2.1 治疗后患者中医证侯结局的比较 |
4.2.2 治疗期间排卵成功人数率的比较 |
4.2.3 治疗期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率的比较 |
4.2.4 两组患者治疗后HCG日 Em厚度及类型的比较 |
4.2.5 治疗后HCG日子宫动脉血流的比较 |
4.2.6 治疗期间黄体功能不全发生率的比较 |
4.2.7 治疗后妊娠率的比较 |
4.2.8 治疗后流产率的比较 |
5.安全性比较 |
讨论 |
1.中医对 ODI 的认识 |
1.1 中医对 ODI 的文献 |
1.2 中医对 ODI 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1 古代对ODI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2 现代医家对ODI的认识 |
1.3 中医对 ODI 的治疗 |
2.西医对 ODI 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排卵的正常机制 |
2.3 相关引起 ODI 的病因 |
2.3.1 多囊卵巢综合征 |
2.3.2 黄体功能不全 |
2.3.3 不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
2.3.4 子宫内膜异位症 |
2.3.5 高泌乳素血症 |
2.3.6 下丘脑垂体所致的无排卵(HPL 除外) |
2.3.7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
2.4 西医对 ODI 的治疗 |
3.中西医并举 |
4.暖宫孕子胶囊的组方探讨及现代药理研究 |
4.1 药物组成 |
4.2 组方分析 |
4.3 组方成分现代药理分析 |
5.本次临床研究的评价 |
5.1 改善中医证候 |
5.2 促排卵成功率的比较 |
5.3 周期取消率的比较 |
5.4 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的情况 |
5.5 改善子宫动脉血流情况 |
5.6 改善黄体功能不全情况 |
5.7 改善妊娠率的比较 |
5.8 活产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卵巢功能减退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不同BMI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代谢特征及中医证候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样本量估算 |
1.3 诊断标准 |
1.4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一般资料采集 |
2.2 体格检查 |
2.3 超声检查 |
2.4 实验室指标测定 |
2.5 评价标准 |
2.6 质量控制方法 |
2.7 统计学方法 |
2.8 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人体测量学指标 |
3.3 外在体征指标 |
3.4 超声指标 |
3.5 实验室指标 |
3.6 不同BMI组的内分泌特征 |
3.7 不同BMI组的代谢特征 |
3.8 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
3.9 相关性研究 |
讨论 |
1 PCOS与肥胖的关系 |
2 临床资料分析 |
2.1 一般资料 |
2.2 超声资料 |
3 内分泌特征分析 |
3.1 高雄激素血症 |
3.2 LH/FSH比值升高 |
3.3 促甲状腺激素 |
4 代谢特征分析 |
4.1 糖代谢 |
4.2 脂代谢 |
4.3 代谢综合征 |
5 中医证候分析 |
5.1 PCOS的中医证候 |
5.2 不同BMI组 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病因 |
1.1 遗传因素 |
1.2 环境因素 |
1.3 其他因素 |
2 PCOS的发病机制 |
2.1 PCOS与高雄激素血症 |
2.2 PCOS与胰岛功能代谢异常 |
2.3 PCOS与脂质代谢异常 |
3 PCOS的治疗方案 |
3.1 改善生活方式 |
3.2 调整月经周期 |
3.3 降雄激素治疗 |
3.4 改善胰岛素抵抗 |
3.5 促进生育治疗 |
3.6 手术介入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PCOS的病因病机 |
1.1 脾肾亏虚为本 |
1.2 痰瘀郁为标 |
2 PCOS的辨证分型 |
3 PCOS的中医治疗 |
3.1 中医内治法 |
3.2 中医外治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四种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病人中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穴位埋线改善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症患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观察[D]. 王云梦.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个体化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治疗[D]. 吴琼宇. 汕头大学, 2021(02)
- [3]苍附导痰汤合佛手散加减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王晓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补肾化痰汤联合达英-35治疗肾虚痰湿型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冯智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针刺诱导排卵对PCOS和EMT的效应比较[D]. 单海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选穴规律研究[D]. 贡妍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前的预处理及疗效观察[D]. 刘子玲.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8]刘雁峰教授治疗PCOS月经稀发、闭经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D]. 徐秀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暖宫孕子胶囊联合氯米芬治疗血虚宫寒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D]. 曹凯飞.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10]不同BMI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代谢特征及中医证候分布研究[D]. 李丹妮.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