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文文体与唐前颂文概说

颂文文体与唐前颂文概说

论文摘要

颂文是我国古典散文中的重要文体之一,具有独立的文体特征与社会文化价值。近年来,学术界对文体研究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有关颂文的专门性研究尚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散见于文学史、文学思想史及相关论文当中,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与论述。本文以唐前颂文为主要研究对象,本着文本研究的基本方法,从颂文的历史沿革入手,分别从颂文的创作角度与批评角度出发,梳理了颂文文体的发展流变轨迹,从创作题材、创作形式、创作风格等方面探讨了颂诗与颂文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并注意到《鲁颂·駉》一篇艺术技巧对后世咏物颂文创作的影响。在对先唐颂文进行概说的前提下,按照唐代颂文的发展特点,分别以初盛唐、大历时期、中唐、晚唐作为时间断限,考察了唐代颂文文体的特征与新变,并重视分析新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颂文的创作实际,借鉴古人的分类方法及分类名称,一方面,从创作题材入手,将颂文分为圣主贤臣颂、古贤颂、杂颂三类,并对“杂颂”进行界定;另一方面,从创作动机入手,将颂文分为受诏而作、受人请托而作、文人自主创作三类,力图体现分类的科学性、完整性、排他性,并在分类的前提下,对颂文进行初步的概念界定,明确颂文这一文体的内涵,最后在余论部分对颂文的文学与文化价值予以明确。本文在文体研究上力图构建唐前颂文文体的发展体系,重点考察颂诗与颂文的继承发展关系,在文学研究上尝试从文体观念出发,深入文学、文化层面,探讨一种文体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原因及文体自身原因。当然本论文只是对古代文体学研究的一次尝试,以资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研究成果述评
  • 第2章 颂文的发展流变
  • 2.1 从颂文的创作角度而言
  • 2.1.1 汉代是颂文创作的发轫期
  • 2.1.2、魏晋南北朝是颂文创作的发展繁荣期
  • 2.1.3、唐代是颂文创作的顶峰期
  • 2.2 从古文家评论角度
  • 2.2.1 汉代,文体意识不清阶段
  • 2.2.2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颂文认识渐趋明晰阶段
  • 2.2.3 唐宋时期,对颂文认识细致深入阶段
  • 2.2.4 明清到近代,对颂文认识拓展阶段
  • 第3章 《诗》三《颂》与颂文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 3.1 创作题材的继承与开拓
  • 3.1.1 颂祖先
  • 3.1.2 颂征伐
  • 3.1.3 颂农事
  • 3.1.4 规戒劝勉
  • 3.2 创作形式的继承与发展
  • 3.3 创作风格的承袭
  • 3.4 《鲁颂·駉》艺术技巧对后世颂文创作的影响
  • 第4章 先唐颂文概说
  • 第5章 唐代颂文文体特征与新变
  • 5.1 初盛唐时期
  • 5.2 中唐时期
  • 5.3 晚唐时期
  • 第6章 颂文的分类与概念界定
  • 6.1 古文家的分类
  • 6.2 我们的分类
  • 6.2.1 从题材内容上
  • 6.2.2 从创作动机上
  • 余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提倡一种新学术文体[J]. 中小学管理 2019(03)
    • [2].《文体楼》[J]. 艺术科技 2019(04)
    • [3].互助文体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推动产业发展[J]. 中国土族 2019(03)
    • [4].费县文体中心[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8(01)
    • [5].蛇口街道文体中心设计[J]. 世界建筑导报 2018(05)
    • [6].论中国早期文体观念的发生[J]. 文艺理论研究 2016(06)
    • [7].论先秦的文体并称与文体观念[J]. 文学遗产 2017(03)
    • [8].文学翻译的秩序与文体再现[J]. 文学教育(上) 2017(09)
    • [9].思想与文体——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J]. 学术研究 2017(09)
    • [10].文体群星光芒璀璨[J]. 湖北画报(上旬) 2018(12)
    • [11].关注文体 浅浅教学[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8(08)
    • [12].浅谈“文体不限”[J]. 成功(教育) 2011(04)
    • [13].对网络流行文体的解读与思考[J]. 东西南北 2018(14)
    • [14].“文体自选”情形下如何做到“文体明确”[J]. 考试与评价 2017(09)
    • [15].文体自定“四优先”[J]. 初中生必读 2010(03)
    • [16].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J]. 晋城政务 2008(01)
    • [17].文体不限≠无视文体[J]. 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 2019(06)
    • [18].“淡化文体”应该缓行[J]. 新课程学习(上) 2014(03)
    • [19].散文诗文体小议[J]. 散文诗世界 2009(04)
    • [20].散文的本质与文体异化[J]. 创作评谭 2010(01)
    • [21].论俳谐文的复合型文体特质[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2].论严复的翻译文体观及其社会反响[J]. 闽台文化研究 2017(01)
    • [23].先秦礼学与文体批评[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5(05)
    • [24].明中后期官方“正文体”奏议及行政运作[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0(01)
    • [25].文体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以村上文学及其翻译为中心[J].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9(01)
    • [26].符合文体要求升格导练[J].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 2009(Z2)
    • [27].明晰与超越——基于文体教学的思考[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4(12)
    • [28].那些“跨界”从政的文体明星[J]. 时代邮刊 2018(08)
    • [29].从“审视文体演变的三种角度”来看文体演变与语境的关系[J]. 青年文学家 2015(02)
    • [30].文体、文体学与文体分析新解[J]. 作家 2012(10)

    标签:;  ;  ;  ;  ;  

    颂文文体与唐前颂文概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