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主义对中国当代青年油画的影响

悲观主义对中国当代青年油画的影响

论文摘要

悲观主义在西方的发展至今已经有2个世纪了,悲观主义由叔本华的提出到尼采的升华再到当今文化悲观主义的盛行,我们不能认为它的罕见,悲观主义认为人生充满绝望,对事物的发展充满失望,认为人生压抑、颓废、缺乏创造性。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悲观主义的概念以及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和意义。叔本华认为悲观主义在现实生活中,人追求幸福和满足,但却得不到。所谓的幸福与享受只是欲望的暂时停止,欲望其实是一种痛苦的形式,人从来就是痛苦的。幸福是愿望得到了满足,但愿望一旦得到满足,就不再是愿望,就会产生可怕的空虚和无聊,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会成为他不可忍受的重负。虽然人想尽一切办法逃避空虚和无聊,消除痛苦,但却无法成功。因为痛苦和空虚无聊不是人生偶尔的现象,而是人生的本质。叔本华认为,幸福都只是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幸福无非是从痛苦或缺陷中获得解放,但解放以后必然又是新的痛苦。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这样被痛苦和空虚包围。尼采虽然接受了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前提,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尼采将悲剧的根源归为酒神精神并以希腊悲剧的诞生为例来说明之,在尼采看来,希腊神话和希腊原始宗教中的“酒神”是“生命本能”的直接象征,也是生命“冲动”,生命“激情”,生命“欲望”和生命“意志”的最高象征。尼采所谓的“酒神”只是“人的生命”的最高象征,换句话说,尼采的酒神是“生命化的”、也是“人性化的”。因此,说悲剧起源于酒神精神等于说悲剧的本源在生命与人性之中。第二章概述了悲观主义对西方绘画的影响,悲观主义在西方绘画中的发展体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高更、凡高的作品在最初体现出了悲观的情态,而悲观主义在西方真正发展的高潮在20世纪前半叶的表现主义。在表现主义的画家作品中,他们把对社会的不满。对人生的焦虑,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表现主义者对于人类的苦难、贫困、暴力和激情深有所感,他们作品中那些孤独、惶恐失措的人物形象,既被用来表现20世纪初人们的种种忧虑,也被用来表现普遍意义上的生存状况。因此这些人物形象被当时的艺术批评家们称为是“野蛮的本能”的体现——色情、尖叫、狂笑。第三章介绍了悲观主义在中国的初始阶段与在中国发展的过程,悲观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始于中国抗日解放时期,悲观主义在建国后处于发展时期,然而它的发展高潮却是在当今社会。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经济高速增长和以后意识形态方式进行的社会变革,使自由市场经济、都市化、跨国经济和全球文化、以及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物质主义文化开始在中国产生影响,当代艺术家在面对当今社会文化开始了自己的反思,他们对这种快餐式的文化极具的感到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使艺术家在意识形态上处于社会的边缘,在自己越来越边缘化,意识形态与主流文化产生差异时,在他们的作品中深深的反映出了这种意识形态的悲观性。第四章着重论述了悲观主义对中国当代青年绘画的影响,90年代初期的艺术思潮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来说,是一个正在转变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年艺术家和当时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陷入一种信仰危机之中,感到无所适从和精神困惑,在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中,他们都处于一种社会的边缘,他们感受着“悲伤”体会着青春带给他们对社会的“不适”,他们在这里不再关注社会政治,而是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带给自己的无名的伤害。第五章则是说明了悲观主义对中国当代青年绘画的意义,悲观主义不仅仅在思维领域、政治领域,而且也直接进入了文化领域和艺术领域。在中国的当代油画中,随着社会政治的改革进程,绘画作品的本身也在反映着这个社会的演变,从知青绘画(伤痕美术),新生代绘画,到青春残酷绘画,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变革所带给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的反思。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悲观主义的考源
  • 一、悲观主义
  • 二、悲观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 (一) 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 (二) 悲观主义的代表人物
  • (三) 文化悲观主义与西方社会
  • (四) 文化悲观主义在西方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 第二章 悲观主义对西方绘画的影响
  • 一、悲观主义绘画的先驱:高更、凡高
  • 二、从古典文化到现代文化:和谐转向冲突
  • 三、生命的狂飙—表现主义
  • 第三章 西方悲观主义在中国
  • 一、中国近现代悲观主义精神在绘画中的发韧阶段
  • 二、建国后悲观主义精神在油画中的发展时期
  • 三、新时期悲观主义精神在油画中的新浪潮
  • 第四章 悲观主义对当代青年油画作品的影响
  • 一、九十年代艺术家的悲观意识形态
  • (一) 社会的变革:悲观情绪的来源
  • (二) 悲观情绪的体现:恐慌与焦虑
  • 二、绘画中的悲观情结:知青绘画,新生代绘画
  • (一) 意识形态下的知青绘画
  • (二) “无厘头”式的新生代绘画
  • 三、九十年代后期青春绘画中的悲观主义情结(精神)
  • (一) 自我焦虑和道德的不确定性
  • (二) 青春绘画的悲观精神分析
  • 第五章 悲观主义精神在当代绘画中的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含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寻米歇尔·乌洛贝克小说中的悲观主义思想根源[J]. 北方文学 2019(03)
    • [2].悲观 执著 超脱[J].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09(09)
    • [3].高度重视经济悲观主义思潮的变异[J]. 红旗文稿 2014(07)
    • [4].胡适的勃朗宁研究[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5].从《远离尘嚣》看哈代的悲观主义思想[J]. 绥化学院学报 2015(03)
    • [6].浅谈西方文明衰落论——西方文化悲观主义的形成和演变[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8(04)
    • [7].廖一梅“悲观主义三部曲”的叙事底色探析[J]. 出版广角 2016(15)
    • [8].作为悲观主义哲学的艺术——叔本华对悲剧产生的一种理解[J]. 时代教育 2015(11)
    • [9].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J]. 喜剧世界(下半月) 2014(09)
    • [10].抽象艺术中积极的悲观主义[J]. 青春岁月 2012(14)
    • [11].论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悲观主义思想的成因[J]. 文学教育(中) 2014(03)
    • [12].科技的悲观主义[J]. IT经理世界 2012(06)
    • [13].论屠格涅夫与鲁迅作品中的悲观主义哲学[J]. 名作欣赏 2016(21)
    • [14].悲观主义[J]. 同学少年 2016(06)
    • [15].环境乐观主义与环境悲观主义之争的反思与启示[J]. 新疆社科论坛 2010(06)
    • [16].乐观主义[J]. 北方人(悦读) 2014(08)
    • [17].巴西:农业悲观主义的滑铁卢[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1(08)
    • [18].新生代大学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悲观主义情绪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9].析德莱塞作品中的悲观主义[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 [20].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J]. 喜剧世界(下半月) 2018(04)
    • [21].进化心理学中的悲观主义色彩[J]. 心理学探新 2011(02)
    • [22].亨利·詹姆斯女性悲观主义形成根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4)
    • [23].悲观主义哲学视域下陶渊明的幸福之路[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01)
    • [24].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研究[J]. 大理学院学报 2008(07)
    • [25].王国维词的悲观主义色彩及其表现阐释[J]. 戏剧之家 2014(18)
    • [26].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生成的二界面根基述论[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
    • [27].悲观主义情绪——评夏落特·布朗蒂的长篇小说《雪莉》[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09(08)
    • [28].浅析叔本华与尼采悲观主义生命价值思想的博弈[J].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7(02)
    • [29].乌克兰第15届国际漫画大赛作品选粹 主题: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J]. 喜剧世界(下半月) 2016(02)
    • [30].理智上的悲观主义,意志上的乐观主义——从葛兰西文论谈起[J]. 文学界(理论版) 2010(07)

    标签:;  ;  ;  ;  ;  

    悲观主义对中国当代青年油画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