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臭氧层破坏所导致的地表UV-B(280-320nm)辐射增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危及粮食安全,已成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Lemont(美国)和Dular(印度)杂交建立含有123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初步构建了含有109对SSR分子标记的水稻抗UV-B遗传连锁图谱。利用123个家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在2005年晚季和2006年早季进行UV-B辐射增强处理,考察了株高、根长、地下部及地上部干物质重、叶绿素含量和分蘖数等性状,并转换成抑制率通过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进行水稻抗UV-B的加性QTLs、上位性效应和Q×E互作效应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以株高抑制率为指标,2005年检测到1个加性QTL即qIPH2-a,对表型贡献率为37.80%;检测到3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的QTLs,共解释了15.76%的表型变异。2006年检测到3个加性QTLs,分别是qIPH1-a、qIPH1-b、qIPH1-c,均位于第1条染色体上,分别解释了18.41%、12.12%和11.32%的表型变异;同时检测到2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的QTLs,对表型贡献率总和为12.59%。联合两年数据进行QTL与环境互作分析,只有qIPH1-b与环境发生显著互作,环境互作对表型贡献率为3.45%;检测到两对上位性互作QTLs与环境发生显著互作,共解释了20.49%的表型变异。(2)以根长抑制率为指标,2005年检测到2个加性QTLs即qIRL2和qIRL9,分别是位于第2、9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分别是10.00%和13.00%;没有检测到上位性互作的QTLs。2006年检测到1个加性QTL,为qIRL3-a,是位于第3号染色体上,解释了10.41%的表型变异;同时检测到2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的QTLs,对表型贡献率总和为11.29%。联合两年数据进行QTL与环境互作分析,只有qIRL3-a与环境发生显著互作,环境互作对表型贡献率为1.67%;检测到两对上位性互作QTLs与环境发生显著互作,共解释了16.60%的表型变异。(3)以地下部干物质重抑制率为指标,2005年检测到2个加性QTLs即是qIDWRP2-a和qIDWRP8-a,分别是位于第2、8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分别是10.00%和13.82%;同时检测到3对上位性互作的QTLs,共解释了15.27%的表型变异。2006年检测到2个加性QTLs,分别是qIDWRP6-a和qIDWRP6-b,都是位于第6染色体上,分别解释了10.00%和11.00%的表型变异;同时检测到4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的QTLs,对表型贡献率总和为33.20%。联合两年数据进行QTL与环境互作分析,没有检测到加性QTL与环境发生互作,但检测到3对上位性互作QTLs与环境发生显著互作,共解释了10.77%的表型变异。(4)以地上部干物质重抑制率为指标,2005年检测到2个加性QTLs即qIDWSP3-a和qIDWSP3-b,都是位于第3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分别是13.00%和10.00%;同时检测到3对上位性互作的QTLs,共解释了11.72%的表型变异。2006年检测到1个加性QTL,为qIDWSP6-a,位于第6染色体上,对表型贡献率为10.00%;同时检测到2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的QTLs,对表型贡献率总和为13.14%。联合两年数据进行QTL与环境互作分析,没有检测到加性QTL与环境发生互作,但检测到2对上位性互作QTLs与环境发生显著互作,共解释了13.10%的表型变异。(5)以2006年叶绿素抑制率为指标,检测到1个加性QTL即qICC3-a,位于第3染色体上,对表型贡献率较大,为22.27%;检测到4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的QTLs,对表型贡献率都较小。(6)以2006年分蘖数抑制率为指标,检测到1个加性QTL即是qINT2-a,位于第2染色体上,对表型贡献率较大,为41.22%;检测到2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的QTLs,对表型贡献率都较小。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上位性效应等水稻杂种优势理论的探讨与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23)
- [2].玉米穗部性状QTL定位及上位性效应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09)
- [3].大豆籽粒蛋白与脂肪含量上位性QTLs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06)
- [4].玉米叶高点长等叶型性状QTL定位及上位性效应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2)
- [5].棉花主要性状的世代平均数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 2008(04)
- [6].玉米叶型相关性状QTL定位及上位性效应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5)
- [7].大豆三粒荚数QTL定位及上位性效应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09)
- [8].茎瘤芥(榨菜)叶性状的基因效应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0(01)
- [9].大豆籽粒硬实加性和上位性QTL定位[J]. 作物学报 2018(06)
- [10].茎瘤芥(榨菜)生育期的基因效应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2)
- [11].水稻耐储藏特性三年动态鉴定与QTL分析[J]. 植物学报 2019(04)
- [12].烤烟几个重要植物学性状的遗传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 2012(05)
- [13].茎瘤芥(榨菜)产量性状的基因效应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2)
- [14].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模型[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12)
- [15].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09(06)
- [16].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和研究进展[J]. 辽宁农业科学 2012(02)
- [17].小麦苗期光合作用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J]. 作物学报 2010(02)
- [18].杂种优势机理的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 2016(07)
- [19].烟草六个重要性状的QTL定位[J]. 作物学报 2011(09)
- [20].不同环境下水稻籽粒宽的QTL定位分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21].2种环境下水稻灌浆期穗长的动态遗传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12)
- [22].烤烟叶数、叶面积的遗传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03)
- [23].基于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的数量性状遗传剖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4(02)
- [24].基于3种遗传统计模型对粳稻米质性状的QTL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03)
- [25].小麦面团吹泡特性的QTL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24)
- [26].玉米穗部性状遗传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7)
- [27].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04)
- [28].黄瓜分枝性遗传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2)
- [29].棉花植株形态学性状遗传网络的关联分析(英文)[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6(02)
- [30].小麦幼苗耐热性的QTL定位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12(08)
标签:重组自交系论文; 数量性状定位论文; 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论文; 互作效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