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钛乳液论文-卢烁,杨东杰,李圆圆,李致贤,邱学青

纳米二氧化钛乳液论文-卢烁,杨东杰,李圆圆,李致贤,邱学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二氧化钛乳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季铵化木质素,TiO2,pH响应性,Pickering乳液

纳米二氧化钛乳液论文文献综述

卢烁,杨东杰,李圆圆,李致贤,邱学青[1](2019)在《季铵化木质素与纳米二氧化钛协同稳定的双重pH响应性Pickering乳液》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季铵化木质素与TiO2纳米颗粒复合作为乳化剂,以正癸烷为油相,制备具有pH响应性的O/W型Pickering乳液.该乳液在6.0 <pH <7.0范围内稳定,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在中性溶液中,季铵化木质素带负电,TiO_2带正电,两者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结合,季铵化木质素的疏水性苯丙烷骨架使TiO_2的亲水性降低,提高颗粒的界面活性,形成稳定的乳液.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季铵化木质素和TiO_2带同种电荷,两者之间存在强烈的静电斥力,而单独的TiO_2纳米颗粒亲水性太高,无法稳定于油水界面形成稳定的乳液,故乳液破乳.因此季铵化木质素与TiO_2纳米颗粒之间的吸附特征赋予Pickering乳液双重pH响应特性,向体系中加入HCl溶液以及NaOH溶液改变水相的pH值,能使乳液体系在乳化与破乳状态之间循环多次,同时乳滴没有明显的变化,具有优异的耐盐性.(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万凯,赵悦丽,张婉容,艾照全[2](2018)在《有机氟无机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法将自制的表面亲油性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与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叁氟辛酯(G06B)等复合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用红外光谱(FT-IR)、乳胶膜表面形态分析(AFM)、热重(TG)和拉力机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表面改性无机纳米TiO_2以及有机氟的引入对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TiO_2的引入显着增强了聚合物乳胶膜的力学性能并进一步优化了乳胶膜的表面疏水性;乳胶膜疏水性随含氟单体用量增加而增大,热稳定性也有一定地提高,当G06B用量为20%、改性TiO_2用量为0.2%时,乳胶膜的综合性能相对最佳。(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18年06期)

孙建红,眭慧东,王紫薇,王坤,闫勇[3](2017)在《铕掺杂纳米二氧化钛透明光触媒乳液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常温络合—控制水解法,以TiCl_4,有机羧酸,氨水,硝酸铕,D-山梨醇等为主要实验药品,制备了Eu掺杂纳米TiO_2光触媒乳液。以酸性红3R染料为待降解物,分别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TiO_2光触媒乳液在太阳光模拟器生成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此外,还考察了Eu掺杂纳米二氧化钛透明光触媒乳液对于不同浓度染料的光催化性能。通过酸性红3R染料的降解实验,研究了影响Eu掺杂纳米二氧化钛透明光触媒乳液光催化活性的因素。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纳米激光粒度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平均粒度为4.1 nm左右,晶型为锐钛矿,样品的吸收光谱可拓宽至可见光区。当Eu掺杂量为0.3%,pH值为6,回流时间是15 min时,制备的Eu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乳液的光催化性能最佳。该光触媒乳液经太阳光照射1 h之后,对浓度为25 mg/L的酸性红3R模型反应物的降解效率最高,达到97%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7年06期)

肖俊莹,许军,武承杰,眭慧东,丁文革[4](2016)在《铬掺杂纳米二氧化钛乳液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氯化钛(TiCl4)、硝酸铬(Cr(NO3)3·6H2O)、D-山梨糖醇、有机羧酸等为主要原材料,采用新技术——络合-控制水解法,在室温下合成铬(Cr)掺杂纳米TiO_2无色透明乳液.分别用XRD、纳米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等,对样品的物相、粒径、组成、光吸收、光催化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当Cr的掺杂物质的量比为0.5%,回流时间为15min,pH为6时,所得样品Cr掺杂纳米TiO_2无色透明乳液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在光照50min后,其对酸性红3R的降解率最大达96%.(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韩怀远,张蕾,冯春磊,项军,程鹏高[5](2016)在《纳米硅乳液改性聚丙烯/二氧化钛超疏水-自清洁共混疏水微孔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没法对实验室自制的等规聚丙烯(iPP)/纳米TiO_2粒子共混微孔平板膜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了纳米硅乳液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对改性膜的形态结构以及疏水性的影响,得到了纳米硅乳液改性iPP/TiO_2超疏水微孔膜制备的最佳条件,并测试了纳米硅乳液改性iPP/TiO_2超疏水微孔膜的自清洁性能、pH稳定性以及VMD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硅乳液改性iPP/TiO_2超疏水-自清洁微孔膜制备的最佳条件为:UV光催化30min,纳米硅乳液质量分数为20%,反应温度为室温,最后置于80℃烘箱烘干2h.此时制备的纳米硅乳液改性iPP/TiO_2超疏水微孔膜接触角达到153.2°,滚动角小于10°,并且具有优异的自清洁和pH稳定性能、VMD稳定性以及抗润湿和抗污染性能.(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李小培[6](2015)在《核壳型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简易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计组成成分、配方工艺和核壳组合可以得到含有不同形态的非均相粒子的核壳型复合乳液,具有一般乳液难以比拟的优异性能。与非核壳型复合乳液相比,纳米TiO2-核/聚合物-壳型乳胶膜有优异的分散性、稳定性及力学性能;而聚合物-核/纳米TiO2-壳型乳液成膜后,表面分布着大量的纳米TiO2,有利于发挥其光催化功能,因此TiO2/聚合物/TiO2多层核壳结构的复合乳液将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优点。但是,现有研究中多层核壳结构复合乳液制备方法都显得太过复杂。因此,寻求一种简单有效、成本低廉的制备TiO2/聚合物/TiO2多层核壳复合乳液的方法对于光催化涂料的工业化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两个方面:(1)水解四氯化钛制备了纳米TiO2,考察了超声波时间及多种表面活性剂对纳米TiO2的分散效果;傅立叶红外(FTIR)测试表明水解反应产物为表面含有羟基的纳米TiO2。X射线衍射实验(XRD)表明纳米TiO2的晶型为锐钛矿型,且制备过程中陈化的pH对晶型没有影响,但是对粒径有一定影响。透射电镜(TEM)显示纳米TiO2粒子无规则形状,粒径为5-10 nm。水分散性测试表明:超声时间为30min时分散效果最好;单一分散剂的分散效CTAB>OP-10>DNS-86>SDS;复合分散剂比单一分散剂效果更好,且分散效果SDS+OP-10>DNS-86+OP-10。(2)用硬脂酸钠对制得的纳米TiO2进行有机化改性后再用可聚合乳化剂烯丙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为乳化剂,十六烷(HD)为助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单体,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只用一步聚合反应制备了具有纳米TiO2/聚丙烯酸酯/纳米Ti02双核-壳结构复合乳液。利用FTIR、TEM、热分析(TGA)、粒径分布分析(DSL)、吸水率、力学性能测试、光催化分解甲醛实验等对复合乳液及乳胶膜进行表征及测试,研究了 DNS-86、KPS、HD、纳米TiO2和亲水单体AA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对聚合动力学影响,建立了动力学方程,求出了表观活化能。并对复合粒子双核-壳结构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纳米TiO2含量为2 wt%时,部分乳胶粒为双核-壳型结构,部分乳胶粒为聚丙烯酸酯-核/纳米TiO2-壳结构,并未形成纳米TiO2核;当纳米TiO2含量为3wt%时,乳胶粒为双核-壳结构;当纳米TiO2含量为4 wt%时,乳胶粒的纳米TiO2外壳消失,纳米Ti02内核数量增加,形成纳米TiO2-核/聚丙烯酸酯-壳结构。聚合动力学关系式Rp=K[E]0.26[I]1.33,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Ea=74.91 kJ · mol-1。乳胶粒粒径大小和储存稳定性随着温度及DNS-86、KPS、HD、纳米TiO2、AA用量的变化而变化;纳米TiO2用量使乳胶粒粒径分布先变宽后变窄;纳米TiO2含量的加入使得乳胶膜的热稳定性、耐水性、拉伸强度等均有增强,断裂伸长率则降低;纳米TiO2含量为3 wt%时,乳胶膜对甲醛有最大分解率68.5%,且双核-壳结构能明显提高乳液对甲醛光催化分解效果。(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5-05-01)

李小培,艾照全,肖宇,艾书伦,朱超[7](2015)在《油酸改性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廉价的油酸对纳米二氧化钛(TiO2)表面处理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酯包覆纳米TiO2复合乳液。通过FT-IR、TGA、亲水亲油性对比实验等表征手段证明纳米TiO2表面已成功被油酸修饰,TEM照片显示改性改变纳米TiO2被聚丙烯酸酯包覆,并且讨论了纳米TiO2的加入量对单体转化率、乳胶粒粒径及乳胶膜耐水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15年04期)

谢湖,梁城江,雷洛奇,王世泓,李坤泉[8](2014)在《基于反相微乳液法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溶胶的制备与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为乳化剂,丙烯酸(AA)为助乳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油相,配合适量的水,构建反相(W/O)微乳液,研究了该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利用该微乳液体系,通过钛酸丁酯水解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TiO2)溶胶,并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对其进行改性,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对改性前后纳米TiO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CTAB/AA质量比为2/3,形成的反相微乳液单相区最大。KH-570以化学键的形式接枝到纳米TiO2表面,改性纳米TiO2的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且分散均匀。(本文来源于《化学与黏合》期刊2014年04期)

梁城江,雷洛奇,王世泓,李坤泉,李红强[9](2014)在《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14年06期)

叶超贤[10](2014)在《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钛复合乳液的原位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酸酯乳液具有无污染、成本低、成膜性能好等优点,其乳胶膜的耐候性、柔韧性、附着力等性能优良,在建筑、汽车、包装、印刷等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乳胶膜的耐热性、硬度等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应用。采用无机纳米二氧化钛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乳液,可以显着提高乳胶膜的硬度、耐热性、冲击强度等性能,从而进一步扩大其使用范围。然而,由于纳米二氧化钛的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处于非热力学稳定态,所制备的复合乳液易存在纳米粒子团聚、复合乳液储存稳定性差、制备工艺复杂等缺点。本工作采取两条技术路线,原位制备了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钛复合乳液,探讨了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通过红外光谱(FT-IR)、激光纳米粒度仪(DLS)、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纳米二氧化钛和复合乳液的结构进行表征,对乳胶膜的热性能、力学性能、紫外吸收性能等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复合乳胶粒子的形成机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包括如下四点:(1)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丁酯(TBOT)为前驱体,盐酸(HCl)为催化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KH-570)为改性剂,制备了KH-570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溶胶,然后加入MMA、BA、AA等丙烯酸酯单体并进行预乳化,通过原位乳液聚合制备了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钛复合乳液。利用FT-IR、XRD、DLS、TEM等手段对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和复合乳液及乳胶膜进行了表征。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晶型为锐钛型,随着盐酸用量的增加,其晶型不变,但晶化度提高。与未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相比,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减小且分布变窄。当HCl与TBOT的摩尔比n(HCl)/n(TBOT)为0.48时,KH-570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最小且粒径分布最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与聚丙烯酸酯有良好的相容性。适量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加入,可以改善复合乳胶膜的冲击性能、硬度和耐热性,但对附着力和弯曲性能影响不大。(2)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油相,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和丙烯酸(AA)分别为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加入适量的水,制备了CTAB/AA/MMA/H2O反相微乳液体系。以该体系中的反相胶束为纳米反应器,以TBOT为前驱体,KH-570为改性剂,制备了KH-570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溶胶。绘制了体系的拟叁元相图,研究了影响纳米二氧化钛生成率的主要因素,利用FT-IR、TEM等对KH-570改性二氧化钛进行了表征。当CTAB与AA的质量比为2/3时,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区域最大。随着CTAB与AA的质量比m(CTAB)/m(AA)以及CTAB和AA占油相质量比m(CTAB+AA)/m(MMA)的增大,增容水量相应增大,适宜的m(CTAB)/m(AA)和m(CTAB+AA)/m(MMA)分别为2/3和5/5,而温度对增容水量的影响较小。当增容水量和KH-570与钛酸丁酯质量比分别为44.5%和0.6,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分别为20h和25℃时,二氧化钛的生成率为74.9%。KH-570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与未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相比,其亲油性得到了明显改善。此外,在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过程中,不需使用乙醇作为分散介质,因此便于后续乳液聚合的稳定进行。(3)在由反相微乳液法制备KH-570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溶胶中,加入适量的水,使体系从W/O型转变为O/W型,然后通过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出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钛复合乳液,研究了聚合方法和反应温度以及过硫酸钾(KPS)、TBOT、KH-570、微乳液增容水等用量等对单体转化率、凝胶率、粒径、Zeta电位等的影响。结果发现,适宜的乳液聚合工艺为间歇法。当反应温度为75℃、KPS用量为0.5%、KH-570与TBOT质量比为0.6、TBOT用量为5%、微乳液增容水量为44.5%时,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钛复合乳液具有低凝胶率以及良好的反应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4)采用FT-IR、热重(TG)、TEM等对反相微乳液法-原位聚合法制备的复合乳液和乳胶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乳胶膜的热性能、力学性能、紫外吸收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钛复合乳胶粒子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钛复合乳胶粒呈明显的核壳结构,其中纳米TiO2为核、聚丙烯酸酯为壳,粒径在100~150nm之间。KH-570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在聚丙烯酸酯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分散性。通过引入纳米二氧化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聚丙烯酸酯乳胶膜的耐热性、硬度和冲击强度。当TBOT用量为9%时,复合乳胶膜的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铅笔硬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406.3℃、2H和43kg.cm,高于纯聚丙烯酸酯乳胶膜的397.4℃、1H和39kg.cm。与纯聚丙烯酸酯乳胶膜相比,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钛复合乳胶膜对紫外光的吸收强度明显增大,并且随着TBOT用量的增加,复合乳胶膜的吸收强度随之增加。当TBOT用量为9%时,复合乳胶膜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从纯聚丙烯酸酯的298nm和0.40分别增大至314nm和1.75。(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6-10)

纳米二氧化钛乳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法将自制的表面亲油性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与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叁氟辛酯(G06B)等复合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用红外光谱(FT-IR)、乳胶膜表面形态分析(AFM)、热重(TG)和拉力机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表面改性无机纳米TiO_2以及有机氟的引入对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TiO_2的引入显着增强了聚合物乳胶膜的力学性能并进一步优化了乳胶膜的表面疏水性;乳胶膜疏水性随含氟单体用量增加而增大,热稳定性也有一定地提高,当G06B用量为20%、改性TiO_2用量为0.2%时,乳胶膜的综合性能相对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二氧化钛乳液论文参考文献

[1].卢烁,杨东杰,李圆圆,李致贤,邱学青.季铵化木质素与纳米二氧化钛协同稳定的双重pH响应性Pickering乳液[J].高分子学报.2019

[2].万凯,赵悦丽,张婉容,艾照全.有机氟无机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粘接.2018

[3].孙建红,眭慧东,王紫薇,王坤,闫勇.铕掺杂纳米二氧化钛透明光触媒乳液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J].中国光学.2017

[4].肖俊莹,许军,武承杰,眭慧东,丁文革.铬掺杂纳米二氧化钛乳液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韩怀远,张蕾,冯春磊,项军,程鹏高.纳米硅乳液改性聚丙烯/二氧化钛超疏水-自清洁共混疏水微孔膜的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16

[6].李小培.核壳型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简易制备及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5

[7].李小培,艾照全,肖宇,艾书伦,朱超.油酸改性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表征[J].粘接.2015

[8].谢湖,梁城江,雷洛奇,王世泓,李坤泉.基于反相微乳液法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溶胶的制备与结构[J].化学与黏合.2014

[9].梁城江,雷洛奇,王世泓,李坤泉,李红强.纳米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究进展[J].粘接.2014

[10].叶超贤.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钛复合乳液的原位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标签:;  ;  ;  ;  

纳米二氧化钛乳液论文-卢烁,杨东杰,李圆圆,李致贤,邱学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