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专业结构改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课程改革,工程认证,数据结构
专业结构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蔡秋茹,戴仁骏,李红卫,柳益君[1](2019)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数据结构课程改革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本文根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探讨数据结构课程改革实践。从制订科学的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四个方面建构成果导向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体系。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探索工程认证背景下的数据结构课程改革方式。(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3期)
蒋连接,朱方之,孙焱焱[2](2019)在《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包括丰富毕业设计内容、加强专业理论知识讲解、加强平法识图和软件应用实训教学、加大指导教师培养和实践锻炼、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最后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改革成效。(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9年22期)
赵岱昌[3](2019)在《基于知识结构视角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从知识结构角度梳理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脉络及走向,突破长期以来"术科与学科、选修与必修比例"的研究局限,探讨体教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体系及培养方向,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及学科优化提供思路与借鉴。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分别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改革、培养目标为关键词检索,系统了解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发展史,从不同角度收集国内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及改革的研究成果。2)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目的,走访各高校专业建设负责人,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思路、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访谈,为本研究的分析提供依据。3)个案分析法按体育类、师范类划分,选取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其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从课程体系的总体结构、知识要求以及具体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不同高校课程设置的异同,探索体教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的共性特征。4)逻辑分析法以目标设置——课程体系——知识结构为基本逻辑分析框架,分析历次改革中目标、课程的变化趋势,并阐释蕴含其中的知识结构特征,考察课程改革中的知识结构特征及走向。研究结果:1)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演变1963年,国家体委首次明确体育教育专业的任务是培养中学体育师资,培养目标在改革开放后的5课程方案调整中经历了叁个环节变迁:中等学校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门人才——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从内容上看,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学校体育工作,该特征一直存在,只是随社会发展,其工作范围及要求逐步扩展,反映了知识能力的不断拓展。2)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从课程性质看,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可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类,前者又可区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后者可区分为任意选修课和限制选修课,历次改革框架基本围绕这一分类体系进行调整。从必修课与选修课角度看,历次改革体现的一个趋势是必修课比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不断走低,选修课比例大幅提升。从学科角度看,理论课比例上升,技术课比例下降,这一显着变化直接导致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技能能力的不足。从总体看,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类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构成,而实践课程则涵盖了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论文(设计)等。从学分比例看,新的框架结构中依然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单纯从专业教育课程看,选修课的比例达到了51.3%。同时,这一框架同样重视运动技能课程,要求不少于40学分,基本与占比最大的专业拓展课程相持平。从《质量标准》的设置意图看,其培养目标着眼于拓宽专业口径、强化专业技能、注重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3)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体育教育专业知识体系由学科基础知识体系、专业方向知识体系和专业实践叁个方面构成,专业实践是架设在理论知识和能力之间的桥梁。历次改革中均重视知识体系与目标、课程设置的匹配,知识体系逐渐向通识知识、专业知识方向完善,着眼于培养具有相当的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能胜任多项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遵循了由宽到窄的"金字塔"型结构,其专业能力形成是在掌握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向上逐渐收窄,过渡至体育教育教育知识、理论的学习,以及相关能力的培养,这一过程中专业实践课程以及运动技能实践起着重要作用。4)基于知识体系的课程改革各个院校关于体育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及能力培养都集中在四个方面,基本素养、学科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能力拓展,分别对应通识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和选修课程体系,力图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既有相当的自然与社会科学素养,又有相当的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合格社会主义工作者,同时又希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为其至少在体育科学中构建相对宽泛的发展空间与可能。研究结论: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由中学体育教师逐渐拓展为复合型体育人才,体现了以学校体育教学能力为中心向多种知识、能力复合的目标要求;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总体表现为必修课减少、选修课增加,术科课程减少、学科课程增加,逐渐形成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课程体系;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一直沿着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路径优化,使培养的人才具有相当的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胜任多项工作是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体系遵循由宽到窄的"金字塔"型结构,以学校体育工作能力培养为核心,辐射相关工作能力培养并不断优化是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途径;体育教育专业的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都集中在基本素养、学科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能力拓展四个方面,师范类院校相对重视学科基础课程,体育类院校相对重视专业教育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蒋靖志,陈尚,刘晓梅[4](2019)在《关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正常人体结构教学改革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常人体结构在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面临知识点繁多、专业性不强等教学问题。本文阐述了对于护理专业的正常人体结构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探索了新的教学改革方法,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解剖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杨佳佳,梁柱[5](2019)在《高职院校分级管理改革背景下专业群构建及其资源要素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分级管理体制改革是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分级管理改革背景下,二级学院通过分级管理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合理统筹,将多个专业集合在一起,以此发挥出集群效益,确保各专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专业群内不同专业群内均为围绕该产业聚集和分布,以此建立专业群。其中专业群资源要素包含实习实训条件、师资、教学管理以及课程等。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高职院校分级管理改革背景下专业群构建及其资源要素结构,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唐琼[6](2019)在《理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研究——以《工程结构》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工程结构》专业课程改革为例,在遵循该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它的性质及特点,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设置教学和育德双重教育目标,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内涵,并分别从教师本身德育素质的提高、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本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的融入路径等方面研究该课程思想内涵,以实现课程的知识转移和能力在培养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和突出其价值主导功能。(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10期)
姜世平,孙虎[7](2019)在《结构优化在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中的探索与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优化伴随着科技革新和工程需求,已与众多学科相互交融,而本科培养中的工程力学专业对结构优化具有独特的需求和高度。首先介绍了结构优化的发展历程,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与工程力学专业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再深入剖析了工程力学专业对结构优化设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需求。其次探索了在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中对结构优化教学和实践内容上的具体要求和革新。最后总结了本工作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任务,希望本工作能对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培养中的结构优化的教学提供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期刊2019年10期)
吴丽珺[8](2019)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设计与改革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体育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目标必须重新构建.为了实现课程内容的系统化、综合化和开放化,实现学生整体素质与全面能力的提高,实现科学的课程内容与先进教学方法的统一,实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的同步发展,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上,要建立多样立体的分层结构,组成纵横交错的复合结构,创造吐纳有序的更替结构,形成详略得当的横平结构.(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9](2019)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青海高等教育改革“挺进”内涵式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领导下,我省高等教育工作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要求和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产学研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增强学科专业整体实力,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切实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和贡献力作出了不懈努力。一流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制定出台了我省《关于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按世界一流学科、国内一流学科、省内一流学科、校内一流学科分层分类建设我省高校一流学科的基本思路,加大对青海大学"叁江源生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力度,遴选建设4个国内一流学科和5个省内一流学(本文来源于《青海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杨茜[10](2019)在《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数据结构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明确了教学目标,更新了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以此提高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结构教学的学习能力。(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尔雅文学与华彩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8-24)
专业结构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首先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包括丰富毕业设计内容、加强专业理论知识讲解、加强平法识图和软件应用实训教学、加大指导教师培养和实践锻炼、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最后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改革成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专业结构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1].蔡秋茹,戴仁骏,李红卫,柳益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数据结构课程改革实践[J].科技视界.2019
[2].蒋连接,朱方之,孙焱焱.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9
[3].赵岱昌.基于知识结构视角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蒋靖志,陈尚,刘晓梅.关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正常人体结构教学改革的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9
[5].杨佳佳,梁柱.高职院校分级管理改革背景下专业群构建及其资源要素结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6].唐琼.理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研究——以《工程结构》课程为例[J].北极光.2019
[7].姜世平,孙虎.结构优化在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中的探索与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
[8].吴丽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设计与改革探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青海高等教育改革“挺进”内涵式主题[J].青海教育.2019
[10].杨茜.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C].2019年中国尔雅文学与华彩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