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先秦儒家情论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哲学
作者: 郭振香
导师: 颜炳罡
关键词: 孔子,性自命出,孟子,荀子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情在先秦儒家文献中存在隐显二分,在一些典籍中,除文本中的“情”字以外,其思想内容里还蕴含着丰富的尚情意旨;在另一些著作中,“情”范畴本身即占有突出的地位。基于先秦儒学中隐情与显情共存,本文拟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以阐发显情为重。 首先,本文从文字释义学的角度,对《尚书》、《诗经》、《左传》等与儒学相关的早期文献中的“情”字作了一次粗浅的爬梳与简要的解诂,指明“情”字在这些文献中所包含的意义是极其丰富的,不仅包括事物实际内容(与“名”相对)、人之品行才质(与“貌”相对)、人之真诚无欺(与“伪”相对),还包括人之内心情感,、忠诚正直之心等多种内涵,从而指出,从字义训诂上看,相对于汉许慎将“情”释为“人之阴气有欲者”,宋王圣美训“情”为“心之美者”或许更加符合早期儒家文献的事实,而著名汉学家葛瑞汉所谓“情在先秦只是指‘情实’、‘信实’、‘情况’,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情感的意义”这一观点则不免有些武断。 其次,本文分别探讨了《论语》、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孟子》、《易传》与《荀子》等先秦儒家代表性著作的情论(包括隐情和显情),或从某一著作的内容大要入手,探讨其核心的灵魂与现代话语系统下的情感之间的密切关联,或从某一著作中“情”范畴的字义辨析入手,探讨“情”之内涵、价值与先秦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具分有别,当逐一陈述: 关于孔子情论,该章着重考察了孔子的仁礼之学与现代语境下的情感之间的关系,通过剖析孔子所论之仁乃缘情而起,所论之礼乃以情为本,说明孔子仁礼之学带有显著的尚情特征,进而指出,因为孔子所尚之情的现实性与世俗性,使其仁礼之学相对于以往的宗教神学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使人们的情感意识由虚幻的天国转向真实的人间,为人类的现实自由提供了无限生机;因为孔子所尚之情的忠诚性与高尚性,使其仁礼之学透显出纯粹而高洁的气质,为人类生命价值的提升开辟了一条光敞的大道。 关于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的情论,该章一方面通过对《性自命出》文本中20个“情”字的深入辨析,将《性自命出》中“情”的内涵归纳为三类:一是指性之外见(包括人们于实际生活中呈现出的喜怒哀悲的情感样式、好恶指向以及善不善的的人格特征三个层面);二是指人的内心情感,尤指礼之所据、乐之所发的人对天地、祖先以及神灵的情感;三是指真诚无伪的美好品格。另一方面通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情”字解诂
第一章 情与孔子的仁礼之学
第一节 仁:缘情而起
第二节 礼:以情为本
第三节 孔子尚情哲学的际遇与气质
第二章 《性自命出》对“情”的凸显
第一节 百家说“情”
第二节 “情”之内涵
第三节 “情”之主旨
第四节 《性自命出》的思想归宿
第三章 孟子反本致思中的“情”范畴
第一节 《孟子》之“情”义辨析
第二节 才、心、性、情之发微
第三节 “乃若其情”之儒门公案
第四节 由“情”观孟子的反本之学
第四章 《易传》宇宙人生总架构下的情论
第一节 《易传》“情”字疏释
第二节 “情”与易学诠释学
第五章 荀子对“情”的转进
第一节 “情”在《荀子》中的普遍流行
第二节 荀子的人情论
第三节 由“情”观荀子之学术性格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发布时间: 2005-10-17
参考文献
- [1].先秦儒家禅让观念研究[D]. 夏世华.武汉大学2009
- [2].先秦儒家德寿思想研究[D]. 韩章勇.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 [3].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研究[D]. 吴建国.湖南师范大学2014
- [4].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 米继军.东北师范大学2004
- [5].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 成云雷.华东师范大学2006
- [6].先秦儒家历史哲学研究[D]. 徐文涛.山东大学2006
- [7].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 张杰.武汉大学2003
- [8].先秦儒家“敬”论研究[D]. 张晓琼.西北大学2016
- [9].先秦儒家工夫论研究[D]. 王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 [10].先秦儒家经权思想及其企业管理应用研究[D]. 肖时钧.武汉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