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世纪以来,赤潮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渔业、滨海旅游业以及人类的健康,并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同时由赤潮毒素引起的人员中毒和死亡事件屡见不鲜,其中以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和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的危害最为严重。我国广东省个别海域也有这两种毒素的检出报道,但这些研究在内容上很少能做到在样品数量和时间上的连续采集。所以,本研究于2005-2006年间,在大亚湾(澳头)海域进行了5次样品的连续采集,采集了36个生物品种,61个样品,主要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推荐的生物检测法对其进行了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的检测,然后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样品,对麻痹性贝毒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目的是研究二者在大亚湾的特征分布。一、大亚湾PSP分布特征①对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大亚湾(澳头)样品的PSP含量普遍较低,且均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400 MU/100g警戒标准,最高值为163MU/100g。8个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对12种PSP主要毒素成份进行检测时发现12种毒素成份均存在于该海域。②对生物检测法,PSP的季节性变化十分明显,PSP主要出现在春季,其他季节未见分布。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说,以牡蛎的四季的毒性值来考察,2005年春季>2006年春季;而2005年: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二、大亚湾DSP分布特征①对生物检测法,大亚湾(澳头)海域DSP检出率较高,检出值较大,接近一半的贝类样品DSP呈现阳性。②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都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二者在季节性变化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③用生物检测法,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42.62%和26.23%。最高检出值达0.8MU/g,远超出我国目前暂定的0.05 MU/g腹泻性毒素的警戒标准。通过本项研究,可对大亚湾(澳头)的经济贝类养殖业的发展、贝类的食用安全以及建立合理的贝类毒素(主要是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检测方案等有较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