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灾害网络构建及特征属性研究

煤矿灾害网络构建及特征属性研究

论文摘要

首先分析并论证了网络研究方法在煤矿灾害及灾害系统研究中的适用性,对煤矿灾害网络进行了定义,建立了一套煤矿灾害网络研究的网络化建模方法、研究程序和分析指标,为普适性研究灾害网络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以大量煤矿灾害案例分析为背景构建的整体网络及四个灾害子网的研究,得出煤矿灾害网络为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并根据拓扑特征和网络属性分析结果给出了诸多有益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策略和方法上的建议。通过灾害子群分析,说明了四个灾害子系统划分的合理性,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从系统角度应以四个灾害子系统为治理对象。自我网络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表明网络研究方法对于煤矿灾害及灾害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论文的研究表明,网络研究方法为我们从审视煤矿灾害和煤矿灾害系统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可以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有用辅助分析工具。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详细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综述
  • 1.2.2 复杂网络研究综述
  • 1.2.3 灾害系统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
  • 2.1 基本概念与术语
  • 2.1.1 社会网络分析基本概念
  • 2.1.2 煤矿灾害网络基本概念
  • 2.2 基本分析方法
  • 2.2.1 中心性分析
  • 2.2.2 凝聚子群分析
  • 2.2.3 自我网络分析
  • 2.3 四个典型的网络模型
  • 2.3.1 规则网络
  • 2.3.2 随机网络
  • 2.3.3 小世界网络
  • 2.3.4 无标度网络
  • 2.4 本章小结
  • 3 煤矿灾害网络构建与分析指标
  • 3.1 煤矿灾害系统分析
  • 3.1.1 煤矿灾害主要类型及特征
  • 3.1.2 煤矿灾害的系统特征和复杂性
  • 3.1.3 灾害系统划分及再分类
  • 3.2 煤矿灾害演化模式研究
  • 3.2.1 灾害演化基本单元
  • 3.2.2 煤矿灾害演化框架
  • 3.2.3 煤矿灾害网络化描述
  • 3.3 煤矿灾害网络化过程
  • 3.3.1 模型基本前提
  • 3.3.2 数据搜集与整理
  • 3.3.3 网络结点确定
  • 3.3.4 网络关系确定
  • 3.4 煤矿灾害网络研究内容
  • 3.4.1 灾害网络整体属性研究
  • 3.4.2 灾害网络中心性分析
  • 3.4.3 灾害网络子群研究
  • 3.4.4 灾害网络动态演化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4 煤矿灾害网络结构及属性分析
  • 4.1 煤矿灾害网络结构分析
  • 4.1.1 网络规模与密度
  • 4.1.2 平均度与度中心势
  • 4.1.3 集聚系数
  • 4.1.4 平均路径长度
  • 4.1.5 无标度网络检验
  • 4.2 煤矿灾害网络中心性分析
  • 4.2.1 结点中心度
  • 4.2.2 间距中心度
  • 4.2.3 紧密中心性
  • 4.3 煤矿灾害网络脆弱性分析
  • 4.3.1 网络脆弱性的含义
  • 4.3.2 煤矿灾害网络脆弱性分析
  • 4.4 四个子网中心性分析
  • 4.4.1 子网整体结构
  • 4.4.2 结点中心度
  • 4.4.3 间距中心度
  • 4.4.4 紧密中心度
  • 4.5 本章小结
  • 5 煤矿灾害子群和自我网络实证分析
  • 5.1 煤矿灾害子群分析
  • 5.1.1 子群分析方法
  • 5.1.2 灾害因子k-核分析
  • 5.1.3 灾害子群关系分析
  • 5.2 灾害因子自我网分析
  • 5.2.1 自我网分析方法
  • 5.2.2 个体选择与权重确定
  • 5.2.3 "瓦斯爆炸"自我网分析
  • 5.2.4 "工作面突水"自我网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结论
  • 6.2 特色与创新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 附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区域灾害系统视域下京津冀雾霾治理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9(04)
    • [2].对“区域灾害系统”本质的新认识[J]. 地理教育 2011(05)
    • [3].灾害复杂性的地理学阐释[J]. 灾害学 2020(03)
    • [4].中美雾霾应急治理比较研究——基于灾害系统结构体系理论的视角[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0)
    • [5].复杂灾害系统风险综合评价的非线性信息动力学模型[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3(01)
    • [6].区域灾害系统视角下我国温带草原的主要自然灾害[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9(23)
    • [7].重庆市综合灾害风险模糊综合评价[J]. 地球与环境 2014(02)
    • [8].灾害系统模拟技术和方法述评[J]. 灾害学 2009(01)
    • [9].灾害系统:灾害群、灾害链、灾害遭遇[J]. 自然灾害学报 2014(06)
    • [10].针对城市规划与城市灾害的防治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36)
    • [11].基于系统论角度深入理解和认识档案灾害[J]. 兰台世界 2014(26)
    • [12].山地城市灾害系统模糊风险评价[J]. 地球与环境 2015(03)
    • [13].河南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框架与应用[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S1)
    • [14].灾害研究与复杂性科学[J]. 河池学院学报 2009(01)
    • [15].基于区域灾害系统和ArcGIS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J]. 人民黄河 2019(06)
    • [16].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山地城镇防灾规划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5)
    • [17].五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自然灾害学报 2009(05)
    • [18].京津冀城市群雾霾灾害风险评价研究[J]. 智能城市 2019(24)
    • [19].灾害链研究进展与展望[J]. 灾害学 2016(02)
    • [20].技术灾害的因果结构及其控制问题分析[J]. 灾害学 2015(04)
    • [21].能源类工业目标灾害链式演变分析[J]. 四川兵工学报 2013(06)
    • [22].灾害保障图可视化表达规律探究[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4(03)
    • [23].面向预案响应机制的城市内涝可控及推演机制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5(10)
    • [24].宁夏南部山区农业干旱预警模型[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04)
    • [25].百年全球十大洪灾[J]. 科学中国人 2012(17)
    • [26].灾害系统视角下的石漠化风险评价研究——以贵州省大方县为例[J]. 灾害学 2017(03)
    • [27].可变模糊集理论在怀集山洪灾害风险分析中的应用[J]. 广东水利水电 2017(07)
    • [28].重庆市灾害系统分析及防灾减灾对策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03)
    • [29].基于图层约束的自然灾害风险制图综合初探——以西北干旱区为例[J]. 干旱区研究 2010(01)
    • [30].基于GIS的重庆市伏旱风险性分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标签:;  ;  ;  ;  

    煤矿灾害网络构建及特征属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