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艾凡赫》看司各特的调和观

从《艾凡赫》看司各特的调和观

论文摘要

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与诗人,被人称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对司各特本人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艾凡赫》是司各特著名的历史小说,对它的研究也可谓多种多样。本文立足于司各特的处世之道,透过《艾凡赫》看司各特的调和观。司各特调和观念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他的民族历史的发展以及传统的思想观念。他试图在历史、政治,信仰等方面,找到一条中间道路,以此调和矛盾双方。因为他深信,任何矛盾斗争的双方最终都会和解。因此,在论述《艾凡赫》中司各特调和观的具体表现之前,本文第二章拟对英国式调和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成因进行梳理。本文的重点主要放在第三章。司各特在政治、历史、宗教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采取的中立以及调和的独立立场在小说《艾凡赫》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政治上,他注重王权,但他更注重掌权者的道德。《艾凡赫》中表现为他对约翰国王的蔑视以及对理查王的赞许。对待历史,他注重历史和小说的结合,既不美化历史,也不把小说完全虚构化,在历史的必然性之中,力求为读者营造出不同的历史可能性。《艾凡赫》中表现为他对理查王的再塑造,并呈现了侠盗罗宾汉效忠于国王的可能性。对待宗教,他的态度也是适度的。司各特属于苏格兰教堂中较传统的中性教会团体,他抵制正统教会试图把教堂作为民族生活核心的做法。在《艾凡赫》的结尾,老犹太人和他的女儿不得不从英格兰逃出奔向西班牙。这是因为当时英格兰比较黑暗,当地人主要信仰基督教,迫害信仰伊斯兰教的犹太人,而当时的西班牙信仰伊斯兰教,对犹太人比较宽容。在对待妇女以及被压迫的普通民众方面,他既同情弱者,同时也不忘描述他们精神品质中可贵的一面。在《艾凡赫》中的人物,不管是妇女,还是农奴,抑或是不法者,都有着高贵的精神品质。本文把他对世界的这一套重在和谐和解的立场和观点统一归结为他的调和观。他实际上试图在传统与进步之间充当一个调和者的角色。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小说中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全文,即作者所倡导的调和社会矛盾、使社会成员能够和平相处这一主题。所以,司各特的这一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in English
  • Chapterl Introduction
  • 1.1 An Introduction to Walter Scott
  • 1.1.1 Walter Scott and His Achievements
  • 1.1.2 The Nature of Scott's Romanticism
  • 1.2 An Introducti on to Ivanhoe
  • 1.2.1 The synopsis of Ivanhoe
  • 1.2.2 The General Idea of Ivanhoe
  • 1.2.3 The Critical Responses to Ivanhoe
  • Chapter 2 An Analysis of Scott's Mediatory Values
  • 2.1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Scott's Age
  • 2.2 The Development of Values before Scott's Age
  • 2.3 Scott's Mediatory Values
  • Chapter 3 Scott's Mediatory Values in Ivanhoe
  • 3.1 Diversified Conflicts and Their Reconciliation
  • 3.1.1 National Conflicts Between Normans and Saxons
  • 3.1.2 Norman's Internal Conflicts
  • 3.1.3 Saxon's Internal Conflicts
  • 3.1.4 Conflicts between the Vulgar and Normans
  • 3.2 Fusion of Fiction and History in Ivanhoe
  • 3.2.1 Contrast between Historical Characters and Their Images
  • 3.2.2 Connection of Fictional Characters to the History
  • 3.3 The Minority and Vulnerable Groups in Ivanhoe
  • 3.3.1 The Heretical Jews in Ivanhoe
  • 3.3.2 Female Characters in Ivanhoe
  • 3.4 Traditional Moral Character in Ivanhoe
  • 3.4.1 Loyal Deeds in Ivanhoe
  • 3.4.2 Benevolent Behavior in Ivanhoe
  • Chapter4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Postgraduate Program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贴合——大仲马历史小说的价值阐释[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3)
    • [2].替代历史小说《寻找碑铭》的多层结构研究[J].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9(02)
    • [3].历史小说教学例谈[J]. 中学语文教学 2011(11)
    • [4].想象历史:论网络历史小说[J]. 小说评论 2017(01)
    • [5].当代历史小说的影视剧改编热潮探析[J]. 当代电视 2015(02)
    • [6].品味一部小说,还原一个时代——孙皓晖历史小说《大秦帝国》读书会实践案例[J]. 语文教学通讯 2018(05)
    • [7].正统论与明清历史小说[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8(11)
    • [8].历史感的消失和重建[J]. 山花 2016(19)
    • [9].探究日本历史小说中的实证主义——以《寒山拾得》中三圣生涯的分析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7(02)
    • [10].那种完整的希冀和追求——《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J]. 少男少女 2016(02)
    • [11].“翻墙”去读书[J]. 中文自修 2017(01)
    • [12].关羽、诸葛亮、曹操——《三国演义》中的三个典型艺术形象[J].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7(04)
    • [13].追求卓越,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J]. 中学生天地(B版) 2017(04)
    • [14].一部热血豪情的历史小说——《窃明》的历史记忆与诗性书写[J]. 新文学评论 2017(01)
    • [15].《诺福镇的奇幻夏天》——让善与爱常驻心田[J]. 新东方英语(中学生) 2017(06)
    • [16].马伯庸 最有意思的古迹镶嵌在城市内部[J]. 国家人文历史 2017(05)
    • [17].《高濑舟》中“知足观”的分析[J]. 北方文学 2017(11)
    • [18].井上靖及其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创作历程[J]. 考试周刊 2017(61)
    • [19].徘徊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创作谈)[J]. 红豆 2017(07)
    • [20].漫说历史小说和历史剧[J]. 城市国学讲坛 2013(00)
    • [21].刍议当代文化对中国历史小说文本内涵的影响[J]. 青年文学家 2012(03)
    • [22].一本有“野心”的历史小说[J]. 高中生 2013(25)
    • [23].历史小说:类型概念与叙事模式[J]. 时代文学 2008(06)
    • [24].从历史小说到小说中的历史[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7(32)
    • [25].浅析星新一历史小说《主公的一天》中的自我丧失[J]. 大众文艺 2019(02)
    • [26].历史小说创作的基本原则及其修辞境界[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7].明代历史小说的伦理情怀[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28].去政治化与施蛰存的重述历史小说[J]. 艺术科技 2017(06)
    • [29].性别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新题材历史小说[J]. 社会科学文摘 2016(09)
    • [30].论网络历史小说的文本范式和诗性建构[J]. 社会科学战线 2014(12)

    标签:;  ;  ;  

    从《艾凡赫》看司各特的调和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