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常用典故

高中议论文常用典故

问:高考语文语议论文有说服力素材典故
  1. 答:你要告诉我们你的论点是什么啊。不然怎么知道你要找哪方面的典故呢?
问:求适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典故或例子。。
  1. 答:1.越王勾践忍辱含垢、卧薪尝胆终于复国,而吴王夫差骄逸享乐以致灭国很好地诠释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创业伊始,面对强敌,矢志发愤,终于打败后梁,统一中原。但后来因骄纵享乐,身死国灭。这前兴后灭不是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作了极好的注脚吗?难怪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了该著名的句子。
    3.中国共产党的坚韧不拔,与人民共进退,不仅在各种强敌的包围中生存下来,而且日趋强大,击败并打跑国内外敌人而得以立国与几乎统治着中国的国民党狂妄自大、鱼肉人民、贪图享乐,终于被人民所抛弃而滚出大陆,蜷缩在台湾岛。此例亦然,还说明: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与民族只要不忙忧劳就可以兴国,如果贪图逸豫终会导致亡身亡国!
  2. 答:吴王夫差,先胜后败。
    大隋王朝,两是而亡
  3. 答:1、元至正年间,在长江的中下游,自西向东,形成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股武装势力并立的局势。朱元璋被夹在中间,“论兵强莫如友谅,论财富莫如士诚”,实力最为弱小。但陈友谅与张士诚却因“逸豫”而亡,朱元璋因“忧劳”而兴,结局大不相同。
    2、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凭着小米加步枪艰苦奋斗(忧劳),战胜了飞机加坦克但“逸豫”的国民党。
    3、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王朝兴衰更迭,长则数百年,短则数年或者数十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探究其中的奥秘可以发现一个普遍规律,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个人的政治生命也是如此,经过几代人的居安思危,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但刘青山、张子善、胡长青、成克杰等人,骄傲自满,醉生梦死,过着“逸豫”的腐败生活,最终自取灭亡。
问:高考议论文素材
  1. 答: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2. 答:屈原跳江,司马谦写资治通鉴,苏武牧羊,勾践卧薪常胆,诸葛亮七擒孟获,岳飞智用敌间,荆柯刺秦王!
  3. 答: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4. 答:我找到的,是另一个贴吧里的,你可以去看看,那些素材绝对够你使用的
    另外,现在有很多这方面的书,你也可以去看看,有本<<作文与素材>>吧,具体忘了,每个月都有
    祝你成功!!!
  5. 答:不一定要写死人的例子,活人也行啊,有一本书叫《作文与考试》你去看看,还有读者增刊高考作文素材。那里都挺多的。
高中议论文常用典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