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立宪史研究 ——日本宪政体制转型中的传统与现实考论

日本立宪史研究 ——日本宪政体制转型中的传统与现实考论

论文摘要

日本被迫开国以后,为救亡图存,走上了维新之路。明治宪法的制定,经历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思想的激烈碰撞。立宪的过程中显示了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政治文化背景,是在国家与民族面临强大冲击和压力下,处于剧烈震荡、充满矛盾时期的制度选择。明治宪法是封建专制与西方君主立宪思想结合的产物。明治宪法虽然被称为立宪主义宪法,但却是神权主义君主制的色彩极浓的宪法。既有与近代立宪主义、宪政思想相近的一面,又有神权、专制的一面。虽然说,明治宪法是普鲁士宪法与日本传统制度嫁接形成的,这并不意味着,明治宪法就是普鲁士宪法原本的化身。明治宪法确立了日本帝国发展的路径。日本明治宪法有进步意义,但存在着先天不足。由于明治宪法所确立体制的本身缺陷,军国主义、天皇神权的思想不断膨胀,逐步加剧了明治体制的法西斯化,并导致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暴发。随着战争的失败,这部自称为“永不修改的宪法”被废弃。战后,日本政府被迫接受盟军司令部提供的宪法蓝本,迫使其永久放弃战争,制定了被世人称之为“和平宪法”的日本国宪法。日本国宪法是英美法的移植,基本确立了现代宪政体制。日本国宪法与明治宪法相比,在体系和内容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否定了天皇主权的神权主义思想,确立国民主权原则;宣布永远放弃战争、废除军备和不承认国家交战权的和平主义原理;扩大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坚持了人权保障原则;在国家机构的权力设计上,贯彻了西方宪政思想的分权制衡原则。同时,日本国宪法又具有一定的妥协性(保留了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与明治宪法相比实现了宪法的现代化。日本制宪史,折射出法治与人治、文化传统与现代法治的撞击与妥协。透视日本百年宪法实践,研究思考日本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制度选择和文化变迁,探讨不同文化背景社会法律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路径。本文力求通过对日本两部宪法立宪背景的分析和对宪法内容的研究,探索立宪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并特别注重各个时期法律文化对立宪和宪政制度的影响。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明治宪法:开国和维新
  • 第一节 明治政权的建立与维新三大政策
  • 一、被迫开国和明治政权的建立
  • 二、明治维新的“三大政策”
  • 三、维新政策对立宪的影响
  • 第二节 立宪思想的传播和不同宪法构想
  • 一、明治维新以前对于宪法的认识
  • 二、明治维新以后宪法思想的传播
  • 三、主要立宪构想及其影响
  • 第三节 明宪法的内容和主要特点意义
  • 一、关于天皇大权
  • 二、关于内阁和议会
  • 三、关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 四、明治宪法的特点及影响
  • 第二章 明治宪法宪政制度的突破与体制缺陷
  • 第一节 代议机构的雏形—帝国议会
  • 一、不够独立、完整的立法权和监督权
  • 二、受限制的财政预算议决权
  • 三、众议院多数党组阁历程
  • 第二节 宪法保障制度的尝试—司法独立
  • 一、司法独立形成的动因
  • 二、司法独立的逐步确立
  • 三、司法独立的实践
  • 第三节 宪法制度的先天不足—神权主义
  • 一、天皇主权:立宪主义的反叛
  • 二、统帅权独立:宪政制度的反动
  • 第三章 明治体制崩溃和占领军的产物—日本国宪法
  • 第一节 日本国宪法的制定过程
  • 一、被动修宪与被迫接受宪法草案
  • 二、就宪法草案与盟总讨价还价
  • 三、和平宪法的“强加论”能否成立
  • 第二节 日本国宪法的三大原理
  • 一、国民主权原理
  • 二、和平主义原理
  • 三、基本人权原理
  • 第三节 日本国宪法的政体制度
  • 一、国会制度
  • 二、内阁制度
  • 三、司法制度
  • 第四章 两次立宪过程中法的移植、创新及其文化融合与变迁
  • 第一节 两种天皇制—传统权威文化与不同立宪理论的嫁接
  • 一、明治宪法:作为“机轴”的天皇制
  • 二、和平宪法:作为“象征”的天皇制
  • 第二节 宪法第九条—本土反战思想与国际和平主义的胜利
  • 一、国际和平主义文化形成及发展
  • 二、对战败的反思及其理性的回归
  • 三、和平理念转化为和平制度
  • 第三节 议会内阁制—明治宪法体验与英国式内阁制的融合
  • 一、传统议会内阁制的含意及形成历史
  • 二、内阁惯例转化为议会内阁制的理念
  • 三、对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吸收及其创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伊藤博文宪政思想的形成与明治宪法体制的建立[J]. 史林 2013(02)
    • [2].“明治宪法”体制的建立与崩溃:对近代日本宪政发展史的再思考[J]. 法律史评论 2014(00)
    • [3].明治宪法体制下的政党、元老与军部[J]. 书屋 2009(01)
    • [4].表象与实质——明治宪法下日本政治体制的矛盾性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6)
    • [5].晚清预备立宪失败原因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03)
    • [6].论伊藤博文的宪政思想及实践[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7].日本“和平宪法”的由来[J]. 人民之友 2011(04)
    • [8].相似宪法文本的不同命运——《钦定宪法大纲》与《明治维新宪法》的不同结局探析[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3(02)
    • [9].清末立宪的日本视角:以法学家清水澄为中心[J]. 政法论坛 2018(04)
    • [10].近代日本的两次立宪及特征[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 [11].论日本明治宪法对《钦定宪法大纲》的影响——为《钦定宪法大纲》颁布100周年而作[J]. 政法论坛 2009(03)
    • [12].明治宪政体制述评[J]. 黑龙江史志 2014(01)
    • [13].明治宪法体制下的旧民法延期问题再探讨[J]. 史林 2017(03)
    • [14].明治宪法对近代日本法律意识的突破及其局限[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2(04)
    • [15].近现代日本政党政治模式的不同选择与日本的命运比较[J]. 黑龙江史志 2009(08)
    • [16].论法治主义在日本的形成与发展[J]. 人大法律评论 2014(02)
    • [17].美国对日本宪法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借鉴[J]. 外国法制史研究 2008(00)
    • [18].浅论日本的“国体”学说[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9].伊藤博文的政党政治观及其实践[J]. 日本问题研究 2017(04)
    • [20].明治宪法背后的国体之争[J]. 临沂大学学报 2012(01)
    • [21].论明治宪法中议会预算审议权的形成[J]. 日本学论坛 2008(04)
    • [22].日本法学家论习惯与法[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7(01)
    • [23].“超然主义”:近代日本政治的底流[J]. 日本研究 2015(01)
    • [24].路径依赖与基因断裂——日本百年宪政转型透视[J]. 环球法律评论 2013(03)
    • [25].日本法西斯统治与大政翼赞体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6].“统治权”:被忽视的宪法关键词[J]. 中外法学 2012(01)
    • [27].台湾百年民主路[J]. 炎黄春秋 2012(07)
    • [28].从“内奏”看天皇与战后日本政治的关联[J]. 日本学刊 2012(06)
    • [29].对勘中日两国的近现代立宪变革[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30].法治主义在日本的继受与展开[J]. 交大法学 2014(04)

    标签:;  ;  ;  ;  ;  

    日本立宪史研究 ——日本宪政体制转型中的传统与现实考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