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TCP复合BMP及bFGF在体内成骨能力及对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HA/TCP复合BMP及bFGF在体内成骨能力及对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论文题目: HA/TCP复合BMP及bFGF在体内成骨能力及对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外科学

作者: 郑军

导师: 齐新生

关键词: 骨缺损,诱导成骨,双相钙磷陶瓷,骨形态发生蛋白,成纤维细胞因子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复合了BMP及bFGF的新型双相钙磷陶瓷(HA/TCP;1:1)在体内诱导成骨的能力和其促进骨缺损修复的机制,观察作为载体材料的新型双相钙磷陶瓷对细胞因子释放的调控作用,从而为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将新型双相钙磷陶瓷(HA/TCP;1:1)分别与bFGF和/或BMP复合。2.将3组生物材料:实验组(BMP+ bFGF +HA/TCP)、对照组A(BMP+ HA/TCP)、对照组B(HA/TCP)分别植入兔骶棘肌肌袋内,2周、4周取材检测各组的成骨量,碱性磷酸酶染色以及镜下观察成骨情况。3.手术造成兔双股骨中下段4mm×4mm×12mm的缺损,实验动物依所用实验材料的不同共分为三组:实验组(BMP+ bFGF +HA/TCP组)、对照组A(BMP+ HA/TCP组)、对照组B(HA/TCP组),分别植入各组实验材料,于4周、8周、12周取材,通过HE染色,X线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比较各组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1.在异位成骨实验中,2周和4周的异位成骨量检测显示:实验组的成骨活性较其它两组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见实验组术后2周大量的软骨细胞形成并可见编织骨,有典型的软骨成骨表现, 4周时可见板层骨及骨髓成形。2.在骨缺损实验中,实验组在软骨诱导、小梁骨的形成数量、骨缺损修复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植入后4周可见大量的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胶原组织及较多的小血管,骨小梁粗大、规则。8周时编织骨小梁逐渐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出现髓腔结构,骨缺损基本修复,仅骨表面残留有较多针尖大小虫蚀样小洞。12周时完全修复,骨塑形好、表面光滑。对照组A:8周时骨缺损大部修复,但骨缺损上段残留一不规则形状的未修复区,骨表面血管长入较少。12周时完全修复,但表面不够光滑。对照组B:较前两组比形成的骨小梁纤细,稀疏,12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但骨质较薄,材料吸收不明显。结论:1.复合了BMP及bFGF的新型双相钙磷陶瓷材料有较强的成骨活性,可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2.由于bFGF可以刺激血管生长,加快骨的矿化,与BMP合用可以加快新骨的形成。3.骨缺损处的骨修复主要通过软骨成骨,是由周围向中间,由血供好向血供较差的部位,多个成骨点共同开始修复,长入缺损处的微血管为不同的成骨点提供血供,直至骨缺损修复完成。4.新型双相钙磷陶瓷与人类骨组织中的无机成分相似,具有独特的表面结构,是一个吸附细胞因子的良好缓释载体。5.材料的降解和骨缺损修复进程有密切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BMP、bFGF、双相钙磷陶瓷在成骨过程中的角色和相互作用

一. BMP

1. BMP 的成骨机理研究及其对骨形成的生理作用

2. 影响BMP的成骨因素:

3. BMP 的释放:

二. bFGF

三. 细胞因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角色

五.发展方向

材料和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一) 主要试剂

(二) 主要仪器

二. 实验方法

(一) 支架材料的制备

(二)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新型双相钙磷陶瓷(HA/TCP,1:1) 的复合:

(三) 实验动物

(四) 动物分组与模型建立

三. 指标检测

四. 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 术后兔大体观察

二. 股骨缺损组 X 线:

三. 大体标本观察:

四. 组织学观察

五. 碱性磷酸酶染色

六. 成骨量测定:

七. 微血管记数分析

八. 计算机图像分析

附图

图1 实验用材料及动物模型的建立

图2 异位成骨组大体标本观察

图3 股骨干缺损组大体标本观察

图4 X 线片结果

图5 异位成骨组镜下观察

图6 股骨干缺损组镜下观察

图7 碱性磷酸酶染色

讨论

一. 复合材料的制备

二. 细胞因子BMP、bFGF联合用运的可行性:

三. 支架材料的选择

四. 载体与BMP、bFGF复合及其逐渐释放的机制

五. 新骨形成的方式:

六. 镜下成骨的过程

七. 异位成骨组的实验结果的意义

八. 股骨干缺损组的实验结果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VEGF调节BMP诱导的人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研究[D]. 张翼.郑州大学2011
  • [2].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HA/TCP修复去势大鼠骨缺损的研究[D]. 段王平.山西医科大学2007
  • [3].BMP、VEGF复合异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 赵栋.山西医科大学2004
  • [4].载缓释BMP-胶原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 郭遐.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 [5].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BMP再血管化的初步实验研究[D]. 彭超.四川大学2006
  • [6].Masquelet与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下肢长骨慢性感染性骨缺损临床疗效分析[D]. 杨礼丹.遵义医学院2018
  • [7].骨—软组织复合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D]. 程其远.安徽医科大学2017
  • [8].应用钛网修复髋臼大面积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D]. 李聪杰.河北医科大学2012
  • [9].肌瓣复合BMP微球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 覃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
  • [10].载药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纤维支架治疗感染性骨缺损[D]. 涂世成.吉林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PRP/BMP/PLGA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 翁士颐.福建中医学院2009
  • [2].异体脱蛋白松质骨复合纤维蛋白、BMF修复兔桡骨缺损[D]. 邓刚.兰州大学2008
  • [3].BMP-9基因修饰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位成骨实验研究[D]. 江标.重庆医科大学2008
  • [4].可注射型MPC/CPC骨水泥/纤维蛋白胶/BMP人工骨材料对山羊松质骨缺损修复的研究[D]. 李毅.第四军医大学2008
  • [5].纤维蛋白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进早期成骨的动物实验研究[D]. 向盈盈.昆明医学院2009
  • [6].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HA/TCP修复去势大鼠骨缺损的研究[D]. 段王平.山西医科大学2007
  • [7].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复合BMP2和TGF-β2对兔桡骨中段骨缺损愈合的影响[D]. 刘亮.山西医科大学2007
  • [8].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自体红骨髓及纤维蛋白复合物修复骨不连的实验研究[D]. 徐忠世.暨南大学2000
  • [9].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D]. 苏云.吉林大学2004
  • [10].BMP、VEGF复合异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 赵栋.山西医科大学2004

标签:;  ;  ;  ;  ;  

HA/TCP复合BMP及bFGF在体内成骨能力及对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