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顶侧芽萌发成枝接干的生理生态研究

泡桐顶侧芽萌发成枝接干的生理生态研究

论文摘要

为解决泡桐“冠大干低”问题,进行了泡桐顶侧芽萌发成枝接干的生理生态研究。结果表明:①1a年生毛白33泡桐第二年有28.6%左右的单株进行了接干,而后2~3年停止接干,多数在4~5a生时才开始自然接干;在高密度粗放管理条件下,泡桐最上成活一对侧芽萌发成枝表现为假单轴分枝的占44%,合轴分枝的单株占14%,假二叉分枝占42%,而第2、3a连续2a成假单轴分枝的只占10%。因此在自然状况下,能实现连续接干的株数较少,导致冠大干低。②泡桐的顶芽和侧芽1不是因为早霜或寒冷冻害而死,而是进化过程中采取的一种适应策略;泡桐侧芽2、3、4发育成了冬休眠芽,能够抵御冬季寒冷而越冬,并利用冬季低温信号解除其休眠,使冬芽萌发可能温度范围向低温方向扩大;泡桐侧芽2、3、4在春季可以同时萌发,但侧芽3萌发率稍高些,而侧芽5难于萌发;在25℃下,上部侧芽的萌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部侧芽的萌发,但15℃下不存在上部侧芽萌发抑制下部侧芽萌发的现象。③在接干单株中,从接干的上侧芽向下数,越向下在干上分布的侧芽萌发成枝的长度、粗度越小,枯死率越高,倾角逐渐变大,到第4对侧枝的分枝倾角最大,以下减小,而长度粗度减小趋势变缓,并且全部枯死;上侧芽萌发成枝接干与下侧芽萌发成枝间关系密切,为促进主干与接干的生长,利用侧芽进行人工接干时,需要抹除与接干侧芽对生的侧芽,并防止副芽萌发成枝,及早使接干侧芽向上生长,并促进下部第1~3对侧枝斜向上生长,减小倾角,保证第3对侧芽萌发成枝,并为第4对侧芽萌发成枝生长提供较大空间,第4对以下的侧芽全部抹除,防止下部侧枝的无效消耗。④40cm截干处理、80cm截干处理、120cm截干处理的自然接干能力较差,其上侧枝高生长、粗生长差别不大,平茬接干粗生长较大;自然接干的高生长与粗生长与截干处理相比虽然较差,但假单轴分枝所占比例较大,而且下侧芽萌发成枝数量较多。下侧芽萌发成枝数量基本不会超过7对,主要分布在上侧芽以下的7对侧芽位置上;不同苗干部位截干处理导致下侧枝间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⑤不同桐种、种源间存在着侧芽萌发成枝接干规律的差异。十堰白花泡桐、广元毛泡桐、郴州南方泡桐、宜昌兰考泡桐生长状况和接干性能相对较优,但是没有一个桐种或种源能够在郑州顶芽不死,实现100%自然接干。

论文目录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泡桐高干良材培育研究历史概述
  • 1.2 泡桐高干良材培育研究现状
  • 1.2.1 泡桐高干良材培育的生物学基础
  • 1.2.2 泡桐高干材培育的方法
  • 1.2.2.1 泡桐顶芽特性的研究
  • 1.2.2.2 泡桐树冠特性的研究
  • 1.2.2.3 泡桐高干壮苗的研究
  • 1.2.2.4 泡桐人工接干技术的研究
  • 1.2.2.5 泡桐抹芽和修枝技术的研究
  • 1.2.3 泡桐高干良材培育存在的问题
  • 1.2.4 泡桐高干良材培育研究的展望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泡桐自然接干规律调查
  • 3.1.1 调查地概况
  • 3.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 3.2 泡桐顶侧芽休眠发育试验
  • 3.3 泡桐侧芽萌发成枝接干规律试验
  • 3.4 截干处理试验
  • 3.5 不同桐种种源泡桐顶侧芽萌发成枝接干试验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泡桐自然接干规律
  • 4.2 泡桐顶侧芽休眠发育的温度特性
  • 4.2.1 不同时期毛白33泡桐顶芽在25℃与15℃温度下的萌发率
  • 4.2.2 不同时期毛白33泡桐侧芽在25℃与15℃温度下的萌发过程
  • 4.2.3 不同时期毛白33泡桐各侧芽的休眠发育及萌发的相互关系
  • 4.2.4 小结
  • 4.3 泡桐侧芽萌发成枝接干规律
  • 4.3.1 上侧芽萌发成枝接干规律
  • 4.3.2 下侧芽萌发成枝规律
  • 4.3.3 泡桐下侧芽萌发成枝与上侧芽萌发接干间关系
  • 4.3.4 小结
  • 4.4 苗干上不同部位侧芽萌发成枝接干规律
  • 4.4.1 泡桐苗干上侧芽萌发成枝接干的差异性
  • 4.4.2 泡桐苗干下侧芽萌发成枝的差异性
  • 4.4.3 小结
  • 4.5 不同桐种种源泡桐上侧芽萌发接干规律
  • 4.5.1 不同桐种种源泡桐分枝类型差异性
  • 4.5.2 不同桐种种源泡桐上侧芽萌发成枝生长规律差异性
  • 4.5.3 小结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丽箬竹容器育苗鞭段侧芽萌发生长的位置偏向性[J]. 生态学杂志 2020(09)
    • [2].不同部位侧芽嫁接对苦瓜生产效应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6(02)
    • [3].橄榄多侧芽试管苗的诱导与应用[J]. 北方园艺 2009(07)
    • [4].红掌茎段侧芽离体快繁技术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1(02)
    • [5].外源植物激素对一串红侧芽生长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3(07)
    • [6].火焰兰茎段侧芽离体再生及褐化的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 2015(03)
    • [7].外源激素和温度对切花菊侧芽萌发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8(01)
    • [8].湿地松侧芽增殖快繁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9)
    • [9].柚木幼树侧芽萌发特性调查与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11)
    • [10].蛇足石杉侧芽的发生与培养研究[J]. 中草药 2016(17)
    • [11].不同栽培密度下灯盏花叶片和侧芽生物量的动态变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05)
    • [12].樱桃番茄侧芽嫁接快繁技术[J]. 上海蔬菜 2015(03)
    • [13].《茎是由芽发育的》教学案例[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11)
    • [14].侧芽的生长素浓度比顶芽高——由一道高考题引发对顶端优势的思考[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5(Z1)
    • [15].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杞柳侧芽萌发试验[J]. 山东林业科技 2009(01)
    • [16].应用侧芽平切刻伤方法建立牡丹植株再生体系[J]. 园艺学报 2010(09)
    • [17].叶面施用山梨糖醇对缺硼绿豆体内硼运输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20(06)
    • [18].6-BA对红掌侧芽诱导浓度和周期筛选[J]. 北方园艺 2011(02)
    • [19].杜鹃兰侧芽萌发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分析[J]. 植物生理学报 2018(09)
    • [20].滇杨侧芽不同季节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动态[J]. 林业科学研究 2014(01)
    • [21].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影响植物顶端优势的因素[J]. 中学教学参考 2014(05)
    • [22].文心兰的组织培养和移栽管理技术[J]. 热带农业科学 2010(07)
    • [23].蝴蝶兰花梗侧芽组培快繁及温室栽培技术规程[J]. 陕西农业科学 2015(04)
    • [24].作物缺硼典型症状及常见硼肥施用技术[J]. 科学种养 2018(02)
    • [25].鱼腥草组培体系优化及耐低温突变体的筛选[J]. 植物生理学报 2014(08)
    • [26].侧芽嫁接对小型无籽西瓜生长、产量、品质和抗性的影响[J]. 中国蔬菜 2013(02)
    • [27].关于植物顶端优势的解释[J]. 中学生物教学 2008(04)
    • [28].贵州地宝兰组培快繁生根技术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 2012(12)
    • [29].6-BA在促进铁皮石斛侧芽萌发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2)
    • [30].亚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北方园艺 2009(11)

    标签:;  ;  ;  ;  ;  

    泡桐顶侧芽萌发成枝接干的生理生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