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拜伦作为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独特的个性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价值判断,在清末民初和五四时期的中国掀起了两次热潮,受到了苏曼殊和鲁迅等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拜伦在中国的传播史和变异史,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对拜伦的接受状况。 拜伦在中国的传播,无疑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拜伦所受到的重视和冷落,是处在大动荡大转变社会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主动地选择,同时也与拜伦思想的复杂性有关,拜伦具有作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优点,同时也具有无法克服的虚荣贵族的缺点,这样,随着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中国知识分子对拜伦认识的深化,拜伦在中国的地位也随之变化。 拜伦在清末民初和五四时期中国的传播,以1917年新文学革命为界线分成两个阶段,一是从1902年到1917年的清末民初时期,以翻译《哀希腊》为重点形成了译介拜伦的第一次高潮;二是从1917年到1927年的五四时期,以1924年《小说月报》和《晨报副刊》上拜伦的百年祭为重点形成了第二次高潮。在第一次高潮中,重点是《哀希腊》,梁启超、马君武、苏曼殊、胡适均译过此诗。在译介拜伦上,梁启超开启风气,苏曼殊全面翻译,而鲁迅却理论阐发,鲁迅在1907年完成的《摩罗诗力说》,挖掘出了拜伦思想中的恶魔精神。到了五四时期,拜伦在中国的传播从零碎地介绍到全面地译介,从服务政治到了学术研究,当时的知识分子如梁实秋、徐志摩、王统照、沈雁冰、蒋光慈、刘半农、郑振铎等,都从不同的方面译介拜伦的作品和思想。 在中国知识分子中,苏曼殊受拜伦的影响最大,他被称为“中国的拜伦”,是拜伦作品最早的译介者之一,而且苏曼殊的性格和行为,是对拜伦浪漫主义精神最好的阐释,但是,两者在表面上存在着很大的相似,实际上却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无论是在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上,还是在意志的强弱和伦理的善恶上,两者都存在着天壤之别,所以,与其说苏曼殊像拜伦,不如说拜伦是苏曼殊的白日梦。相反,鲁迅在写完《摩罗诗力说》后,对拜伦很少提及,但这是对拜伦深层的挖掘,鲁迅深刻地看到了拜伦的伟大和缺陷,指出了拜伦思想中的矛盾复杂性,后来的鲁迅虽然思想上更认同尼采,但是由于拜伦和尼采的紧密关系,所以通过鲁迅作品中的形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拜伦思想精神的精髓,已经被鲁迅拿来,流淌在鲁迅的血液里,所以在很多方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苏曼殊最终飘零到孤山[J]. 杭州 2020(07)
- [2].现代佛教文学批评视域中的苏曼殊[J]. 文艺理论研究 2020(03)
- [3].苏曼殊诗[J]. 美与时代(中) 2019(06)
- [4].从苏曼殊的名号“玄瑛”说起——论曼殊诗的水意象[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06)
- [5].苏曼殊的“非寿征”探析[J]. 北方文学 2016(23)
- [6].启蒙与浪漫:西风东渐与苏曼殊的文学创作[J]. 文学研究 2016(02)
- [7].壮士横刀,美人挟瑟——清诗之旅[J]. 湖南文学 2017(01)
- [8].基于审美特征探究苏曼殊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命运[J]. 青年文学家 2017(12)
- [9].性情中人苏曼殊[J]. 青岛文学 2016(07)
- [10].糖僧苏曼殊[J]. 饮食科学 2014(09)
- [11].苏曼殊:爱情是灵魂的空气[J]. 晚报文萃 2013(18)
- [12].与自卑较量——解构苏曼殊[J]. 海内与海外 2009(03)
- [13].苏曼殊:一切有情,都无挂碍[J]. 西湖 2008(01)
- [14].蘋花鬼灯——苏曼殊从青岛到青冢的最后步履[J]. 青岛文学 2018(03)
- [15].性情中人苏曼殊[J]. 文存阅刊 2016(04)
- [16].苏曼殊:爱情是灵魂的空气[J]. 学习博览 2014(09)
- [17].苏曼殊:我便是当今之荆轲[J]. 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 2012(Z2)
- [18].苏曼殊让朋友啼笑皆非[J]. 晚报文萃 2012(18)
- [19].孤僻怪异的苏曼殊[J]. 晚报文萃 2011(11)
- [20].孤僻怪异的苏曼殊轶事[J]. 文史天地 2011(02)
- [21].贪吃害死苏曼殊[J]. 文史博览 2011(08)
- [22].苏曼殊图话(六)[J]. 荣宝斋 2008(01)
- [23].百年已逝,我们何以要谈苏曼殊?[J]. 关东学刊 2019(01)
- [24].徘徊在新旧之间的感伤——苏曼殊美学风格与精神世界初探[J]. 珠江论丛 2018(03)
- [25].论苏曼殊小说的悲哀意识及其成因[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26)
- [26].苏曼殊:情僧·糖僧·革命僧[J]. 同舟共进 2012(04)
- [27].纵有欢肠已似冰——论苏曼殊绘画悲凉意境[J]. 国画家 2011(02)
- [28].“五四”新小说与苏曼殊资源[J]. 文学评论 2011(06)
- [29].苏曼殊诗歌创作的中国传统与日本意象[J]. 文学评论 2008(03)
- [30].民国怪人苏曼殊抢被子过冬[J]. 文史博览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