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134
摘要: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装配式建筑以工业化模块的方式解决了传统人工施工技术的不足,并且提升了建筑的节能性、高效性及稳定性。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先阐述了BIM技术概念及其在装配式建筑监理中的作用,然后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现状,并针对其问题阐述了BIM技术对其质量的安全控制。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进入21世纪,中国建筑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建筑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非常明显。而成本控制作为建筑制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自然需要足够的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建筑工业化的不断进步,建筑信息模型和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建筑行业近些年来的一个新概念。BIM的核心即为信息共享,以方便各方面沟通为基本原则,提高了工程的效率,降低了工程成本。而装配式建筑则是将建筑工程的构件在工厂内浇筑预制完成后,运至施工地点进行拼装,最终形成建筑结构。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内完成制作后,便需要运往现场。而“制作—运输—安装”的施工方式需要厂家与施工单位紧密的配合,BIM技术又恰恰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国外对BIM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国外建筑行业处于高污染、高消耗的恶性循环之中,BIM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建筑行业的生产力,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国内当前正处于逐步摒弃传统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推广全过程造价的现代化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过渡时期。BIM技术正逐渐被建筑行业所接受。在造价方面,目前国内主要运用的软件有鲁班、广联达等等。这些软件不但可以在软件内直接进行3D手工建模,还支持由CAD绘制的2D图纸的导入功能。虽然BIM技术的优势众多,但是由于操作人员需要培训、软硬件配套升级需要一定的费用,因此BIM技术的推广并不尽如人意。
1BIM技术的相关概念
所谓BIM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是一个具有共享性的知识资源,可通过三维方式来展现所要建造的建筑模型,为建筑从最初的建设,到最后拆除的全过程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这是一项以数据信息为基础的技术,能够将模型和现场相结合。BIM最初于1975年被提出,其发展经历了产生、成长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通过利用BIM技术,能够合理的把控建筑工程施工成本,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加强建筑监理工作,其是当下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具有强大的优势,也是目前信息化时代的完美体现,有利于现代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控制中的有效应用
2.1构建二次开发平台,利用数据功能控制其质量
在建筑领域里,REVIT软件是使用范围最广的工程软件。因为其适用性与开放性较强,所以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按照实际工程需求进行合理开发,进而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而且装配式建筑的监督管理工作趋于多元化,属于动态管理,因此需要对REVI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并将其运用在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监理控制之中,以此完善数据管理功能,提升其监理工作效率。并且在软件二次开发后,要使用BIM技术加强数据管理工作。因为在BIM技术下的建筑模式具有可视化特征,所以可以使用全景模型对建筑施工中的所有信息进行有效监控。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模型管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模型拥有一个高效的构建管理系统,并且每个ID都有相对性的架构,而且在其建筑模型之中还含有其他相关信息,进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建筑信息数据库。装配式建筑设计人员可以在此数据中进行数据共享,对方案进行同步修改,使用云端技术通过多种思想碰撞,提升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并且利用BIM技术下的协同设计能够减少设计时间,使设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建筑设计之中,以此对建筑质量进行控制。其次,文档管理。在以BIM技术为核心的管理系统中,能够有效加强装配式建筑监理工作力度,将实际工作中的多个表单当作控制对象,包含台账、模具检测表等13项内容。另外,此系统还能够按照不同对象或是不同批次等对其内容分类管理,使其产生相互的联动,以便施工人员进行查看与管理。另外,还有模型可视化特征。在BIM技术的使用下,建筑模型存有较强的可视性,能够直接将其导入建筑模型之中,可以按照工程要求,合理选择构件,以此使模型可以进行移动或是旋转。而且还可以在建筑模型任意位置设置有效的检测点,从而确保现场施工与施工方案设计相符,提升建筑施工质量。
2.2按照部门划分管理职责
为有效展开工程管理工作,部分监管部门有必要适当展开相应工作,对工程进行有效管理。市政部门与工程管理层工作者将装配式建筑建设工程相应安全管理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划分,有效区分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合理区分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避免出现职责不清现象。市政部门工作者针对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程设立有关规定,最大程度保障员工的安全程度。有关工程管理层人员按照工程建设情况以及工程质量合理设置操作步骤,最大程度降低员工工作危险系数。现阶段,有关市政部门已经设立房屋建设方面硬性规定,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对员工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使员工参与房屋建设工作时,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部分规章制度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已经得到良好的运用效果,使市政部门以及工程管理层作用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3施工前期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前期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①招投标阶段。主要包括商务标、技术标的编制。商务标制作中,传统造价计算中,造价员通过手算进行,费时费力,并且准确性较低。如今采用BIM软件进行造价计算,将手算算法完全融入计算机软件之中,使造价人员从巨大记忆量和计算量中脱离,提高了工作效率。技术标制作中,运用BIM技术进行虚拟施工,将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进行模拟作为一种辅助说明,可以增加技术标书的说服力。除此之外,利用BIM进行碰撞检查,对管线方案进行优化,也可以增加招标单位对其技术的认可。因此,在投标阶段,不管是商务标还是技术标,运用BIM均可以带来很好的效果。②签订合同阶段成本控制。合同的签订主要是以工程造价和责任的归属问题展开的。利用BIM软件可以轻松计算出工程造价,考虑在考虑时间的情况下形成成本的产生过程。此外,利用BIM进行碰撞检查可以有效地减少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了索赔的产生,确保了工程顺利地进行。同时,BIM技术具有信息共享功能,从而促进了工程信息的交互,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3结语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控制中应用BIM技术,是适应现代建筑市场的必然结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各类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可针对性地合理利用BIM技术,以此来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避免安全性问题的出现。以BIM技术为基础的建筑监理工作,有利于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监理体系,制定完善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提高装配式建筑监理工作效率,全面而及时地把控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的装配式建筑监理工作,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技术的先进性和建筑行业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于凯.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监理质量安全控制研究[J].施工技术,2017,46(S1):1114-1117.
[2]岳莹莹.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信息共享途径和方法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