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城中村是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地域现象,是城市建设发展急剧扩展与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我国城市化初期和工业化快速增长时期,城中村对于解决城市外来人口居住问题曾起到积极作用,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中村所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在规划管理、土地利用、景观建设、消防治安、环境卫生、社区结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有着巨大差异的城中村问题日益明显,己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协调发展、功能提升和市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的瓶颈,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改造势在必行。由于城中村的改造需要巨大的投资,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而且改造会涉及不同部门和利益主体(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村民、金融家等),由此引出两个问题:其一,巨大的改造资金如何筹集,其二,改造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和矛盾怎么调整和化解。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城中村改造研究进展,明确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技术路线,进一步讨论了城中村改造的相关理论,并界定城中村改造的目标——实现真正的城镇化,前提—规划科学、引导合理,重点—文化融合、思想转变,难点—资金筹集、生活安置,关键—利益平衡。在总结归纳国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就改造主体进行分析,并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总结栖霞区一年来的实践成败和得失,对下一步改造模式作出明确选择。最后,针对改造巨额资金如何筹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和矛盾怎么调整和化解两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一、问题的提出二、国内外研究进展(一) 国内相关研究(二) 国外相关研究三、研究目的及意义(一) 研究目的(二) 研究意义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一) 研究方法(二) 研究内容(三) 技术路线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问题界定第一节 范围界定一、土地产权和土地利用类型视角二、经济地理学视角第二节 相关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二、土地产权理论三、土地管理理论四、土地整理理论五、股份制理论第三节 问题界定一、城中村改造的目标:实现真正的城镇化二、城中村改造的前提:规划科学、引导合理(一) 科学的规划(二) 合理的引导三、城中村改造的重点:文化融合、思想转变(一) 多元文化的融合(二) 转变思想观念四、城中村改造的难点:资金筹集、生活安置(一) 改造资金探讨(二) 生活安置分析五、城中村改造的关键:利益平衡第三章 城中村改造的实践第一节 国内实践经验归纳一、广州的实践经验(一) 具体举措(二) 实践经验分析二、珠海的实践经验(一) 具体举措(二) 实践经验分析三、深圳的实践经验四、杭州的实践经验五、郑州的实践经验六、南京市城中村改造的实践第二节 改造模式探索一、改造主体分析(一) 政府主导型(二) 开发商主导型(三) 村集体主导型模式二、改造模式总结(一) 整体重建型(二) 局部调整型(三) 控制性第三节 实践经验总结一、改造模式组合分析二、实践成败得失的启示第四章 城中村改造的实证分析第一节 栖霞区概况一、栖霞区地理区位二、栖霞区城中村现状第二节 栖霞区城中村存在的问题一、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产流失二、人口混杂,社会治安堪忧三、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不到位第三节 初步探索及模式选择一、城中村改造的初步实践(一) 迈皋桥街道万寿村季家街地块(二) 马群街道石坝村马房山地块(三) 燕子矶街道下庙村下坊庄地块(四) 政策措施(五) 问题分析二、改造的模式选择第五章 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一、权衡各地做法,创新融资方式二、推行股份制合作、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一) 积极鼓励村集体及村民个人出资(二) 吸引房地产开发公司参加(三) 鼓励银行积极支持(四) 政府部门给与支持三、体制改革与法律制度到位四、规划先行、科学规划五、转变观念、融入城市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城中村论文; 改造论文; 理论论文; 模式探索论文; 栖霞区论文;
“城中村”改造的理论与实践 ——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