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理论与实践

建国以来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摘要

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在批判借鉴当代国外发展理论及社会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认真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发展理论为线索,在学者们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为切入点,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历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发展理论及其指导下的中国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阐述,力图分析出建国以来特别是当前中国发展道路的特点和内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对世界的贡献。论文的框架安排如下:首先,论文开篇阐述了发展道路的选择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关系。其次,第二章介绍了建国以来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依据,分四个阶段阐述四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发展理论并总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分别为以苏联为借鉴走中国自己的道路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第三章,以科学发展观为落脚点,介绍并分析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特点与内容。第四章,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着重分析发展道路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最后一章,在前四章的基础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中国发展与进步的指导意义,总结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构建对世界的贡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发展道路的选择与唯物主义历史观
  • 1.1 社会历史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过程
  • 1.2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选择性和适应性的统一
  • 1.3 社会主义开创了主动创造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 1.4 近代以来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是一个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
  • 第二章 建国以来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依据
  • 2.1 以苏联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理论
  •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2.3 全面可持续发展理论
  • 2.4 科学发展观
  • 第三章 当前中国发展道路的特点与内容
  • 3.1 当前中国发展道路的特点
  • 3.1.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3.1.2 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发展途径
  • 3.1.3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3.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3.1.5 科学发展观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3.2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当前中国发展道路在实践领域的新目标
  • 3.2.1 经济繁荣:“新三步”战略下的小康社会
  • 3.2.2 社会公平: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 3.2.3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
  • 3.2.4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3.2.5 政治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保证
  • 第四章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4.1 发展道路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 4.2 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
  • 4.2.1 全球化使我们能更好的吸收借鉴资本主义优秀成果
  • 4.2.2 全球化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 4.2.3 全球化提供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空间
  • 4.2.4 全球化提供了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的新契机
  • 4.2.5 全球化为中国创造大量就业机遇
  • 4.3 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应对全球化的根本出路
  • 4.3.1 继续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
  • 4.3.2 加强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运行方式的接轨
  • 4.3.3 创造条件逐步提升产业结构
  • 4.3.4 广泛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 4.3.5 着力加强教育和研发
  • 4.4 中国发展道路的展望
  • 4.4.1 2010 年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 4.4.2 努力实现“全面的小康”
  • 4.4.3 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五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道路的不断完善
  • 5.1 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小康社会建设
  • 5.1.1 建国以来工业化几个阶段与特征
  • 5.1.2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 5.1.3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 5.2 中国现代化推进中的科学发展观
  • 5.2.1 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与目标
  • 5.2.2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 5.2.3 中国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 5.3 世界文明环境下的和谐社会
  • 5.3.1 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个追求和谐的过程
  • 5.3.2 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对世界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发展道路的精髓是什么[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01)
    • [2].当代中国混合型经济结构的优势[J]. 江海学刊 2020(02)
    • [3].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关联[J]. 社会科学文摘 2019(06)
    • [4].中国发展道路的深邃意义[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09)
    • [5].中国发展道路自信: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之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01)
    • [6].《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发展道路研究》成果简介[J]. 甘肃理论学刊 2017(03)
    • [7].改革开放使中国发展道路越走越宽——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J]. 求是 2015(21)
    • [8].淡出政坛的“第三条道路”[J]. 时代报告 2016(11)
    • [9].真正自信的文化是谦和与包容[J]. 留学生 2017(15)
    • [10].中国发展道路的概念、内涵与战略选择[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6(03)
    •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兼评《中国发展道路》[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3(01)
    • [12].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及其重大意义[J]. 奋斗 2011(12)
    • [13].国外看中国发展道路的不同角度[J]. 天涯 2010(01)
    • [14].推动中国发展道路的规律性总结与认识升华[J]. 上海经济研究 2020(10)
    • [15].中国发展道路是对人类未来发展道路的有益尝试[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6].对历史虚无主义诋毁中国发展道路的批判[J].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17(05)
    • [17].整体考察:开拓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的新空间[J]. 南方论刊 2012(01)
    • [18].“中国模式”与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J]. 上海人大月刊 2010(05)
    •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9(03)
    • [20].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成功经验——当前干部群众关注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二十四)[J]. 科学社会主义 2009(04)
    • [21].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与俄罗斯以及西方国家的比较[J]. 商 2016(10)
    • [22].“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发展道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 2014(01)
    • [23].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J]. 江海学刊 2011(04)
    • [24].“建党90周年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会综述[J]. 高校社科动态 2011(05)
    • [25].中国发展道路的哲学探索——川渝哲学界中国发展道路与发展方式转变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J]. 企业文明 2010(12)
    • [26].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关联[J]. 财经问题研究 2019(05)
    • [27].中国发展道路的经济史思索[J].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5(02)
    • [28].新书推荐[J]. 中国城市金融 2019(06)
    • [29].中国发展道路与理论创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9(03)
    • [30].论中国发展道路的创新性和主要特点——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9(09)

    标签:;  ;  ;  ;  

    建国以来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