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在防止出现合流制管道溢流、雨天道路积水等内涝灾害承担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排水管网系统水力模型可以有效的指导排水系统管理和控制以及规划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排水系统水力模型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得到发展,利用排水管网计算机水力模型辅助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改造和管理是提升一个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有效途径,模型的辅助不但有利于改善系统运行状况,提高排水系统管理的效率,还为排水安全提供保障。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模型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介绍了排水管网数学模型构成、原理及建模技术方法,同时结合G市建模实际需求,提出了包括数据收集与录入、拓扑结构检查、汇水区域划分、模型参数设置、模型校核方法以及模型结果分析的一套适用的建模方法。在排水管网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将模型应用于G市L涌排水系统的水力建模。利用实测排水过程线对模型进行校核,研究模型的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L涌排水系统截污干管改造时,天河南二路管径扩大可以改善管道的运行情况,五山渠箱分流改造可以明显减小东侧主干管运行负荷,两个方案同步实施可以兼顾当前与远期发展的需要,效果优于单独改造;因此,建议同步实施两个改造方案,可以有效的改善现状排水系统的运行条件。此外,模型研究主渠箱水位对L涌排水系统影响时发现,主渠箱水位降低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同时,模型分析计算得到了主渠箱水位对L涌排水系统运行影响范围,研究成果为排水系统的营运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也为系统问题分析指明方向。论文所得成果不仅从实践层面为G市的排水系统设计管理提供了依据与参考,也为国内其他城市利用模型进行排水系统进行设计管理提供了参考。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在线水力模型系统在供水企业中的应用[J]. 城镇供水 2020(05)
- [2].推荐产品[J]. 水泵技术 2020(01)
- [3].上海希凡流体科技有限公司[J]. 水泵技术 2020(02)
- [4].推荐产品[J]. 水泵技术 2020(04)
- [5].宏观水力模型和微观水力模型在节能降漏领域的应用与探讨[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01)
- [6].浅谈大型供水企业建立水力模型思路分析[J]. 科技与企业 2012(13)
- [7].上海希凡流体科技有限公司[J]. 水泵技术 2019(06)
- [8].上海希凡流体科技有限公司[J]. 水泵技术 2020(03)
- [9].推荐产品[J]. 水泵技术 2020(05)
- [10].铅铋泵原型机水力模型分析验证[J]. 通用机械 2018(11)
- [11].基于在线水力模型系统的供水管网优化调度开发与应用[J]. 城镇供水 2020(06)
- [12].郑州市给水管网微观水力模型校验方法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0(13)
- [13].给水管网压力驱动水力模型构建及降漏应用[J]. 中国给水排水 2016(15)
- [14].水力模型于西安城区排水管网管理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 2014(06)
- [15].给水管网水力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 昆明学院学报 2011(06)
- [16].子汇水区划分精度对于水力模型应用于海绵小区流量估算影响的研究[J]. 绿色建筑 2019(02)
- [17].井用泵水力模型设计及试验研究[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2(01)
- [18].微观水力模型在优化调度预案方面的应用研究[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11)
- [19].水力模型在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 城乡建设 2015(07)
- [20].利用水力模型评估供水泵站拆除产生影响[J]. 科技风 2011(14)
- [21].水力模型在某区供水管网优化方案分析中的应用[J]. 水电能源科学 2019(06)
- [22].压力驱动水力模型对供水管网漏损的改进[J]. 江西建材 2018(13)
- [23].轴流泵水力模型内部流场数值模拟[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12(04)
- [24].水力建模在宜春供水的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24)
- [25].水力模型在老城区内涝整治设计中的应用[J]. 环保科技 2015(04)
- [26].一次二阶矩法求解供水管网概率水力模型的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0(19)
- [27].基于水力模型系统的城市供水管网优化分区[J]. 供水技术 2019(01)
- [28].基于ICM水力模型分析水浸点成因及解决措施[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6(01)
- [29].关于人员在建筑楼梯中疏散研究的概述[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4(12)
- [30].《闸门水力模型试验规程(送审稿)》审查会议在南京召开[J]. 水利技术监督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