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莉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7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全部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心理、体位饮食、预见性护理等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头痛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缓解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头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头痛的几率,缓解患者的疼痛,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干预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上以起病急骤,剧烈头痛,多为撕裂样或剧烈胀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为主要临床特征[1]。部分患者有烦躁不安、谵妄、幻觉等精神症状,或伴有抽搐及昏迷等,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6%~10%[2]。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早期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头痛。患者一旦发生头痛的症状会使其感到烦躁不安,严重时更有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出血,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不利。因此对患者头痛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其稳定情绪,还可以降低患者二次出血的几率。作者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3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8例,女45例,男33例,年龄32-67(55±2.7)岁;纳入标准:(1)18周岁以上患者。(2)头痛发病前没有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史,智力发育均正常。(3)本次研究获得患者本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患者神志状况能满足本次研究需求。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女24例,男15例;对照组39例,女21例,男18例。两组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及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止血、镇静、脱水治疗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等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患者不适症状。(2)抬高患者头部15°~30°,头偏向一侧。(3)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5)绝对卧床休息4~6周。(6)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次/2h。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环境护理:保持环境内安静、暗化病室、光线柔和,避免声光刺激[3]。为避免打扰患者,给患者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需减少陪护至1人,并向家属讲解减少陪护的目的,为患者的后续疗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2)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常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谵妄、幻觉等症状而在心理上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通过患者面部表情,眼神和谈话交流等基础时刻注意和判定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耐心的沟通交流和积极的心理干预,举出较多成功治愈的案例,以增强和宽慰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主动的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缓解病人家属的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使其与护理人员一起来对患者的心理提供有力的支持,让患者有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3)清洁舒适护理干预:每日早晨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清洁脸和手、口腔护理、梳头,每晚使用热水泡脚,每周洗两次头发,保证患者清洁舒适,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
(4)饮食护理干预:患者因绝对卧床活动量减少,为避免便秘、咳嗽等症状的影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对意识清醒患者多给予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对于意识障碍无法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鼻饲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可给予适当的蛋白质、鱼类,以供给机体所需的氨基酸;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因其富含维生素、钾、镁等,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5)排便护理干预:因为大多数患者在床上排便困难,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解释床上排便的重要性,尽量使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若的确排便困难,可采用自右向左环形按摩腹部,促进患者排便。平时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3000mL/d),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禁止食用牛奶、糖、豆类食物,防止腹胀。餐前或空腹饮用温开水,或者食用柠檬和蜂蜜泡水也是有一定的益处,足够的水分能够润滑肠道,刺激肠蠕动,产生便意;避免用力屏气,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予灌肠。
(6)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在患者病情稳定以后,护理人员通过向患者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原因的介绍和产生的原因,从而使患者树立对待疾病的正确态度和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心,同时教患者学习腹式呼吸,对患者全身进行放松,使其保持身心愉悦,更加能够战胜疾病。
(7)预见性护理干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未经外科治疗者约20%死于再出血,死亡多在出血后最初数日[3]。嘱患者及家属严密自我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避免再出血的发生。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头痛改善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对比经过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头痛症状有所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有效率和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头痛改善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护理干预是指护理人员在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最终促进患者康复的一种方法[4]。有研究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发生率高达30%~90%[5]。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细胞被破坏并释放出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质,刺激脑脊膜所致头痛是患者早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头痛不仅可以对患者造成心理创伤,还可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6]。为了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头痛状况,作者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3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又从环境、心理、症状、饮食及功能康复等全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患者头痛改善情况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9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2%,这也导致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头疼的程度,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宝凤,姚艳丽.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05:990-991.
[2]杨姬.综合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等并发症的影响[J].内科,2014,06:759-760.
[3]许红岩.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临床价值[J].现代养生,2014,04:116.
[4]陈浩.76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特点分析[D].吉林大学,2014.
[5]马江帆.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0:90-91.
[6]宁红霞.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26:5484-5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