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为研究区,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土壤质量在不同土地种植方式下的时空变异规律,评价不同土地种植方式对土壤理化质量的影响,为干旱区绿洲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对开垦年限相同(2001年)条件下土地种植方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化分析得出,苜蓿→棉花轮作能有效改善土壤综合质量;瓜→棉轮作可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改善土壤pH值;棉花连作显著提高了土壤表层的磷、钾含量,但未能改善土壤的有机质、氮水平;林地土壤对下层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但土壤表层质量较差;苜蓿连作能提高土壤氮素,但对磷、钾素的影响较差。(2)对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棉花地、林地在不同开垦年限的表层土壤质量变化分析得出,连作棉花与树木不能使土壤得到显著改善。(3)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平均值处于低肥力水平;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平均为中等肥力,而速效钾含量较丰。统计结果显示: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异最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变异含量次之;全磷、全钾、容重变异较小;而pH值变异最小(3.63%)。(4)从主成分分析看,前四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2.48%,可以用前四个主成分作为对土壤质量的概括。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土壤的基本肥力指标;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土壤钾素和速效磷水平,第三、四主成分是土壤物理性质的反映。(5)通过对五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质量等级划分得出: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土壤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量改良效果依次为苜蓿→棉花轮作>瓜→棉花轮作>棉田>苜蓿地>林地>荒地。并针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商丘市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06)
- [2].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02)
- [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评价[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6(06)
- [4].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6(11)
- [5].景颇族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特征探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16(28)
- [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专题[J]. 地理教育 2016(12)
- [7].武夷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黄壤性状特征比较[J]. 城市地理 2017(14)
- [8].断陷盆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钙形态分布特征[J]. 中国岩溶 2019(06)
- [9].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无机碳比例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6)
- [10].基于3S技术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调查[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1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质含量的高光谱反演[J]. 西南农业学报 2020(02)
- [12].崇明岛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7(07)
- [13].黑龙江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碳排放规律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5(02)
- [14].强力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J]. 资源导刊 2015(06)
- [15].贵州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有效性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14(05)
- [16].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J]. 今日浙江 2014(15)
- [17].南通市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6)
- [18].滩涂围垦土地利用方式演进的文化阐释及其对海洋型城市设计启示——以浙江省为例[J]. 创新 2012(06)
- [19].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与有机碳及土壤质地的关系[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3)
- [20].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与有机碳及土壤质地的关系(摘要)(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05)
- [21].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溶蚀速率的影响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9(02)
- [2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粤西砖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 2019(11)
- [23].不同树种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04)
- [2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含量及储量分析[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01)
- [25].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13)
- [26].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响应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 [27].农牧交错带以农为主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过程研究——以武川县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8].重庆市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1)
- [29].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对嘉兴土壤氮磷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10)
- [30].延怀盆地葡萄种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表土风蚀特征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