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社会判断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出现各种不同的双加工理论解释人类的行为,但它们一致认为有两种不同的加工模式:内隐的、自动化的启发式系统加工过程和外显的、深思熟虑的分析系统加工过程,它们在社会认知与判断和决策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且有整合理性决策理论和描述性理论的趋势。在人类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判断和对社会世界形成心理表征的过程中,存在着内隐的、自动化的启发式判断加工和外显的、深思熟虑的精细加工。本研究试图揭示在社会判断过程中,基于直觉的内隐的启发式决策和基于理性分析的计算的规范决策之间的拟合程度,探讨社会刻板印象、偏见和期望是如何影响决策过程和对信息的估计加工过程的,并且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实时考察信息数量、信息的空间表征和信息表达形式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使用了多重属性多重选择决策任务的反应时实验法和事后决策评估的问卷调查对105名高一学生进行施测。研究有5个实验组成,被试在完成实验后,接着完成相应的问卷调查。除了15名被试需要完成所有实验和问卷调查外,其余被试只需要完成其中一个实验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连续性决策是一个学习过程,连续组中的决策者在完成后4个多重属性多重选择决策的社会判断任务的时间要少于独立组中的决策者完成同一任务的时间。(2)决策者使用随着信息属性数目增多而趋于收敛的加工标准和使用启发式的加工策略。决策信息的表达方式对社会判断有重要影响。决策者对决策信息的加工分析不完全是理性的逻辑分析,而是伴随着认知偏好和期望效应。(3)决策者对信息属性权重和信息属性状态值这两者的提取、加工和评估是一个相互独立的过程。(4)社会判断存在着无意识的内隐认知的影响,它是一个双加工过程。决策者大量使用包括锚定和调整策略、可得性策略和代表性策略在内的启发式策略。决策者对选择项的信息属性的决策值的加工提取受到各种刻板印象的影响。(5)按照计算规则的规范决策总体上能够在中等程度上拟合直觉判断主导的实际决策。(6)在让座行为这一社会判断过程中,决策者并不是只从乘客的能力和社会责任上判断一个人的让座行为,而是更多地受乘客所属范畴的集体心理特征和助人意愿倾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