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历史政治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科学,着重讨政治区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地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河湟洮岷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黄河、湟水、大通河、庄浪河、洮河、大夏河等河流贯穿其间,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羌、吐谷浑、吐蕃等西北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重要通道,这里是东西方文化,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重要交汇点和焦点区,也是历代中原王朝经略西北的重要前哨。河湟洮岷地区,可西控塞外诸卫、北据蒙古、南捍诸番、东屏关陇,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历代封建王朝所重视。明政府十分重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先后在这里设置设卫置所,实行严密的军事管控。明朝以“西番诸卫”为根本,为保证这一地区的稳定,切断蒙藏联系,使明政府无后顾之忧,对这一地区实行了多方面、综合的统治政策,从而得以全力对付蒙古势力,实现明政府的“南抚北征”策略。本文明代河湟洮岷地区为切入点,从历史政治地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利用政治地理理论、历史文献、考古学等综合性研究手段,探讨这一地区地理、历史、民族、宗教、思想文化、传统习俗等各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对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湟”地理概念变迁考[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河湟印象·诗配画[J]. 雪莲 2014(02)
- [3].河湟印象·诗配画[J]. 雪莲 2014(03)
- [4].河湟艺术家[J]. 雪莲 2012(01)
- [5].糅合与共生:河湟流域多民族的“花儿”文化研究[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9(06)
- [6].明清河湟地方精英乡村社会治理作用初探[J]. 青海社会科学 2020(03)
- [7].远古河湟 美丽海东[J]. 中国土族 2018(01)
- [8].国家正祀在河湟流域的推行与传播[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9].河湟“少年”文化探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0].河湟穆斯林民族教育问题研究[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3(04)
- [11].试论西夏政权对北宋经略河湟区域民族政策的影响[J]. 宁夏社会科学 2010(01)
- [12].河湟涛声[J]. 中国土族 2015(01)
- [13].河湟藏家(组诗)[J]. 雪莲 2015(15)
- [14].河湟汉族来源与青海方言的形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 [15].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J]. 地方文化研究 2015(04)
- [16].《从河湟出发》[J]. 青海湖 2018(11)
- [17].诗美只因乡情醇——读祁俊清的组诗《河湟村庄》[J]. 雪莲 2015(15)
- [18].河湟岁月(组诗)[J]. 雪莲 2014(07)
- [19].试析河湟“花儿”语言中蕴涵的民俗文化现象[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20].试论北宋河湟区域社会经济构成[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1].略论河湟“花儿”的语言魅力[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2].“河湟”区域的历史变迁[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3].浅赏河湟“花儿”的几个特殊民俗语言[J]. 中国土族 2014(01)
- [24].试论北宋在河湟区域的堡寨修筑战略[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5].河湟“花儿”的民族特征及其传承[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8(03)
- [26].家在河湟[J]. 青海国土经略 2018(06)
- [27].明清时期河湟地缘社会多元组织结构探析[J]. 青海民族研究 2016(02)
- [28].塑造大气 雄浑 质朴 融合的河湟特色乡村风貌——张晓容等调研特色乡村风貌提升工作[J]. 西宁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08)
- [29].河湟村庄(6首)[J]. 青海湖 2012(09)
- [30].从河湟傩舞戏看中国戏曲中的“引戏”问题[J]. 文艺研究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