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的县域旅游地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 ——以江苏海门市为例

基于系统论的县域旅游地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 ——以江苏海门市为例

论文摘要

旅游业是全方位、综合性的朝阳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点,对文化交流、生态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纷纷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繁荣地方经济,带动地方产业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来扶持旅游产业发展。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地的空间结构是决定旅游地功能和综合竞争实力高低的关键一环,优化旅游地空间结构也就成为各地提高旅游竞争力,引导旅游有序发展,实现旅游业腾飞的重要手段。对旅游地空间结构的研究也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应用不同理论对旅游地空间结构的演化、构建和优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学术成果颇为丰富。本文借用系统论的理论方法,阐述旅游地空间结构的核心、关联和协调要素系统,构建系统整合模型,以期为分析县域旅游地空间结构提供崭新视角。海门市是长三角地区新兴旅游地,具有滨江靠海的优越自然条件和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但该地旅游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旅游地发展可塑性较强。依据海门现状,分析旅游地空间结构的核心、关联和协调要素系统,从而构建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型,能够有效引导旅游地未来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海门旅游开发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有序化的发展之路。本文共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点等内容。第二部分界定了相关概念,说明了所涉及到的理论,并对县域旅游地空间结构要素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三部分以海门市为案例地,具体分析了海门市旅游地空间结构三大要素子系统及空间结构现状。第四部分提出了海门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思路、优化模式、优化方案、和要素系统整合模型的契合关系,以及优化方案得以良性运行的保证措施。第五部分为对全文的总结。

论文目录

  •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1.2.1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1.2.2 研究方法
  • 1.3 相关研究
  • 1.3.1 空间结构相关研究
  • 1.3.2 县域旅游相关研究
  • 1.3.3 研究评述
  • 2 基础理论框架
  • 2.1 概念体系
  • 2.1.1 县域旅游地相关概念
  • 2.1.2 旅游地空间结构相关概念
  • 2.2 基础理论
  • 2.2.1 系统论
  • 2.2.2 旅游地空间结构分析及优化相关理论
  • 2.2.3 系统论与旅游地空间结构的理论关系
  • 2.3 县域旅游地空间结构的要素系统分析
  • 2.3.1 空间结构的核心要素系统
  • 2.3.2 空间结构的关联要素系统
  • 2.3.3 空间结构的协调要素系统
  • 2.3.4 要素系统的整合关系模型
  • 本章小结
  • 3 海门市旅游空间结构要素系统及现状分析
  • 3.1 海门市基本概况
  • 3.1.1 自然地理
  • 3.1.2 历史沿革
  • 3.1.3 旅游业发展现状
  • 3.2 海门市旅游地空间结构核心要素系统
  • 3.2.1 旅游区位空间要素系统分析
  • 3.2.2 旅游资源空间要素系统分析
  • 3.2.3 旅游交通空间要素系统分析
  • 3.2.4 城市布局空间要素系统分析
  • 3.3 海门市旅游地空间结构关联要素系统
  • 3.3.1 旅游市场空间要素系统分析
  • 3.3.2 游客行为空间要素系统分析
  • 3.3.3 旅游产品空间要素系统分析
  • 3.4 海门市旅游地空间结构协调要素系统
  • 3.4.1 社会因素
  • 3.4.2 经济因素
  • 3.4.3 文化因素
  • 3.5 海门市旅游地空间结构现状分析
  • 3.5.1 海门市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变及现状描述
  • 3.5.2 海门市旅游地空间结构现存问题
  • 本章小结
  • 4 海门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模式研究
  • 4.1 海门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思路
  • 4.1.1 旅游空间结构优化依据
  • 4.1.2 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原则
  • 4.1.3 海门市旅游空间优化战略
  • 4.2 海门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 4.2.1 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模式分析
  • 4.2.2 确定重要旅游节点
  • 4.2.3 确定重要旅游轴线
  • 4.2.4 构建旅游域面
  • 4.2.5 形成旅游网络体系
  • 4.2.6 空间结构优化方案与要素系统整合模型的契合度分析
  • 4.3 保障海门旅游地空间结构优化模式良性运行的对策
  • 4.3.1 通过资源的价值发现,提升旅游节点品质
  • 4.3.2 加大旅游线路建设力度,完善旅游交通网络
  • 4.3.3 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完善旅游产品谱系
  • 4.3.4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旅游地动态扩张
  • 4.3.5 建立政府引导机制,根据市场导向调控旅游发展
  •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林芝市县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 西藏科技 2019(12)
    • [2].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若干模式[J]. 经济 2020(Z1)
    • [3].曲靖市县域旅游圈构建影响因素探析[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4].县域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探究[J]. 广东蚕业 2020(03)
    • [5].夯实县域旅游基础 彰显宜居陇上江南[J]. 发展 2020(08)
    • [6].湖南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市场 2017(35)
    • [7].黑龙江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及其空间分异[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3)
    • [8].县域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9].基于社区感知的县域旅游发展影响及机理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18(21)
    • [10].互联网+视角下河北省县域旅游营销模式创新初探——以河北省邢台县为例[J]. 农业经济 2018(10)
    • [11].县域旅游经济转型创新模式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6)
    • [12].县域旅游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模型[J]. 微型电脑应用 2017(09)
    • [13].县域旅游发展趋势及农行支持思路研究[J]. 现代金融 2017(07)
    • [14].十堰县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5)
    • [15].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 海洋经济 2015(06)
    • [16].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6(08)
    • [17].扶贫视阈下甘孜州县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J]. 民族学刊 2016(05)
    • [18].县域旅游品牌的定位策略研究——以沂南县为例[J]. 商场现代化 2016(27)
    • [19].杭州县域旅游发展的成效、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 2014(35)
    • [20].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 [21].浙江省县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03)
    • [22].县域旅游绩效管理方法研究[J]. 企业经济 2015(04)
    • [23].着力提升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J]. 浙江经济 2015(08)
    • [24].浅析广西省靖西县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J]. 劳动保障世界 2015(06)
    • [25].辽宁省县域旅游形象定位现状与评价[J]. 河南科学 2015(11)
    • [26].诸暨县域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的整合转型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12)
    • [27].我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综述[J]. 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 2018(09)
    • [28].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安徽省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策略[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12)
    • [29].县域旅游生态经济多元发展路径[J]. 当代旅游 2020(33)
    • [30].仁化县入选“2019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J]. 源流 2020(01)

    标签:;  ;  ;  ;  ;  

    基于系统论的县域旅游地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 ——以江苏海门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