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残塬沟壑区人工油松林林分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黄土残塬沟壑区人工油松林林分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论文摘要

林分结构及多样性研究对于提高森林生产力和发挥森林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黄土残塬沟壑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冠层分析仪测定的方法,研究和分析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油松林下植物共有87种,隶属25个科56个属;草本层共有70种,隶属17个科38个属,灌木层共有17种,隶属11个科17个属。主要植物有西北针茅(Stipa sareptan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乱子草(Muhlenbergia hugelii)、老鹳草(Geranium sibiricum)、茅莓(Rubus parvifolius)、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地榆(Radix Sanguisorbae)、苦荬菜(Artemisia apiacea)、小颖羊茅(Festuca parvigluma)、茜草(Rubia cordifolia)等,其中西北针茅、紫花苜蓿、阿尔泰狗娃花、小颖羊茅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都比较大。(2)油松树高在16a之前生长缓慢,之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加快,35a之后生长缓慢至停止生长;胸径生长在16a之前缓慢,之后有所加快,在40a之后生长缓慢,油松胸径和树高生长基本同步。(3)阴坡密度为1800株/hm~2左右的中龄林胸径分布较为合理,而阳坡密度为1500株/ hm~2左右时胸径分布较为合理。阴坡密度为2150株/ hm~2林分树高分布较为合理,而阳坡密度为1800株/hm~2左右时树高分布较为合理。(4)幼龄林胸径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胸径生长与林分密度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幼龄林树高和林分密度存在显著负相关;中龄林和成熟林树高与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5)随着林分密度的的增加,油松叶面积指数增大,透光度减小;在林龄相同的情况下,散射光立地系数、直射光立地系数和综合光立地系数均随密度的减小而增大。(6)阴坡、坡上部、缓坡及低海拔的条件下,物种丰富度指数高,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阴坡和缓坡林地林下植物分布均匀。各林龄阶段林下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均小于草本层;中龄林物种最为丰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幼龄林和成熟林,林下适合灌草生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林分结构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 1.2.2 冠层结构研究概况
  • 1.2.3 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概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内容
  • 2.2.1 油松林分结构及冠层结构特征研究
  • 2.2.2 油松林下植物组成与植物多样性研究
  • 2.2.3 林下植物生态位研究
  • 2.3 研究方法
  • 2.3.1 样地设置
  • 2.3.2 数据处理
  • 2.3.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油松林林分结构特征研究
  • 3.1 林下植物组成
  • 3.2 林分直径结构
  • 3.2.1 林分直径分布特征
  • 3.2.2 胸径与林龄的关系分析
  • 3.2.3 林分胸径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 3.2.4 立地条件对胸径生长的影响
  • 3.3 林分树高研究
  • 3.3.1 林分树高分布特征
  • 3.3.2 树高与林龄的关系分析
  • 3.3.3 林分树高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 3.3.4 立地条件对树高生长的影响
  • 3.4 冠层结构特征
  • 3.5 小结
  • 第四章 油松林下植物多样性分析
  • 4.1 林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4.2 立地条件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4.3 主要物种生态位研究
  • 4.3.1 生态位宽度
  • 4.3.2 生态位重叠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黄土残塬沟壑区人工油松林林分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