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环境暴露监测和暴露生物标志物的监测,综合评价研究人群对苯、PM2.5及其共存多环芳烃的暴露水平,并通过对早期遗传损伤效应指标和基因多态性的监测,探讨可用于空气污染遗传毒性监测的效应标志物以及可反映个体易感性的易感性标志物。方法1.选择燃煤污染相对较轻的夏季(2007年6月)进行调查,以62名北京市某城区交警和35名郊区某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统一的问卷调查收集研究人群的姓名、年龄、饮酒、吸烟、职业史等一般信息;2.通过对代表性污染物苯、PM2.5及其共存多环芳烃(PAHs)的连续两天的环境暴露监测,以及苯的代谢产物苯巯基尿酸(S-PMA)、芘的代谢产物1-羟基芘(1-OHP)的监测,综合评价研究人群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环境空气中苯的浓度测定采用二次热解析-气相色谱法,PM2.5质量浓度测定采用重量法,PM2.5共存PAHs测定采用超声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尿中1-OHP测定采用酶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尿中S-PMA测定采用ELISA试剂盒法;3.通过监测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链断裂水平,探讨反映空气污染早期遗传损伤的效应标志物。调查对象尿中8-OHdG浓度测定采用ELISA试剂盒法,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链断裂水平测定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4.通过监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和T1(GSTT1)基因多态性,探讨反映个体易感性的易感性标志物。GSTM1和GSTT1基因型的测定采用多重PCR法;5.采用分层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混杂因素的控制,综合分析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遗传损伤效应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交警组的苯、PM2.5、苯并[a]芘的环境暴露浓度分别为:56±36μg/m3、96±38μg/m3、3.20±1.89ng/m3,均高于郊区居民组:24±17μg/m3、45±22μg/m3、1.54±0.76 ng/m3;交警组的暴露生物标志物S-PMA、1-OHP浓度分别为:3.83±3.39μmol/mol肌酐和0.56±0.48μmol/mol肌酐,显著高于郊区居民组:2.42±2.63μmol/mol肌酐和0.33±0.28μmol/mol肌酐(P<0.05);2.调查对象尿中1-OHP、S-PMA浓度与8-OHdG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在校正了吸烟、饮酒、年龄等因素影响后,S-PMA与8-OHdG相关关系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没有发现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链断裂水平的影响;4.没有发现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对调查对象尿中8-OHdG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链断裂水平的影响。结论环境暴露和暴露标志物监测结果均表明,本次研究中的交警组人群苯、PM2.5及其共存PAHs的暴露水平显著高于郊区居民组,与其它研究报道中的暴露监测结果比较表明,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处于较高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调查对象尿中8-OHdG与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显著相关,提示其可以作为反映空气污染早期遗传损伤的效应标志物;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断裂尚不能满足对空气污染早期遗损伤监测的要求;没有发现GSTM1、GSTT1基因多态对空气污染物遗传损伤效应的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塑料兔子也能拥有DNA了[J]. 科学大众(中学生) 2020(Z2)
- [2].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论证式教学探索——“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发现”教学案例[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0(07)
- [3].成功的DNA[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0(03)
- [4].利用高中化学知识解释DNA分子的两条链为何反向平行[J]. 中学生物教学 2020(12)
- [5].浅谈核心素养对生物学科教学设计的启示——以《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为例[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0(10)
- [6].DNA有多长?[J]. 新世纪智能 2020(Z2)
- [7].制造前所未有的生命[J]. 风流一代 2019(23)
- [8].关于几种植物材料DNA含量差异性的研究[J]. 中学生物学 2019(03)
- [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5)
- [10].“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改进[J]. 中学生物教学 2016(18)
- [11].作图法解决“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NA与细胞增殖”问题[J]. 中学生物教学 2016(18)
- [12].DNA的复制方式和方向[J]. 中学生物教学 2016(16)
- [13].“DNA分子的复制”教学设计[J]. 中学生物教学 2016(16)
- [14].在电子表格中绘制DNA的碱基序列[J]. 中学生物教学 2017(Z1)
- [1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改进[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7(03)
- [16].“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改进[J]. 中学生物教学 2017(Z1)
- [17].高中生物学“DNA分子复制和表达”相关问题的探讨[J]. 中学生物教学 2017(02)
- [18].“DNA分子的结构”一节基于科学史主线的教学设计[J]. 中学生物学 2017(04)
- [19].再谈“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改进[J]. 中学生物学 2017(04)
- [20].“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改进[J]. 中学生物学 2017(06)
- [21].“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J]. 中学生物教学 2017(08)
- [22].基于翻转课堂的模型构建——“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J]. 中学生物教学 2017(09)
- [23].关于“从DNA到蛋白质”几个问题的探讨[J]. 中学生物教学 2017(09)
- [24].“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探究与教学设计[J]. 中学生物教学 2017(15)
- [25].循大家足迹 探遗传之本——“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J]. 中学生物教学 2017(16)
- [2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J]. 中学生物教学 2016(07)
- [27].植物DNA粗提取与鉴定的简便方法[J]. 中学生物教学 2016(19)
- [28].《DNA分子的结构》微课程设计[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24)
- [29].追寻人类思维的脉络——苏教版“DNA分子的结构”一节科学史料教学设计[J]. 中学生物教学 2016(21)
- [30].寻找学校发展的“DNA”[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