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人格化理论演进与路径探究

刑事法人格化理论演进与路径探究

论文摘要

刑法学发展至今,经历了各种流派,出现了多种学说,犯罪人、行为人多次被重视和研究,但今日的刑事司法,仍然给人一种冷冰冰的印象。在提倡人文关怀、人道主义的今天,本文以犯罪危险性人格的研究为核心,梳理了刑事法人格化的过程,把握了人格刑法学不断完善的脉络,并对人格刑法学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索性构建,试图对促进理论界和实务界更多的关注犯罪人的人格有所裨益。将行为者人格引入刑事科学领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前瞻性的课题。任何学说的完善总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本文首先梳理了从刑事古典学派以来人格刑法的发展脉络,对比研究了古典学派和现代学派的学说纷争,以及两者矛盾的折衷和相互妥协。进而论述了以日本学者团藤重光为代表的人格责任论,大塚仁博士在人格责任论的基础上不再将对人格的考虑局限于责任论,而是将人格引入刑法学的各理论部分,系统地提出了人格刑法学的理论。国内学者张文等组成的课题小组进一步发展了人格刑法学,明确提出了犯罪危险性人格的概念,对如何测量行为人的人格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犯罪人格测量本土化的设想。此外,还建立了行为加犯罪危险性人格的二元定罪机制,是人格刑法理论的一大发展。他们的理论基本代表了人格刑法学发展的理论现状。犯罪危险性人格是人格刑法学的核心概念,本文从人格的概念入手,逐步论述了犯罪危险性人格的概念、其客观存在性、犯罪危险性人格的特点、犯罪危险性人格的测量以及犯罪危险性人格与人身危险性的关系等。在刑事法人格化的路径探究部分,犯罪危险性人格在刑法理论中应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本文主张将原有的平面式构成要件理论改造成为立体的、分层递进式的新的构成要件理论,将认定犯罪的过程分为事实评价和犯罪危险性人格鉴定两个阶段。新人格刑法学主张的二元定罪机制并不违背罪刑法定主义的理念。二元定罪机制下的罪刑法定主义不再是呆板的机械,也不再显得灵活有余而原则性不足,而是将行为与行为人结合起来考虑,既考虑到对个人自由的保障,又考虑到对社会的防卫的相对的罪刑法定主义。新人格刑法学要求犯罪行为和犯罪危险性人格是定罪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这样就会存在一个问题,即有的人表现出了极强的犯罪倾向性,具有犯罪危险性人格,但没有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有的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没有犯罪危险性人格。对于这种二元定罪机制的空白,本文主张保安处分和赔偿作为填补空白的有效途径。根据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的设置对鉴定机构的设置进行构建,该模式中的鉴定委员会应为独立的官方司法机构,由司法部垂直领导,不隶属于同级法院、检察院或者行政机关,惟有这样,才能保证鉴定结论的中立、公正、可信。新人格刑法学倡导的行为加犯罪危险性人格的二元定罪机制是一个理想的定罪模式,指出了未来刑法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方向。理论可以也应当具有前瞻性,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人格刑法学理论本身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将该理论应用于司法实践更需要大量的工作作为铺垫。本文认为,刑事暂缓起诉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性制度,将犯罪危险性较小,缺乏犯罪危险性人格的犯罪行为实施者纳入暂缓起诉的对象范围,逐步改变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报应思想,当条件成熟时,二元定罪机制就可以较容易被认同和接受,从而为新人格刑法学的应用奠定基础、提供前提。

论文目录

  • 摘要
  • 第一章 刑事法人格化的理论演进
  • 第一节 刑事法人格化的起源——旧派与新派的对立
  • 一、刑法学旧派
  • 二、刑法学新派
  • 三、旧派与新派的刑法观的对立
  • 四、其后刑法学的动向
  • 第二节 刑事法人格化的阶段性成果——人格责任论
  • 一、责任论概述
  • 二、人格责任论的出现和不断完善
  • 三、人格刑法学的提出
  • 四、存在的不足
  • 第三节 刑事法人格化的进一步发展——行为加人格二元定罪机制
  • 一、人格刑法学的完善
  • 二、新人格刑法学的积极意义
  • 第二章 犯罪危险性人格
  • 第一节 人格概论
  • 第二节 犯罪危险性人格
  • 一、概念的界定
  • 二、犯罪危险性人格的客观存在性
  • 三、犯罪危险性人格的特点
  • 四、犯罪危险性人格的测量
  • 五、犯罪危险性人格与人身危险性
  • 第三章 刑事法人格化的路径探究
  • 第一节 犯罪危险性人格在刑法理论中的位置
  • 第二节 二元定罪机制与罪刑法定主义
  • 第三节 二元定罪机制空白的填补
  • 一、解决单一犯罪危险性人格拥有者的思路
  • 二、解决单一犯罪行为者的思路
  • 第四节 犯罪危险性人格的鉴定
  • 第五节 实践中的过渡
  • 一、暂缓起诉制度概述
  • 二、暂缓起诉制度立法构建
  • 三、暂缓起诉制度的现实意义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锌粉的运输危险性检验要求探讨[J]. 金属世界 2020(03)
    • [2].浅论大学生压力和应对与自杀危险性的关系[J]. 高校后勤研究 2020(08)
    • [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分级护理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17(08)
    • [4].探析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对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17(18)
    • [5].我国逮捕审查制度中“社会危险性”认定之程序要件——兼评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逮捕社会危险性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5-9条[J]. 政法论丛 2016(05)
    • [6].基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治疗情况探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08)
    • [7].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治疗情况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14)
    • [8].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8)
    • [9].特赦,对贪官说不![J]. 廉政瞭望(上半月) 2015(09)
    • [10].孩子独处时这些行为不要有[J]. 平安校园 2019(01)
    • [11].教师职业的危险性[J]. 教师博览 2010(10)
    • [12].逮捕条件中社会危险性的理解与适用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8(30)
    • [13].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情况探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09)
    • [14].逮捕中社会危险性审查裁量之规范[J]. 人民检察 2014(17)
    • [15].论逮捕中社会危险性的判断方法[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09)
    • [16].浅谈油气储运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23)
    • [17].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J]. 安全 2014(01)
    • [18].社会危险性在审查逮捕中的认定[J]. 黑河学刊 2014(01)
    • [19].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 2014(07)
    • [20].国家安监总局发布《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J]. 今日农药 2013(09)
    • [21].聚焦[J]. 现代职业安全 2009(03)
    • [22].危险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类探讨[J]. 化工管理 2019(25)
    • [23].石化企业应对化学品危险性鉴定分类与登记策略探讨[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8(02)
    • [24].吸尘器存在的火灾危险性及防范措施[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7(02)
    • [25].我国逮捕中“社会危险性”司法审查之规范[J]. 法制博览 2015(36)
    • [26].逮捕中社会危险性的实务认定[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21)
    • [2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化学品危险性鉴别分类实验室[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4(12)
    • [28].逮捕条件中的社会危险性审查裁量之规范[J]. 中国检察官 2014(21)
    • [29].房屋危险性鉴定时的注意事项[J]. 建筑结构 2015(09)
    • [30].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层次及其治疗效果研究[J]. 中外医疗 2015(17)

    标签:;  ;  ;  ;  

    刑事法人格化理论演进与路径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