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知识溢出是在时间维度上展开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对知识溢出的研究在空间上进行了扩展;用知识扩散的形态、特征或者知识溢出的地理因素等来解释区域间经济增长。本文依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累积因果关系理论和技术差距理论等理论,运用面板数据分析等传统计量经济学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研究知识溢出、空间依赖及其对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对知识溢出效应对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本项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理论经济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为决策者合理有效地利用知识溢出效应来促进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相关的经验证据。本文的中心是研究知识溢出对省际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围绕三个基本问题进行研究:(1)中国省际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2)集聚经济和创新活动地理;(3)空间依赖和区域经济增长。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建立了研究基础,评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选题依据、思路方法以及论文的主要内容。国内外研究中比较普遍地存在忽视地理空间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缺乏对空间维度的考察。本研究的逻辑起点就是省际区域经济增长的地理空间效应。本研究以省际区域为研究的空间尺度;以知识外部性理论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报酬递增理论为理论支撑。在理论上,假设空间相关和异质性,以知识溢出的地理空间效应为基础构建理论框架;在方法上,使用经典的统计学方法、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在分析要素方面,将知识外部性和创新等要素引入省际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模型。第二是提出研究方法,解释研究中应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的基本原理、知识溢出与地理因素的理论联系和方法涉及的空间数据。由于空间样本存在复杂的空间相互作用与空间依存性结构问题,传统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会产生偏误,因此空间计量经济学在分析空间样本数据时优于传统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方法有这样的特点,它有一系列的技术能够处理“方法”上与空间效应“理论”相联系的问题。因此,空间计量经济分析不但是空间数据性质的需要,也是如知识溢出、集聚经济和空间外部性等理论概念说明和检验的需要。第二是进行空间数据探索分析,研究中国省际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差异。提出1996-2005年间中国省际区域创新强度正的空间自相关的证据。本部分的研究以专利数据作为衡量创新产出的指标,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专利可视化分布图显示了中国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分布情况及其空间动态变化;区位Gini系数和MoranⅠ指数则表明中国省际区域创新产出呈现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的特点,而非随机分布的;Moran散点图进一步指出了各省际区域的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模式。这些结论将有利于各省际区域发现本区域创新变化轨迹,正确认识区域创新能力及差异的地理特性影响,以便更好的制定区域创新发展策略。第四是讨论知识溢出对中国省际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主要结论是省际区域的高技术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外部性对创新活动有正的影响,即MAR溢出和Jacobs溢出对区域创新活动有正的影响,但是高技术产业的本地竞争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不显著;各省际区域的高技术产业的多样化,即一个区域的高技术产业种类的多样性对创新活动影响最大,其次是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各省际区域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创新产出有正的影响。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了各省际区域知识空间扩散的潜在机制,在省际区域的地理边界内存在知识溢出,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外部性比高技术产业的多样化外部性更具有局域性的特点;同时,存在越过省际区域地理边界的知识外部性,这意味着省际区域的创新活动不仅受省际区域本身知识溢出的影响,也受到来自邻近省际区域知识溢出的影响。第五是研究高技术产业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外部性与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结论是高技术产业多样化对省际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和重要的影响;创新差距变量(IGAP)对省际区域人均GDP增长有负的和高度显著(p=0.001)的影响。这一发现与创新差距引致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观点不一致,也没有产生追赶效应。对区域经济趋同的研究,结果没有发现1996-2005年间绝对收敛的证据。然而,在对决定省际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控制之后,发现了1996-2005年间条件收敛的重要证据。基于经典OLS的截面回归与合成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回归对经济增长的收敛检验结果基本相同,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均表现出了条件收敛的趋势。比较起来看,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的收敛速度要比截面回归所得的收敛速度略微快了一些,这表明截面回归结果有偏,另一方面也说明考虑空间因素与地理溢出效应是必要的,空间计量模型是更加可取的收敛分析模型,获得的结果也比较稳健。最后,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概括了结论的启示意义和政策含义,并提出本文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外资高技术产业加速来华[J]. 中国外资 2019(21)
- [2].以四个“更加突出”推动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J]. 中国经贸导刊 2020(01)
- [3].面对四大挑战 高技术产业需要科学应变、主动求变[J]. 中国经贸导刊 2020(18)
- [4].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驱动作用——来自湖北省高技术产业的证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03)
- [5].河南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绩效评价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6].高技术产业转化为技术优势的国际经验[J]. 现代国企研究 2019(11)
- [7].区域异质性视角下高技术产业人才聚集与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05)
- [8].高技术产业集聚研究动态[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1)
- [9].我国高技术产业开放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J]. 科技中国 2018(01)
- [10].江苏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7(65)
- [11].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特点的监测指标应用[J]. 今日科苑 2018(05)
- [12].创新与融合协同能提升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吗[J]. 财会月刊 2018(15)
- [1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估——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 生产力研究 2018(07)
- [14].高技术产业带动产业升级:增长还是创新?[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5].技术引进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22)
- [16].湖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29)
- [17].“十三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展望[J]. 功能材料信息 2016(01)
- [18].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11)
- [19].我国高技术产业知识溢出效应分析[J]. 科技与管理 2017(03)
- [20].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出口规模的影响分析[J]. 商业经济 2017(10)
- [21].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区域比较[J]. 科学学研究 2016(02)
- [22].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空间特征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08)
- [23].内蒙古高技术产业效益综合评价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 2015(06)
- [24].军工高技术产业质量效益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20)
- [25].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测度与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5(02)
- [26].政府干预、企业自主研发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5(04)
- [27].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与产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15(02)
- [28].内外资高技术产业工薪差距的比较研究[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5(10)
- [29].外资研发、制度环境与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04)
- [30].政府投入对企业科研投入的影响——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J]. 大众投资指南 2017(06)
标签:知识溢出论文; 空间依赖性论文;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论文; 区域经济增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