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临床上,肿瘤除了外科手术切除外,化学药物疗法仍然是目前最为有效、最为依赖的应对手段,尤其是小分子抗癌药物的使用。许多小分子药物显著的抗癌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毒副作用。为了解决上述难题,人们开始将药物研发重心倾向药物控制释放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s, DDS),特别是高分子载体前药的研究。小分子药物的高分子载体前药化是将小分子药物与合适的高分子载体通过共价键连接,改善小分子药物的稳定性、溶解性、油水分配系数,通过连接臂的不同实现各种缓控释等特性,通过主动靶向或被动靶向进一步实现药物的靶向给药。大量的研究表明,聚乙二醇(PEG)具有无毒、无免疫原性、水溶性好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公认的优良药物载体,目前已经获得FDA批准被广泛应用于多肽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脂质体、微球和纳米粒的修饰,以减少药物的免疫原性、增加溶解度及延长生物半衰期等。虽然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分布范围广,但常用的聚乙二醇却只有一头一尾的两个末端羟基可供修饰,最多只能接两个药物分子,载药量低。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患者需要服用大剂量的此类聚乙二醇修饰药物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增加聚乙二醇的载药量,本论文采用高分子前药设计原理,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设计并合成了单体:甲基丙烯酰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1-乙酸酯(MAA-PEG-5Fu)。然后聚合得到聚甲基丙烯酰聚乙二醇-5-氟尿嘧啶-1-乙酸酯(p(MAA-PEG-5Fu))梳状聚合物前药。该载体以聚乙二醇为支链,显著增加载体本身的活性基团和可用的修饰位点,并通过各项指标测试证实上述假设。首先,通过甲基丙烯酰化在PEG分子一端引入双键,然后将5-氟尿嘧啶-1-乙酸(5-Fu-1-acetic)与PEG另一端连接,合成了不同聚乙二醇分子量(PEG400,PEG2000)的聚合前单体MAA-PEG-OH、MAA-PEG-5Fu。然后,分别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AIBN引发的自由基聚合方法对单体进行聚合得到梳状聚合物前药(p(MAA-PEG400-5Fu)、p(MAA-PEG2000-5Fu))。单体和聚合产物的结构经IR、1HNMR、UV-Vis、ESI-MS、GPC和DSC等表征手段确证。最后,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p(MAA-PEG400-5Fu)、p(MAA-PEG2000-5Fu)梳状聚合物前药的载药量及药物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1)采用AIBN引发的自由基聚合法得到了两种水溶性的梳状聚合物前药:p(MAA-PEG400-5Fu)、p(MAA-PEG2000-5Fu)。(2)p(MAA-PEG400-5Fu)、p(MAA-PEG2000-5Fu)的载药量分别为25.51%和10%,药物接入量分别为86%和100%;该结果表明,通过先在单体上接入药物,然后聚合,可以最大限度的在载体的活性基团上接入药物,提高载药量。(3)聚合物前药在各模拟液中均释放出药物5-Fu-1-acetic,释药过程均匀缓慢增加、无突释,缓释效果明显。(4)在pH1.2(模拟胃液)、pH5.5(模拟肿瘤微环境)、pH6.8(模拟肠液)、pH7.4(模拟血液)、pH8.0(模拟胰液)条件下,药物释放速度随pH的增大而明显加快,且p(MAA-PEG2000-5Fu)比p(MAA-PEG400-5Fu)具有更快的释放性能。两者在pH1.2和pH8.0的模拟胃液和模拟胰液中144h的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14%、8%和88%、78%,具有pH敏感型药物释放和结肠靶向的特性。综上所述,本论文合成了两个新的梳状聚合物前药,性能研究表明该类聚合物前药能明显增大载药量、改善药物(5-Fu)的释放行为,具备缓释和结肠靶向的功能。有关抗肿瘤活性等的研究将在以后进一步展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5-氟尿嘧啶绿色高效球形结晶工艺技术[J]. 化工设计通讯 2019(12)
- [2].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6)
- [3].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并综合护理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措施[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35)
- [4].5-氟尿嘧啶-二氧化硅载药微粒制备条件的研究[J]. 化工管理 2020(11)
- [5].5-氟尿嘧啶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02)
- [6].一种高纯度5-氟尿嘧啶合成工艺研究[J]. 科技视界 2020(26)
- [7].基因多态性检测在5-氟尿嘧啶治疗胃癌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24)
- [8].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术前短程冲击化疗大肠癌的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34)
- [9].氟尿嘧啶与紫杉醇联合在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92)
- [10].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评价[J]. 中国药业 2017(07)
- [11].喜辽妥联合硫酸镁防治氟尿嘧啶所致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 吉林医学 2017(06)
- [12].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食道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7(06)
- [13].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分析[J]. 黑龙江医药 2017(02)
- [14].5-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对心脏毒性的影响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26)
- [15].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5-氟尿嘧啶致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18)
- [16].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消化道癌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33)
- [17].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预防氟尿嘧啶化疗相关腹泻[J]. 四川医学 2016(01)
- [18].肝素钠对氟尿嘧啶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03)
- [19].5-氟尿嘧啶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现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11)
- [20].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J]. 临床医学 2016(05)
- [21].氟尿嘧啶对原发性肝癌放疗的增效作用研究[J]. 慢性病学杂志 2016(07)
- [22].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消瘢膏中氟尿嘧啶的含量[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1(04)
- [23].5-氟尿嘧啶酒精溶液外用治疗寻常疣100例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28)
- [2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氟尿嘧啶复乳原位凝胶的含量[J]. 中国药业 2014(22)
- [25].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 河北医药 2015(11)
- [26].用替加氟和氟尿嘧啶对胃癌患者进行化疗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1)
- [27].氟尿嘧啶联合聚肌胞治疗特殊部位疣的临床观察[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
- [28].注射用氟尿嘧啶对晚期胃癌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07)
- [29].~(125)I粒子联合氟尿嘧啶缓释粒子治疗肺癌疗效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4)
- [30].便携式输液泵持续输注5-氟尿嘧啶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J]. 北方药学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