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跨临界双级循环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CO2跨临界双级循环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论文摘要

基于节能减排的背景和发展趋势,CO2制冷空调和热泵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相结合,本文重点对CO2跨临界双级循环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探寻高效、稳定运行的CO2跨临界循环方式提供基础资料。运用热力学方法,在三种CO2跨临界单级循环基准上,分别对六种双级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带膨胀机双级循环性能普遍优于带节流阀循环,双级循环优于单级循环,中间冷却器和回热器对循环效率的提高都有贡献。考虑膨胀机设计和加工因素,作为应用基础研究的第一步,CO2跨临界双级中间冷却器带节流阀循环TSCV+IC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CO2跨临界循环方式。在现有条件下改制了一台CO2双级活塞压缩机,并以其为对象进行了热力学和运动学计算,并就压缩过程的各种不可逆损失进行了计算。由于采用了双级压缩,在各种损失中,流动损失和摩擦损失所占比例较大,而泄漏损失和传热损失所占比例较小。基于双级循环系统及超临界和亚临界CO2传热和流动过程分析,分别对CO2跨临界双级循环高、低压级气体冷却器和中间冷却器进行了分析与结构设计,可为CO2相关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依据。对CO2跨临界单级带回热器循环SCV+IHX和CO2跨临界单级带节流阀循环SCV两种基准试验分别进行了性能对比测试,同时测试了气体冷却器、回热器和套管式蒸发器的性能,为CO2跨临界双级循环设计和优化提供对比试验数据。CO2跨临界双级循环试验测试表明,在中间压力或中间温度变化范围内,CO2跨临界双级中间冷却器带节流阀循环TSCV+IC和CO2跨临界双级两个气体冷却器带节流阀循环TSCV+TG存在最大制冷COPc和制热COPh,且每个循环最大制冷COPc和制热COPh对应的最优中间压力或最优中间温度分别基本相等。相同测试条件下,CO2跨临界双级中间冷却器带节流阀循环TSCV+IC具有较高的性能。其中,制热量Qh和制冷量Qc分别比CO2跨临界双级两个气体冷却器带节流阀循环TSCV+TG平均高约10%和6%,制热COPh和制冷COPc比双级循环TSCV+TG平均高约8%和5%。CO2跨临界双级循环TSCV+IC和TSCV+TG的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结果比较吻合。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1.1.2 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
  • 1.1.3 制冷剂替代研究
  • 2 自然工质重新启用'>1.2 CO2自然工质重新启用
  • 2 跨临界系统组成及研究现状'>1.3 CO2跨临界系统组成及研究现状
  • 1.3.1 压缩机
  • 1.3.2 膨胀装置及膨胀机
  • 1.3.3 换热器
  • 2 跨临界单、双级循环研究'>1.4 CO2跨临界单、双级循环研究
  • 2 跨临界单级循环研究'>1.4.1 CO2跨临界单级循环研究
  • 2 跨临界双级循环研究'>1.4.2 CO2跨临界双级循环研究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本章小结
  • 2跨临界单、双级循环性能优化及理论分析'>第二章 CO2跨临界单、双级循环性能优化及理论分析
  • 2 跨临界单、双级循环系统及热力学分析'>2.1 CO2跨临界单、双级循环系统及热力学分析
  • 2 跨临界单级循环系统'>2.1.1 CO2跨临界单级循环系统
  • 2 跨临界双级循环系统'>2.1.2 CO2跨临界双级循环系统
  • 2 跨临界单、双级循环热力学分析'>2.1.3 CO2跨临界单、双级循环热力学分析
  • 2 跨临界单、双级循环性能的影响'>2.2 压力、排气温度和效率对CO2跨临界单、双级循环性能的影响
  • 2 跨临界单级循环性能的影响'>2.2.1 压力、排气温度和效率对CO2跨临界单级循环性能的影响
  • 2 跨临界双级循环性能的影响'>2.2.2 压力、排气温度和效率对CO2跨临界双级循环性能的影响
  • 2 跨临界单、双级循环性能的影响'>2.3 蒸发温度对CO2跨临界单、双级循环性能的影响
  • 2 跨临界单级循环性能的影响'>2.3.1 蒸发温度对CO2跨临界单级循环性能的影响
  • 2 跨临界双级循环性能的影响'>2.3.2 蒸发温度对CO2跨临界双级循环性能的影响
  • 2 跨临界单、双级循环性能的影响'>2.4 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对CO2跨临界单、双级循环性能的影响
  • 2 跨临界单级循环性能的影响'>2.4.1 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对CO2跨临界单级循环性能的影响
  • 2 跨临界双级循环性能的影响'>2.4.2 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对CO2跨临界双级循环性能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2双级活塞压缩机工作过程模拟与分析'>第三章 CO2双级活塞压缩机工作过程模拟与分析
  • 2 活塞压缩机简介'>3.1 CO2活塞压缩机简介
  • 2 双级活塞压缩机动力学分析'>3.2 CO2双级活塞压缩机动力学分析
  • 2 双级活塞压缩机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关系'>3.2.1 CO2双级活塞压缩机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关系
  • 2 双级活塞压缩机中的作用力'>3.2.2 CO2双级活塞压缩机中的作用力
  • 2 双级活塞压缩机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3.2.3 CO2双级活塞压缩机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
  • 2 双级活塞压缩机动力平衡'>3.2.4 CO2双级活塞压缩机动力平衡
  • 2 双级活塞压缩机数学模型分析'>3.3 CO2双级活塞压缩机数学模型分析
  • 2 双级活塞压缩机的热力学分析'>3.3.1 CO2双级活塞压缩机的热力学分析
  • 2 双级活塞压缩机的热交换方程'>3.3.2 CO2双级活塞压缩机的热交换方程
  • 2 双级活塞压缩机吸、排气阀的流动方程'>3.3.3 CO2双级活塞压缩机吸、排气阀的流动方程
  • 2 双级活塞压缩机活塞运动方程'>3.3.4 CO2双级活塞压缩机活塞运动方程
  • 2 双级活塞压缩机气阀的运动方程'>3.3.5 CO2双级活塞压缩机气阀的运动方程
  • 2 双级活塞压缩机不可逆损失分析'>3.3.6 CO2双级活塞压缩机不可逆损失分析
  • 2 双级活塞压缩机模拟结果分析'>3.3.7 CO2双级活塞压缩机模拟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2跨临界双级循环换热部件的分析与设计'>第四章 CO2跨临界双级循环换热部件的分析与设计
  • 2 流体换热和压降研究'>4.1 超临界CO2流体换热和压降研究
  • 2 流体换热研究'>4.1.1 超临界CO2流体换热研究
  • 2 流体压降研究'>4.1.2 超临界CO2流体压降研究
  • 2 流体换热和压降的其它因素'>4.1.3 影响超临界CO2流体换热和压降的其它因素
  • 2 气体冷却器和中间冷却器的模型建立和设计'>4.2 CO2气体冷却器和中间冷却器的模型建立和设计
  • 2 气体冷却器的模型建立'>4.2.1 CO2气体冷却器的模型建立
  • 2 中间冷却器的模型建立'>4.2.2 CO2中间冷却器的模型建立
  • 2 气体冷却器和中间冷却器的设计'>4.2.3 CO2气体冷却器和中间冷却器的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2跨临界单级循环试验研究'>第五章 CO2跨临界单级循环试验研究
  • 2 跨临界单级循环系统'>5.1 CO2跨临界单级循环系统
  • 5.2 试验研究目的、内容与步骤
  • 5.2.1 研究目的和内容
  • 5.2.2 试验步骤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 跨临界单级循环SCV试验结果分析'>5.3.1 CO2跨临界单级循环SCV试验结果分析
  • 2 跨临界单级循环SCV+IHX试验结果分析'>5.3.2 CO2跨临界单级循环SCV+IHX试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2跨临界双级循环试验研究'>第六章 CO2跨临界双级循环试验研究
  • 2 跨临界双级循环TSCV+IC和TSCV+TG系统'>6.1 CO2跨临界双级循环TSCV+IC和TSCV+TG系统
  • 2 双级活塞压缩机的改造'>6.1.1 CO2双级活塞压缩机的改造
  • 2 油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6.1.2 CO2油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
  • 6.1.3 高、低压级气体冷却器和中间冷却器
  • 6.1.4 节流阀
  • 6.1.5 蒸发器
  • 2 双级循环回油系统'>6.1.6 CO2双级循环回油系统
  • 6.1.7 冷却水和冷冻水系统
  • 6.1.8 数据测量系统
  • 6.1.9 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
  • 6.2 试验研究目的、内容与步骤
  • 6.2.1 研究目的和内容
  • 6.2.2 试验步骤
  •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 跨临界双级循环TSCV+IC试验结果分析'>6.3.1 CO2跨临界双级循环TSCV+IC试验结果分析
  • 2 跨临界双级循环TSCV+TG试验结果分析'>6.3.2 CO2跨临界双级循环TSCV+TG试验结果分析
  • 6.4 理论计算和试验测试对比分析
  • 6.5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及今后研究方向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今后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双级行星轮系变速组合[J].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16(Z1)
    • [2].基于双级靶向技术的脑部递药系统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0(01)
    • [3].小型双级活塞推料离心机主要运行参数设计[J]. 机电工程 2020(08)
    • [4].双级推料离心机在煤化工分质盐零排放项目中的应用[J]. 清洗世界 2020(09)
    • [5].双级离心通风机设计与分析[J]. 风机技术 2020(03)
    • [6].一种中频双级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误差特性的研究[J].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12(01)
    • [7].双级推料离心机在氯酸钠生产中的应用及改进[J]. 过滤与分离 2011(03)
    • [8].双级推料离心机中新型筛网的应用[J]. 盐业与化工 2015(07)
    • [9].双级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分析[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3)
    • [10].单级压缩或双级压缩制冷的技术经济分析[J]. 低温与超导 2009(12)
    • [11].双级蠕变时效对含钪7050铝合金力学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20(01)
    • [12].双级钻头不停输带压开孔的研究及应用[J]. 上海煤气 2020(04)
    • [13].双级推料离心机固相进料在氯化钾生产中的应用[J]. 盐科学与化工 2017(03)
    • [14].双级压缩空调系统性能分析[J]. 日用电器 2015(08)
    • [15].双级螺旋式重复折展锁解太阳翼设计与展开特性分析[J]. 空间科学学报 2013(01)
    • [16].双级粉碎在酒厂曲块粉碎中的应用[J]. 酿酒 2011(03)
    • [17].双级除尘在酒厂曲块粉碎中的应用[J]. 酿酒 2011(05)
    • [18].半封闭螺杆配组双级机组在冻结中的应用及改进[J]. 冷藏技术 2016(02)
    • [19].双级永磁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节能原理与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15)
    • [20].双级压缩变频增焓空气源热泵在北方农村的应用[J]. 制冷与空调 2016(02)
    • [21].双级固井中双级箍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 石油机械 2015(06)
    • [22].双级同心整体冲砂管柱工艺研制[J]. 石油矿场机械 2011(02)
    • [23].错排双级黏性泵的动力学性能[J]. 化工学报 2011(S1)
    • [24].基于CPLD的双级矩阵变换器研究与实现[J]. 电气传动 2009(03)
    • [25].基于CPLD的双级矩阵变换器研究与实现[J]. 电力电子 2008(05)
    • [26].中压双级环形供电系统故障穿越测试方法[J]. 江苏船舶 2020(02)
    • [27].双级压缩制冷系统过冷度对节能的影响[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6)
    • [28].某双级风扇亚音工况下流动失稳诱因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0(07)
    • [29].双级压缩热泵型空调性能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34)
    • [30].筛管顶注双级箍防提前打开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 石油机械 2019(06)

    标签:;  ;  ;  ;  

    CO2跨临界双级循环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