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聚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QuartusⅡ,电子线束系统,电流流通
电子聚束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霞[1](2018)在《基于QuartusⅡ的电子线束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电子线束系统无法对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线束进行电路分配计算,导致电子线束流通方案可行性较低、合理性较差。基于QuartusⅡ软件技术和Decoder硬件设备的电子线束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器、Decoder和双向绞线控制线束的电路疏通,根据计算结果安排电子线束的电路连通方案。(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18年08期)
李洪云,褚赛赛,李焱[2](2015)在《加强大型仪器开放 促进学生创新研究——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刻蚀双束系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等开放使用的可行性及重要意义,并以电子束扫描/聚焦离子束刻蚀双束系统为例,阐述了扩大仪器设备对学生开放程度,既能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科研教学中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推动高校培养高水平综合型学生的目标.(本文来源于《物理通报》期刊2015年07期)
张坤[3](2010)在《电子直线加速器聚束系统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聚束系统是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聚束线圈和聚束电源等组成。主要产生稳定的外加轴向聚束磁场,以保证电子加速器的加速管和速调管中强流电子束电子横向运动的稳定。该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等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能量、功率、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关键技术指标。本论文以科学的理论计算为依据、以新型结构的聚束线圈为基础,以节能型高稳定、高精度的聚束励磁电源为支撑开展新型电子束流聚束系统研究与设计工作。主要进行了聚束线圈结构设计与优化、新型实用聚束电源的设计、试制生产工艺研究和部分实验工作。实验聚束系统经过测试,稳流精度、短期稳定性等主要技术指标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为新型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研制奠定较好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0-05-01)
庞健,裴元吉,黄贵荣,王金祥[4](2010)在《紧凑型自聚束微波电子枪实验装置控制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紧凑型自聚束微波电子枪的实验装置需要相应的控制体系。为此,研制了一套独立于原有大装置(200MeV LINAC)的监测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一般控制系统的叁层构架原理,由核心控制电路、光信号发射与接收电路和开关量读写电路组成,实现了时序控制、设备状态监控、联锁控制等功能,并利用上位机与现场处理器通信,达到远程操作的目的。经测试,该系统的性能参数满足并优于实际需求,试运行期间工作稳定可靠,满足实验平台的控制需求。该系统也能直接用于其他小型加速器的控制操作。(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10年02期)
于慧,段哲民,尹熙鹏[5](2007)在《基于CPLD的车载电子线束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基于CPLD实现车载电子线束系统的设计方法,用于解决传统汽车布线多且复杂的问题。详细论述了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主控和终端执行部分采用RS422标准形式进行通信,并在Altera公司的EPM7256S芯片上进行硬件设计和实时运行。软件部分使用VHDL语言和模块化的编程设计方法对CPLD进行设计,使系统具备了高性能、低功耗、工作温度范围宽、体积小和低成本等特点。最后采用QuartusⅡ环境对程序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证明该设计方案正确可行。(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07年05期)
简广德,王惠叁[6](1998)在《强流负离子束系统中电子偏转磁场分布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型受控核聚变装置所要求的高能、大功率负离子-中性束注入器的负离子束系统中,对伴随负离子引出和由负离子剥离产生的电子的有效抑制是提高系统效率的关键之一。通常利用系统的引出电极内埋置的永磁体产生合理的磁场位形将电子在低能下偏转、吸收,而又极小影响负离子束的光学特性。为此,必须计算出磁场分布,进而求得在系统电、磁场综合作用下电子和负离子的轨迹,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优化系统电磁场位形和束光学特性,为辅助设计负离子-中性束注入器的强流负离子束系统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技报告》期刊1998年S3期)
刘盛纲[7](1959)在《静电旋行聚束系统中电子运动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基本概念出发,对于电子在静电旋行聚束系统中的运动情况加以分析。第一部分讨论不考虑空间电荷效应时的情况,第二部分讨论考虑空间电荷效应时的情况。文中指出,通过等效聚束电压的概念,可以把两种情况统一起来。对于考虑空间电荷效应时电子运动的稳定情况进行了讨论。在两种情况下电子进入系统时的初始条件对系统工作的影响在文中都作了较详细的讨论。 在附录中研究了保证系统完全平衡所要求的空间电荷分布。证明:在完全平衡的条件下,系统总是稳定的。最后,将完全平衡条件下的情况与前面假定空间电荷分布为常数下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1959年11期)
电子聚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讨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等开放使用的可行性及重要意义,并以电子束扫描/聚焦离子束刻蚀双束系统为例,阐述了扩大仪器设备对学生开放程度,既能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科研教学中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推动高校培养高水平综合型学生的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聚束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霞.基于QuartusⅡ的电子线束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8
[2].李洪云,褚赛赛,李焱.加强大型仪器开放促进学生创新研究——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刻蚀双束系统为例[J].物理通报.2015
[3].张坤.电子直线加速器聚束系统研究与设计[D].吉林大学.2010
[4].庞健,裴元吉,黄贵荣,王金祥.紧凑型自聚束微波电子枪实验装置控制系统的研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0
[5].于慧,段哲民,尹熙鹏.基于CPLD的车载电子线束系统的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7
[6].简广德,王惠叁.强流负离子束系统中电子偏转磁场分布的计算[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8
[7].刘盛纲.静电旋行聚束系统中电子运动的分析[J].物理学报.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