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除草剂安全剂的使用扩大了选择性不高、甚至没有选择性的除草剂的杀草谱,使老的除草剂品种扩大用途而发挥更高的经济效益,也不会招致与基因修饰物种有关的生态危机,还可以作为探索除草剂选择性生化机制的研究工具。本试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北细辛挥发油,气质联用分析其成份,并研究了挥发油分馏成份对异丙甲草胺除草剂的水稻药害的解毒作用和对水稻谷胱甘肽含量(GSH)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超临界CO2萃取北细辛挥发油,经GC-MS分离与鉴定,共鉴定出54种化学成份,以烯烃,苯类,环烷烃为主,含量最高为1,2-甲氧基-4-(2-丙烯基)-苯(C11H14O2),含量为18.041%。北细辛挥发油减压分馏后,鉴定得20-25℃馏分8种化学成份,主要成份为蒈烯(28.790%),a-蒎烯(25.645%),甲基-2-亚甲基双环(3,1,1)-庚烷(24.689%);得25-30℃馏分8种化学成份,主要成份为蒈烯(43.962%);得30-35℃馏分22种化学成份,主要成份为1-甲氧基-4-(1-丙烯基)-苯(28.087%),蒈烯(22.081%)。通过水培条件下10个水稻品种用不同浓度的异丙甲草胺溶液浸种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发芽率差别显著,其中T优259对异丙甲草胺最敏感,T优259株高和株鲜重IC50分别为0.0147和0.0212。采用T优259作为的试验水稻品种,不同浓度的细辛挥发油浸种T优259 48h,试验结果表明北细辛挥发油对种子萌发无影响。水培条件下,北细辛挥发油在0.01-0.2mL(1g/mL)对异丙甲草胺浓度在0.0001-1g╱L的水稻有促进生长作用。北细辛挥发油为0.2 mL,对0.01 g/L异丙甲草胺溶液中水稻的株高和鲜重恢复率分别达80.2%和96.9%。北细辛挥发油为0.5mL能抑制水稻生长。水培条件下,北细辛挥发油分馏液20-25℃在0.001-0.05mL均有解毒效果,在异丙甲草胺浓度为0.0001-1 g/L,0.001-0.05mL分馏液可以解除对水稻株高和鲜重的药害,最佳剂量为0.05mL,在分馏液0.1mL有一定的抑制。在异丙甲草胺浓度为0.0001-0.01g╱L,细辛25-30℃分馏液为0.1mL时,可以解除对水稻株高和鲜重的药害。细辛30-35℃分馏液不能解毒,效果不显著。土培条件下,北细辛20-25℃分馏液浓度为5g╱kg,在异丙甲草胺浓度为1g╱kg时,水稻恢复率最高,对株高和株鲜重的恢复率分别为129.7%和138.4%。与清水和单独异丙甲草胺处理的水稻叶片中GSH含量和GST活性相比,北细辛挥发油20-25℃分馏液影响明显,表明北细辛解毒机理可能与GSH含量和GST活性相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细辛挥发油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62)
- [2].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3].细辛挥发油成分提取与甲基丁香酚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04)
- [4].三种不同方法提取北细辛挥发油的成分分析[J]. 中药材 2013(09)
- [5].北细辛挥发油对二斑叶螨的毒性及其酶的影响[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04)
- [6].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的GC-MS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07)
- [7].辽细辛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5)
- [8].北细辛挥发油对5种镰刀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成分分析[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07)
- [9].离子液体顶空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细辛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02)
- [10].川芎和细辛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0(02)
- [11].细辛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材 2010(04)
- [12].细辛挥发油镇痛作用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04)
- [13].川芎与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成分分析及经皮渗透实验[J]. 医药导报 2016(07)
- [14].细辛挥发油不同富集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的比较研究[J]. 中国药物警戒 2020(03)
- [15].麻杏二陈特禀咳颗粒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优选工艺[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09)
- [16].北细辛挥发油不同馏分的GC-MS分析研究及急性毒性评价[J]. 亚太传统医药 2012(05)
- [17].细辛挥发油对过敏性鼻炎豚鼠鼻黏膜和组胺影响的初步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02)
- [18].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01)
- [19].细辛挥发油CO_2超临界萃取工艺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04)
- [20].三种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镇痛作用及急性毒性实验的比较研究(英文)[J].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4(07)
- [21].正交实验法优选细辛挥发油的提取工艺[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09(02)
- [22].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川芎和细辛挥发油的包合工艺研究[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2)
- [23].细辛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正交试验研究[J]. 山东科学 2019(02)
- [24].基于HPLC的细辛挥发油中马兜铃酸A的检测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0)
- [25].β-环糊精包合川芎和细辛挥发油的正交试验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5)
- [26].中药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在线专家系统在细辛挥发油分析中的应用[J]. 中南药学 2008(06)
- [27].蒸汽渗透技术用于细辛挥发油含油水体分离的可行性研究[J]. 中草药 2019(08)
- [28].中药材细辛挥发油含量的测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09)
- [29].蒸馏法与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细辛挥发油的成分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1)
- [30].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细辛中甲基丁香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31)